【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河南民間舞蹈藝術受到來自各種現代化藝術形式的沖擊,保護、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民間舞蹈,已經成為了當前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高校擁有明確的辦學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系統性的教學流程,因此,高校在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有著獨到的優勢。本文從河南民間舞蹈藝術特征出發,結合到當前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現狀,對非遺視角下高校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河南民間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高校;傳承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51-02
河南民間舞蹈作為一項經典的民間舞蹈藝術,極具欣賞價值,其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河南民間舞蹈的保護和傳承仍舊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而高校在藝術教育等方面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此,高校應當主動承擔起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重任。
一、河南民間舞蹈的藝術價值分析
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河南民間有200余種舞蹈,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40余種,這足以體現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藝術價值。河南民間舞蹈是河南地區乃至中原地區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提煉出的一門藝術,其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極強的表現力。在被列入到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河南民間舞蹈中,其無不都是膾炙人口的舞蹈作品。例如,有象征祥瑞的《麒麟舞》;詼諧幽默的《大頭娃娃》;表現古代勞動人民生產活動的《跑春牛》等。有專業舞蹈學者指出,河南民間舞蹈是河南的一種獨特文化現象,其依托于各種節日慶典活動,以舞蹈的形式表現出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河南民間舞蹈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河南民間舞蹈文化深受河南人民喜愛,其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在歷史上,河南長期處于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繁榮的發展狀態;同時,由于其地理優勢(河南處于南北文化交界地段),河南民間舞蹈得以與其他地區的舞蹈有著較為頻繁的交流和溝通,并逐漸發展成了中原舞蹈藝術典型代表之一。河南民間舞蹈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切藝術形式都具有基本的美學特征。這些美學特征是河南民間舞蹈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我們注意到,河南民間舞蹈普遍活躍于人們日常的節日、慶典、祭祀等活動中,其以某些特定的肢體語言寄托了人們的某種思想感情,帶給人們以“舞蹈儀式”上的精神滿足。同時,河南民間舞蹈一般是多人共同完成的集體表演,其具有民間舞蹈文化的“藝術集體性”,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增進了人們的語言、情感交流。
(二)審美價值
河南民間舞蹈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其依托于某些特定的肢體語言所傳達出的感情,無一不帶給人們優秀的審美體驗。河南民間舞蹈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證明了其藝術的普適性。同時,河南民間舞蹈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藝術空間,人們可以最真實、最直觀地領略到舞蹈帶給人性精神上的升華。河南民間舞蹈將人們的審美觀念與舞蹈的藝術特征相聯系起來,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水平。例如,河南民間舞蹈文化中的舞龍、舞獅文化,其渲染出一種恢弘、粗獷的舞蹈氣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人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河南民間舞蹈傳承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文化部門大力推動藝術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格局,河南民間舞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河南民間舞蹈除了保留其傳統的經典劇目外,還結合時代發展特色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河南民間舞蹈在其發展歷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瓶頸,這些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而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我國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外的許多藝術形式流入我國并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與追捧。在這種背景下,河南民間舞蹈的發展曾一度處于低迷期,甚至出現了部分民間舞蹈失傳的現象。為了切實保護、傳承和發展河南民間舞蹈這一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導河南民間舞蹈的扶持工作,通過不斷努力,河南民間舞蹈逐漸走出發展低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河南民間舞蹈在其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仍舊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理論研究不足
河南民間舞蹈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的理論體系,而現階段的河南民間舞蹈傳承工作重點在于分析舞蹈的具體表現形式(肢體語言),而對于河南民間舞蹈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則缺乏理論研究。從現代藝術的觀點分析,任何傳統民間藝術都存在著相應的理論體系,這種理論體系是民間藝術在長期的發展和嬗變過程中形成的,研究這種理論體系有助于更加完整地反映民間藝術的總體風貌和特征。
(二)缺乏有效的傳承策略
河南民間舞蹈作為一項表演藝術,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來自商品經濟的影響。河南民間舞蹈除了發揮其藝術價值外,還能夠由其藝術價值延伸出商業價值。用商業化的形式推動河南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不失為一項可行的策略,然而當前有關部門對這一方面的具體策略研究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的傳承策略,部分河南民間舞蹈甚至面臨著消亡的危險。
三、高校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有效策略
高校作為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機構,其具有一般民間藝術團體所不具備的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優勢。許多高校擁有豐富的舞蹈藝術資源,例如圖書館、研究所、藝術團等。同時,高校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河南民間舞蹈文化滲透到師生生活中,從而有效地傳承和發展河南民間舞蹈文化。
(一)尋訪記錄
高校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首先可以考慮組織一批志愿者深入到廣大民眾當中進行尋訪記錄。志愿者隊伍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等方式記錄河南民間舞蹈的表現形式、藝術特征,從而為傳承河南民間舞蹈奠定基礎。志愿者們可以用文檔、視頻、音頻等形式記錄下最真實、最完整的河南民間舞蹈,除了記錄河南民間舞蹈藝術表現形式(肢體動作)外,還應當深入發掘每一段舞蹈背后的人文內涵。記錄完畢之后,可以將相關資料整理存放至資料室、圖書館供全體師生參考和研究。
(二)深化理論研究
以尋訪記錄得到的資料為基礎,高校應當進一步深化對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理論研究。通過對河南民間舞蹈的發展歷程、表現形式、藝術特征等方面的探究,可以將其進行歸類。高校對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理論的研究可以將重點放在已經列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舞蹈中,力爭為每一大類河南民間舞蹈建立起完備的藝術理論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理論研究過程中,高校不是“閉門造車”,而應當與舞蹈學家、文化工作者、非物質文化遺產部門等共同交流,學習和吸收相關經驗,以建立起完備的河南民間舞蹈理論體系。
(三)將高校打造成為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主陣地
上文已經提到,高校在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過程中有著獨特的優勢,高校應當注意利用并擴大這種優勢,將校園打造成為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主陣地。高校的舞蹈學專業有著完備的辦學理念、優秀的教師隊伍、具有良好舞蹈素養的學生,這些都是高校在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時的“硬件基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過程中,舞蹈學專業的師生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不斷豐富和完善河南民間舞蹈的教學與研究體系。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創建專業舞蹈藝術團隊。高校舞蹈學專業匯集了大批具有良好舞蹈素養的藝術人才,通過對這些人才的培養和鍛煉,他們必將成為日后傳承和發展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主力軍。為此,高校可以考慮創建一支專業化的舞蹈藝術團隊,這支舞蹈藝術團隊的主要任務為學習和探究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相關藝術理論,同時學習表演經典的河南民間舞蹈。建立這樣一支由優秀舞蹈人才組成的河南民間舞蹈藝術團隊,其必將成為高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各種校內外活動中表演展示河南民間舞蹈的魅力。
2.普及知識。除了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藝術團隊外,更重要的是普及河南民間舞蹈教育知識。高校應當以多樣化的形式向師生普及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知識,增強師生對河南民間舞蹈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感。具體來說,高校可以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部門工作者、舞蹈學家等來校進行專題講座,系統性地為師生講解河南民間舞蹈文化所蘊含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藝術特性。同時,高校可以建立起專門的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為廣大河南民間舞蹈文化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在校園網站上開辟一個專欄,用以普及河南民間舞蹈相關知識。
3.將河南民間舞蹈滲透到校園 文化活動中。將河南民間舞蹈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是師生感悟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魅力的最直接途徑,為此,高校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河南民間舞蹈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例如,在學校慶典、各種節日、運動會等校園文化活動中組織藝術團隊(或自由報名)表演河南民間舞蹈,定期組織河南民間舞蹈比賽等。另外,高校還可以設立專門的河南民間舞蹈課程,將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到課堂中,其不僅能夠豐富舞蹈課堂,還能夠有效地增強師生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參與感。
4.對外發展河南民間舞蹈。上文已經提到,當代舞蹈藝術不再是獨立地體現其藝術價值,而是其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協同發展。高校應當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推行河南民間舞蹈文化“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策略。所謂的“引進來,走出去”策略,即是在充分研究和探索了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基礎上,高校組建一支獨具特色的藝術表演團隊,組織其走出校園進行表演(公益表演或商業表演),從而擴大河南民間舞蹈的影響力。這也是高校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總結
綜上,傳承河南民間舞蹈文化已經成為了藝術類高校所承擔的重要任務,高校應當從對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相關研究出發,推行“引進來,走出去”的傳承策略,以多樣化的途徑保護、傳承和發展河南民間舞蹈。
作者簡介:
麻孜娜(1988-),河南人,漢族,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本科,舞蹈與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許昌學院校內科研基金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非遺視角下高校傳承和發展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