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作品編創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而靈感是所學知識化為無意識后自我綜合沉淀,經某個因素觸動而生發。所以舞蹈編創,重在日常積累。在舞蹈編導專業學習階段,作為學生應該養成的專業習慣主要有音樂不離耳、素材常學習、作品多觀摩、筆記要詳盡,以及持續編創實踐等。
【關鍵詞】舞蹈編導;專業習慣;音樂;素材;舞蹈作品;筆記;編創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13-02
舞蹈作品編創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而靈感是所學知識化為無意識后自我綜合沉淀,經某個因素觸動而生發。所以舞蹈編創,重在日常積累。對于舞蹈編導專業學生而言,選擇舞蹈編導專業進行學習,意味著選擇了此種不間斷積累的活法,即將舞蹈融入生活、圍繞舞蹈而生活。若以成為一名優秀舞蹈編導為目標,那么踏入舞蹈編導專業學習的那一刻,就應展開舞蹈編創的新活法。活法由習慣體現,在舞蹈編導專業學習階段,作為學生應該養成的專業習慣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音樂不離耳
音樂對于舞蹈的重要性不需多言,音樂素養對于舞蹈編導的重要性也已被廣泛認知,但音樂對于舞蹈編導專業學生而言,有其特殊性。首先,深入理解舞蹈元素離不開音樂。音樂中的元素,如畫面、節奏、結構、情感、配器、手法、風格等與舞蹈同根同源,通過對音樂元素的分析與解讀,更好地理解舞蹈的相同元素及其使用方式。其次,舞蹈編導教學的諸多環節與音樂緊密相關,如音樂即興、音樂編舞、交響編舞法,創作作品中的音樂選擇與處理等。再次,創作作品時有效運用音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音樂對舞蹈編導專業學生的種種特殊性、重要性,所以要求學生具備深厚的音樂素養,了解音樂基礎知識,對音樂足夠敏感,重視音樂的力量。
學生們喜歡聽音樂,也認為自己的音樂素養足夠,然而,在實際創作中卻問題多多。對于舞蹈編導學生而言,聽什么樣的音樂?怎么聽?用什么聽?第一,選擇合適音樂軟件,并學會使用它。信息共享時代,聽音樂十分便捷,當下音樂軟件諸多,因其商業性,多以流行音樂為主,適合編創的音樂以及好的音樂不多,所以選擇合適自己的音樂軟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學會有效使用,如漫游相似歌曲、關注相同愛好的朋友、關注音樂人、收藏主題歌單等,能幫助我們快速尋找到所需音樂。第二,養成音樂不離耳的習慣,在瑣碎零散的時間里帶上耳機。一首音樂認真反復聽,自會發現其中深意,聽千百首不同音樂,自會發現其中的不同。音樂教師能教方法與個人認知,卻教不了音樂的全部,所以音樂里的奧妙,尤其是與創作相關聯的地方,需靠個人靜心細品。第三,初聽曲子,需判斷這首曲子是否能觸動你,觸發你編創和想象的動力,你覺得是否好聽。某些編導在選擇音樂時不講究,只要覺得這個音樂差不多適合作品即可,但打動不了自己的音樂如何能啟發創作時的真實情感?打動不了自己的音樂如何能打動聽眾?所以,只有打動自己的音樂才能收藏,才能為己所用。第四,建立分類歌單,隨時下載,常聽歌曲,及時整理。建立分類歌單幫助用時能及時找到,隨時下載避免因某些原因收藏的音樂不見了,常聽歌曲能明確歌曲內容,同時保證所聽音樂滿足所需。
二、素材常學習
此處素材,僅指舞蹈編導素材課,即各類舞種訓練課程。孫天路老師在《中國舞編導教程》中界定舞蹈編導知識結構時,第一項就指出舞蹈編導至少需要精通一至兩門舞種,說明舞種學習的重要性。舞種學習的重要性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身體開發訓練;二是了解動作內涵。身體開發訓練,指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以及做各種動作的可能性。身體開發訓練是舞蹈編創的基礎,因為舞蹈編導所編創的是舞蹈,舞蹈的重要表現手段是動作語匯,動作語匯的載體是身體。身體不會動,或身體的各種運動不夠,是無法進行動作編創,以及無法探尋嘗試各種動作的,更無從談及創作出編導所需的動作語匯。
舞種學習的動作內涵,指的是動作的來由、構成、表現內容、風格等。通過舞種學習,了解動作內涵,思考前人編創的邏輯,建立動作意識、風格意識,并應用于自己的編創過程中,從而建立自己的動作邏輯,總結出自己的動作體系。
素材需“常”學習,一方面新動作的產生需要學習。首先,各領域專家不斷改良,所創造的新動作需要學習,如李正一、唐滿城等專家對中國古典舞的探索與改良,區別于之前的中國古典舞,有了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刻畫的新解讀和詮釋。其次,新舞種的創造與引進,如孫穎老師的漢唐舞,以及西方現當代舞蹈的引進等。另一方面,在于身體記憶會消失。首先,長期不訓練,身體將忘卻之前的記憶。其次,隨著所學舞種種類愈來愈多,身體對風格的把握以及運動方式將產生改變,導致舞種交雜。
三、作品多觀摩
舞蹈編導專業是創作型專業,創作型專業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創作無標準,除非編導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創作無對錯。在課堂學習中,舞蹈編導教師教給學生的多是經驗,包括編創技術、思路方法、工作方式、行業情況、審美原理等,這些經驗并非真理。舞蹈編導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不同的舞蹈編導,其思維方式、審美愛好、創作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不同編導教師教授的內容也不同。多接觸不同的編導,學會更多經驗,開啟更多思路,是培養一名優秀編創者的需求。然而,從當前舞蹈編導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師配備來看,一名舞蹈編導專業學生在校內所能接觸到的舞蹈編導屈指可數。在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利用網絡資源多看舞蹈作品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舞蹈編導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編創作品,其學習成果也由作品體現。編導教師能教學生經驗,但不能幫助學生創作作品,因此具體如何運用經驗和技術,分析作品也是有效途徑。通過分析作品,可以直觀理解舞蹈元素以及不同運用帶來的不同效果;通過看他人怎么用,最終學會自己怎么用。
四、筆記要詳盡
第一,記筆記可記錄教師的經驗與知識,幫助日后重新回憶與重新理解。因舞蹈編導專業學生學到的是教師個人經驗,學生并未親身經歷,所以不深刻。不深刻因而不能完全理解,所學知識無法立即消化。只有當學生經過實踐積累,才能真正全面理解教師所表達的含義,將教師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專業的客觀要求,使得記筆記成為必要。
第二,合理科學記筆記的方法可促進學生主動思考與研究,并為進一步深造做理論鋪墊。如何科學合理記筆記?筆記以知識點或上課順序劃分篇章,如“借力用力”為一篇筆記,“纏繞磨合”為一篇筆記,或者運用第一次編導課、第二次編導課如此類推等方式劃分篇章。每一篇章可分為兩個版塊,一個版塊為課堂版塊,另一個版塊為課下版塊。課堂版塊至少包括三部分內容,即教師講授的知識;同學作業的思路、閃光點;自己的解讀、總結。課下版塊也至少包括三部分內容,即自己編創時的疑惑、總結;知識點在舞蹈著作或論文中的內容;知識點在舞蹈作品中的運用方式等。按照如此內容記錄的筆記,包含了教師的智慧、同學們的智慧,以及自己的思考、消化、總結、再學習的過程與內容,能有效幫助自己全面掌握知識點。通過閱讀著作與論文,提升專業理論能力以及基礎研究能力,為今后研究生學習做前期準備。
第三,記筆記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字能力以及表達、溝通能力。文字能力、文學素養、理論能力是舞蹈編導知識結構中的必備環節。舞蹈作品編創離不開結構寫作,舞劇創作離不開舞劇文本寫作,晚會策劃離不開策劃方案寫作,晚會執行離不開腳本寫作,等等。記筆記首先要求內容邏輯正確、條理清晰、簡潔明了、語義清楚。舞蹈編導與演員溝通時,表述應如同筆記一般簡潔明了,讓演員在第一時間明白編導的想法,及時作出反應,提高排練效率。此外,良好的表達與溝通能力,還能夠有效幫助人際交往,降低產生誤會的幾率。
五、持續編創實踐
持續編創實踐不僅指畢業之后,更指學生在校學習階段的主動編創。學生在校學習階段主動編創的作品較少,部分學生認為,課后作業已經是在實踐編創,認為學生階段只要好好學知識、完成作業即可。然而,舞蹈編導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現在不做就永遠不可能會做。創作不是靠教師教,而是要靠自己“悟”,做了才會明白。同時,完成作業不同于主動編創作品。作業是教師命題,限定性創作,以技術訓練為基礎目的,且有教師從旁指導。主動編創是自己選擇,開放性創作,以個人表達為目的,是獨立創作實踐。并不是說在學校里作業完成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蹈編導,因為很多學生的作業是依附教師完成的。然而,很多學生唯有在畢業后進行獨立編創感到不知所措時才會醒悟。在學習期間主動編創,可為脫離教師扶持做準備,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自己思想、風格、審美等的存在做準備,為畢業后獨立創作、獨當一面做準備。
主動編創能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將教師經驗通過親身實踐,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并收獲與眾不同的新發現、新探索。從實踐中明白自己真正要學的是什么,從而更好地促進課堂學習。
參考文獻:
[1]孫天路.中國舞編導教程[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曼.高師舞蹈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本構想[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5).
[3]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
[4]韓淑英,劉憶,龐靜.當今藝術院校舞蹈專業大學生科學學習理念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3).
作者簡介:
楊中彥(1987- ),女,漢族,湖南湘潭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編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