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詹浩勇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高校應結合所在地跨境電子商務與外貿轉型發展環境,構建國際經貿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體系,建立以跨境電子商務校內全真實戰實訓課程為基礎,以跨境電子商務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以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訓模式為拓展的實訓結構,培養復合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創新創業;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2-0131-05
一、新常態下國際經貿類專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的必要性
經濟新常態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上升為國家意志和戰略行動,而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為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并提出十二項相關舉措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構建并完善我國高校國際經貿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訓體系,滿足經濟轉型對國際經貿類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下降7%。2016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同比下降6.6%,進口同比下降14.4%,且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進出口均出現下降[1]。與此同時,2015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規模達4.49萬億元,同比增長26%,占總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的83.15%[2]。跨境電子商務是“互聯網+外貿”的具體體現,是傳統國際貿易的電子化、網絡化,它縮短了國際貿易的供應鏈流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有利于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有利于增加就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跨境電商將搭建一條“網上絲綢之路”,有利于加快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行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數量與質量都將提高。據調查,85.9%的企業認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存在嚴重缺口,因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82.4%),企業大量缺少的是真正具備綜合能力的業務人才[3]。盡管每年我國高校向就業市場輸送的國際經貿類、電子商務類、外語類等相關專業畢業生的數量十分可觀,但是未能有效滿足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人才需求,即使招聘到了也不能滿足立即上崗的要求,還需進行二次培訓。
可見,傳統經貿類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訓體系已經不能滿足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國高校亟待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教學。第一,跨境電子商務兼具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特點,其需求的人才一般為綜合性、應用性、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企業需要具備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操作實踐能力與經驗的應用人才。跨境電商企業人才崗位需求比例為業務崗位61%,技術崗位23%,管理崗位16%,這說明當前企業大量需要的是懂得實踐操作的跨境電商業務員[4]。由于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要具備很強的實操性,開展全真實戰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將面對真實的復雜商業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外語能力和國際營銷能力,積累平臺操作經驗;第二,與傳統國際貿易實訓主要依賴虛擬的國際貿易模擬軟件不同,全真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當前國際經貿類專業開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現狀與問題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的復合型行業,需要在人才培養上具備創新性和與時俱進的特征,但目前我國高校國際經貿類專業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
(一)傳統國際貿易課程對跨境電子商務知識介紹較少
目前我國開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高校很少,即便開設此課程也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沒有實訓、實踐課程支撐,學生體會不深,很難產生興趣。目前我國高校將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專業分設,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缺乏對跨境電子商務知識模塊的系統學習,知識相對陳舊。從專業教學角度看,理論教學依舊側重于傳統成熟的進出口貨物貿易業務,主要以國際貿易實務、進出口單證、外貿函電以及報關等作為主干課程,并沒有涉及跨境電子商務這種新興的零售貨物交易模式。
(二)傳統國際貿易課程實訓脫離實際
傳統國際貿易實訓體系主要依賴虛擬的國際貿易模擬軟件,如SIMTRADE、POCIB等軟件,缺乏真實的市場交易環境,具有簡單化、虛擬化的特征。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是在模擬實訓中,交易對手基本都是本校或者其他學校在讀的學生,與現實環境下不同國家、種族、年齡交易對手有重大差別,學生在模擬實訓中不能得到真正的國際貿易體驗;二是學生不能感受到真刀真槍的貨物運輸、資金流動和利潤虧損,因而難以真正激發學生創業熱情,鍛煉不了學生的創業能力;三是目前的模擬實訓軟件基本都是以個人練習為主,學生體會不了現實工作中所需的團隊協作[5]。
(三)缺乏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教材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學術界對其研究還比較少,在教學資源方面,跨境電子商務化平臺教學相關教材寥寥無幾,內容更新較為滯后,甚至空白。目前國際貿易專業使用的教材基本圍繞外貿業務流程及外貿業務中的主要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以傳統業務流程為框架,內容并不夠全面。例如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事實上銀行轉賬、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并存,而我國教材對美國的第三方支付系統貝寶,我國第三方支付前三強的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卻根本未涉及[6]。
(四)缺乏“雙師”素質教師
“雙師”素質教師是既具有一定學術背景,又在相關專業從事過工作、或者接受過相關專業訓練,對相關專業熟練掌握實踐技能的具有最新綜合知識的高素質人才[7]。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所需的“雙師”素質教師,要求具備較扎實的國際貿易、國際營銷理論基礎,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和素質,跨境電子商務行業、職業知識及實踐能力,以及能夠將其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的能力。目前我國高校大多數國際經貿類專業教師都沒有跨境電子商務經驗,實訓課程所需的網絡營銷理念方法、選品上架、產品頁面設計維護、平臺使用與操作、客戶關系服務大多都是紙上談兵,對于實戰中常見的問題與處理方案更是不甚了解。
三、國際經貿類專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的目標和意義
(一)國際經貿類專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的目標
基于高校所在地區跨境電子商務與外貿轉型發展需要,建立以跨境電子商務校內全真實戰實訓課程為基礎,以跨境電子商務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以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訓模式為拓展的實訓結構,促使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培養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精神,培養自學能力強、一專多通的專業技能,以及以初步管理能力為主的核心素養。具體目標如圖1所示:
(二)國際經貿類專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的意義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熊彼特認為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職能就是實現創新[8]。跨境電子商務縮減了供應鏈流程,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經濟效率。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基本免費,進入門檻比較低, 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高校可以通過專業實訓有目的地引導和鼓勵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形成創新創業精神。跨境電子商務行業需要大量能夠利用各種資源并整合資源,能夠快速自主學習、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因而在跨境電商實訓過程中能培養學生不斷自我更新的精神。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操性專業技能
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通過校內全真實戰實訓、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創新創業項目與競賽,能夠培養國際經貿類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包括外語能力、外貿網絡營銷技能、談判能力、跨境物流操作能力、客戶關系管理能力、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為能夠滿足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實踐需求的一專多通的應用型人才。學生能力發展遵循從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基本操作能力到運用外貿、營銷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能力,再到處理跨境電子商務實踐中異常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進階路徑。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初步管理能力
就跨境電子商務創業而言,由于創業初期企業規模有限,這就需要創業學生具有很強的綜合能力,既要具備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實際操作的專業技能,又要具備組織、協調的管理能力。就跨境電子商務就業而言,職業發展雙晉升通道即管理通道與專業技術通道并非僅僅具備單方面能力,而是根據自身特點與職業發展規劃有所側重地具備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學生在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精神指導下、跨境電子商務實訓結構依托下,能夠獲取跨境電子商務相應的初步管理能力,即遵循從具備基本自學與溝通能力到基本團隊協作能力,再到初步組織、管理、協調能力的進階路徑。
四、國際經貿類專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的思考
國際經貿類專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構建包含三塊內容:一是針對本校全體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開設的跨境電子商務校內全真實戰實訓課程;二是建設跨境電子商務校外實訓基地,選拔部分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進行校外實訓;三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建設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組織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競賽。
(一)跨境電子商務校內實訓課程構建
有別于傳統國際貿易實訓類課程所采用的仿真外貿軟件平臺,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采用全真實戰實訓模式,學生實操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目前國內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主要有敦煌網、阿里旗下速賣通、亞馬遜、wish、ebay等,基于平臺規模與進入門檻的考慮,建議使用速賣通或者敦煌網作為全真實戰實訓平臺。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實訓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以及市場營銷、跨文化交際、財務分析、管理學等理論儲備,建議大三第一學期開設此項實訓課程。由于訂單產生需要前期選品、運營、營銷推廣作為鋪墊,具有時滯性,建議實訓課程為48學時3學分(課程內容安排見表1);分組實訓建議每組4-5人,團隊分工分別為隊長(總體統籌、決策與協調管理)、市場負責人(選品、目標市場選擇、營銷方案制定)、運營負責人(營銷推廣具體實施、數據分析)、客服負責人(售前、售中、售后的客戶服務與物流服務)、店鋪頁面負責人(店鋪裝修、產品上傳、產品圖片美化),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與特長選擇適合崗位,在全真實戰實訓中鍛煉一專多通的專業技能以及初步管理能力。
在實訓進行過程中,以學生實操為主即“干中學”,教師有針對的輔導為輔即“干中教”。實訓中遇到的真實問題,以專題報告形式由學生提出,展示給全體實訓學生,并可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問題解決,真正實現翻轉課堂。同時,優秀案例與經驗可由學生錄制微視頻,發布在云端,分享給后期參與課程實訓的學生。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全真實戰實訓為必修實訓,全體學生均需參與,考核方式主要側重過程考核。具體考核方案可參見表2。
(二)跨境電子商務校外實訓基地構建
根據高校自身環境特點,與當地產業或企業進行合作,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使學生能夠真正走進企業,真切感受到企業環境、日常工作氛圍,并且處理與解決真實商業環境中的問題,起到服務地方產業與企業、促進當地國際貿易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當地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校外實訓可采用選拔部分有興趣的優秀學生參加的機制,針對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真實項目進行分散實訓,鍛煉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實操能力,反哺優化本校跨境電子商務實訓課程內容。學校還可引進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進入學校擔任兼職教師,以講座、沙龍、面授等形式傳授知識,強化實踐技能。同時,學校可以與具有實踐經驗的速賣通大學合作“鑫校園”項目[9],實踐經驗能更快地走入到跨境電子商務高校教育,明確市場需求人才情況,培訓專業師資力量,以期擴大學生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就業渠道。
以廣西科技大學為例。廣西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銜接門戶,對東南亞貿易有著先天的地理優勢,隨著新興市場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給廣西賣家帶來了更大用戶規模,目標人群不斷壯大。然而廣西外貿企業更多還是以傳統貿易形式為主,并沒有涉及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國際經貿類專業可抓住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機遇,承接企業特定市場開拓項目,聯合本校計算機、電子商務專業共同進行探索性反轉式學習和鍛煉,逐步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此外,2015年,中國24.7%的出口跨境電子商務賣家集中在與廣西毗鄰的廣東省,利用這一地理優勢,還可以尋求與廣東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不斷輸送學生資源,學習這些企業已積累的跨境電子商務項目經驗,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興趣、鍛煉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訓模式構建
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與云技術的發展,獲取資源、知識與數據的途徑越來越廣,知識正以幾何級數爆發式增長。學生學習知識不再局限于學校、課本這單一來源,跨境電子商務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更應抓住這一機遇與途徑,利用互聯網連接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知識資源、產品資源、資金資源、合作資源來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可能。一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競賽,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孵化基地,鼓勵學生抓住機遇,與企業合作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創業項目,為其創新創業提供物質和制度保障。2016年3月,廣西科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3名學生參加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和全國外經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第一屆 OCALE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在為期三個月比賽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經營敦煌網店鋪,從無到有,從完成第一筆訂單到自主完成經營月度分析報告與展示視頻,學習了很多平臺操作技巧與知識,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達到了以賽促學的目的,比賽結束后店鋪依舊持續運營,并不斷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這極大鼓舞了學生創業的積極性。針對比賽與創業項目的考核方式,建議側重結果考核,比賽考核中訂單情況考核占比加大,同時對于有結果的創業項目可以給予抵補學分的政策支持。二是建設并完善本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將學生校內全真實戰實訓、校外實訓、參與比賽的真實案例以微視頻形式上傳至該平臺,利用微課、慕課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自主開發教學視頻、教材,達到豐富師生教學互動資源與方式、培訓師資的目的。
總之,高校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訓體系中的三塊內容并非簡單的、互無聯系的單向遞進關系,而是一個互為依托、促進的閉環實訓系統。校內全真實戰實訓課程是實訓體系的根基,是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的源泉;校外實訓基地是實訓體系的保障,培養學生靈活處理真實商業問題的意識與能力;依托互聯網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與創新創業項目競賽是實訓體系的檢驗,培養學生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結合自身特點進行知識的擴充與能力的鍛煉。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進出口貿易統計公告[EB/OL].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2016-10-17.
[2]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5-2016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報告[EB/OL]. http://www.100ec.cn/detail--6350688.html,2016-09-15.
[3]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研究報告[EB/OL]. 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4680.html,2016-06-02.
[4] 楊敏,黃翔. 基于跨境電商方向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職教論壇,2016(11):77-79.
[5] 劉存豐.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生產性實訓對高職國貿專業學生的意義初探[J].亞太教育,2016(12):150,124.
[6] 萬英.跨境電商下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1):416-418.
[7] 周婷. 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研究與實踐——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商業經濟,2015(11):166-168.
[8] 何樹貴.熊彼特的企業家理論及其現實意義[J].經濟問題探索,2003(2),31-34.
[9] 阿里鑫校園項目.阿里巴巴旗下速賣通平臺推出的跨境電商B2C高校合作項目[EB/OL]. http://sale.aliexpress.com/university/yuanxiao.htm?spm=a2g09.8133117.0.0.Jd9Pdq,2016-10-17.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