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
【摘 要】隨著高校音樂教學的不斷發展,對于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也逐漸被重視起來。在此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工作的實踐,為文化產業培養和塑造更多高素質人才。因而,廣大高校音樂教學工作者要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育模式、拓展教學方法、加大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不斷尋求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新路子,為產業化發展注入人才動力。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創新;人才;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28-01
一、定位教學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音樂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能力,以及對音樂事業推進的能力。為了滿足產業化人才的培養,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傳統的音樂教學目標只是注重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審美體驗、音樂情趣、職業能力的培養,因而在產業化發展中難以凸顯自身價值。為了提高學生的產業化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體驗美、感知美,激發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實現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的目的,為產業化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
二、加強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模式的創新對于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和產業化人才培養是十分關鍵的。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應該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來促進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總結出具有針對性、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便于音樂教學改革有序開展,深化產業化發展。
首先,音樂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興趣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創新手段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積極尋求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合作教學法和對話教學法等。合作教學法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領悟音樂的文化內涵。對話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時探討和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多討論一些關于產業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發揮多媒體優勢拓展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高校課堂。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都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一方面,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生動、活潑、多元的音樂教學課件供學生學習,改變傳統的聽音樂、識樂譜的單調教學形式。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本來靜態的音樂素材轉為動態的表現力十足的教學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優勢,拓寬教學手段。高校應該增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相關的音樂資源數據庫,便于學生系統學習音樂知識。音樂資源數據庫的建立拓寬了學生的音樂眼界,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了產業化視野。所以,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不斷拓展教學學段,豐富教學內容,為音樂產業化發展做好保障。
四、打造高水平的音樂師資隊伍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和音樂教師綜合素質修養較低是影響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原因。音樂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學科,融合了全面的知識內容。所以,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音樂知識技能,同時還需具有綜合的藝術素養,能夠對學生進行專業的音樂產業化能力培養。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推進,雖然高校音樂教師的整體水平日漸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仍然難以滿足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需求,對于人才培養有所欠缺。薄弱的師資力量影響了音樂教學效果的提升,使人才素養大打折扣,成為阻礙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的極大阻力。
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都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要注重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現有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引進高學歷、高技能型人才,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整體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另外,高校還應經常組織音樂教師參加校內外的培訓,使教師多接受前沿的理論知識與信息,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教學水平,適應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需要。
總的來說,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創新任重而道遠,需要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和創新。只有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拓寬教學手段等方面不斷加以改革,全面貫徹執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契合音樂產業化發展趨勢,就一定能使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創新之路越走越開闊。
作者簡介:
高 璐,聲樂表演,助教,音樂教育,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天津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課題《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基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視角》,項目編號:52WU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