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強+李桂范
【摘 要】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鋼琴演奏則是其中的一種表演藝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能脫離情感的表現來詮釋作品,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法則。本文針對鋼琴教學中情感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進行了細致的闡述。
【關鍵詞】鋼琴教學;情感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40-01
鋼琴在中國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以其寬廣的音域、動人的音色、富有韻味的多聲織體獲得了“樂器之王”的桂冠,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種樂器。音樂藝術中不僅僅是單純的音符、節奏、旋律,還包含著作曲家的創作內涵、創作背景與情感因素。進行鋼琴學習的學生們應該認識到樂感的重要性,擁有樂感的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能體會到音樂的優美,這樣的演奏過程十分愉悅,有助于他們領會樂曲的精髓。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樂感,能促進學生鋼琴水平的提高。
一、音樂感受力的培養
人們對于音樂的感受力各有不同,有的來自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養對于感受力也同樣重要。音樂不同于語言文字可以直接描述概括事物,而是通過不同的聲音色彩來塑造藝術形象,鋼琴演奏尤為如此,科學的彈奏方法經過心靈的感受,指尖、手臂以及身體多種器官的相互配合,最終獲得嫻熟的演奏技巧。音樂是一種藝術,鋼琴演奏者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用熟練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因素來詮釋作品。音樂又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是任何形式的藝術的靈魂,如果音樂脫離了情感,演奏出來的只能是枯燥的聲音,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了。
二、鋼琴演奏技巧與動作是情感表現的基礎
音樂藝術不能脫離情感表現單獨存在,而缺少了熟練的鋼琴技巧的支撐,也就談不上音樂作品情感的表現了。情感表現是音樂藝術以及鋼琴演奏的最終目標,鋼琴演奏技巧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條件,一個優秀的鋼琴家如果缺少嫻熟的演奏技巧,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鋼琴演奏中情感詮釋還需要有姿勢、動作等“舞蹈因素”,情感表現與動作表現進行協調發展,輔助鋼琴演奏的情感表達。任何情感的表達都是與一定的動作相聯系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演奏鋼琴的根本目的就是情感表達,而技巧恰好能夠實現這一目的,因此我們更要注重熟練的技巧,這樣才能夠在演奏樂曲的同時全心全意地投入,將自己的樂感表現出來。
三、鋼琴教學中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音樂藝術本身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與創造力,一部優秀的作品需要表演者的二次創作,給藝術以靈魂。培養學生對于藝術的再創造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于引導學生的思維,用生動的音樂語言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音樂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鋼琴演奏中的創造性思維還受到其它一些客觀因素的干擾,主要有演奏者的音樂修養、音樂理論知識的修養、作品理解能力等等。因此,提高學生在鋼琴表演中的創造力要在教學中加以培養,還要加強學生的音樂修養,從而使演奏更完美。
四、鋼琴教學中音樂想象力的培養
對于鋼琴表演藝術而言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其演奏的根基,想象力的因素在鋼琴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所以說鋼琴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想象力的培養需要在專業教師指引下逐步形成,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們在音樂方面的表現力和想象力。即使是演奏一首簡單的樂曲,雖然只有五六行樂譜,可是從音樂情感的角度講,都要想象出一種意境,使干澀的樂曲有了情緒上的變化,使音樂內容富于感染力。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保證對學生的喜愛之情,像教育自己孩子一樣去完成學生們的教學,要充滿細心和耐心。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鼓勵學生,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出對鋼琴的喜愛,在練習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想象力。
五、結語
音樂情感表現的原動力是個人的心理感知,如果想讓別人感受到音樂的情感表現,首要條件你就必須要先感動自己,把對音樂作品的感悟通過“意象”表現傳達出去。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鋼琴演奏則是其中的一種表演藝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能脫離情感的表現來詮釋作品,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法則。所以我們在鋼琴教學中,不應該單純地強調鋼琴的演奏技巧,而應該盡可能地發揮、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把音樂情感的表現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得音樂的情感表現變為音樂表演的動力與催化劑。只有音樂情感表現能夠得以展現,音樂也就會永恒。
參考文獻:
[1]吳旭東,馬寧寧.鋼琴藝術審美因素與情感關系研究[J].音樂時空,2015(24).
[2]張薇,王梓薇.試論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音樂時空,2015(23).
[3]孫博.關于鋼琴教育中如何注重審美教育的探討[J].音樂時空,2015(22).
[4]陳娟,沈飛.讓感動在課堂飛揚[J].教育,2008(13).
作者簡介:
劉士強,黑龍江省富錦市第三中學音樂教師;
李桂范,黑龍江省富錦市第四中學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