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沛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職能就是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承擔著高新技術轉化、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責任。但在現在的高等教育也面臨著不少難題,高職教育不應是某些學生獲得證書的平臺,而應是真正的學會特定的專業技能,培養綜合素質。在眾多的素質中,人文素養是較為重要的,是一個人基本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它能夠使學生具有很好的適應能力與職業遷移能力,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以及職業的改變,而這種能力及人文素養的培養,恰好是人文教育的目的之一。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培育困境;路徑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責任也不同了,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人文素質的對高等教育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要求不僅是專業知識方面更是道德品質,而這都在人文素質的范疇,所以人文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
1 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概述
對于人文素養的理解,要將字面意思和內涵結合,“人文”即為“人文科學”(其包含政治、經濟、歷史等);“素養”包含能力和精神,所以人文素養,就是人體現出來的對科學的研究能力和知識水平。人文素養的概念是很豐富的,人文素養可以體現一個人內在品質。人文素養不僅是對生存意義和價值的思考,更對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有重要意義。人文素養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形成,對以后的學習工作也很重要。由此可見,人文素養對其他素養的形成也有促進作用[1]。
2 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問題分析
2.1 人文素養教育的被重視程度低
當代大學生對政治、經濟、、文化扥給社會熱點問題都不關心,只是追求各種證書,在圖書館中被借閱的最多的書籍就是專業的英語、計算機等方面的書。大學生一直在追求有利于自己就業的跟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而從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看,大多數的學生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與自身所學專業不相關的。學生入學時所選擇的專業大多是熱門,但等其畢業,這個行業已經飽和,并不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很多人就從事了其他行業,這也是由于就業形勢的變數大導致的現象。很多專門研究行業發展的人,都摸不透四年以后行業的發展,更何況是老師、父母及一些學長。過分專業的學科,在就業時,其就業面更窄,更難以或無法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而現在設會重理輕文的思想也使得高等職業學校中人文素養教育的難以開展。其本質原因就是學校的重視程度低、老師的重視程度低和學生的重視程度低。沒有人關注素質教育,只是對專業的追求,而現在的就業情況又不是單純的看專業知識,很多公司都注重道德品質,即人文素養的高低。所以,大學要重視人文素養,學生自身也應重視。
2.2 人文素養教育的政策和資金的缺乏
高效的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一部分來自課程科目的重要性,越是重要的科目其努力程度就越高,而不受重視的科目其動機也就不強。高等職業學校的人文素養教育國家并沒有大力的推廣,在具體的實施方面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高校自身進行安排課程,但這樣就使得人文素養教育的政策缺乏。有些人甚至把這個當成自習課,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他們并沒有意識到人文素養對其今后發展的重要性。
高等職業學校在對資金的投入上,明顯低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發展本就晚,沒有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蘊。在對人文素質的培養上,并沒有太多資金的投入。使得人文素養教育就是“紙上談兵”,并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我國也曾建立文化基地,如,1998年和2006年,當時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其中的高等職業院校并不多,在之后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也并不多[2]。
2.3 人文素養教育教育資源的開發少
人文素質教育并不是優勢科目,其教學隊伍也并不夠大,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對人文素養的教育,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其實很多高職院校的周邊都有很多的特色文化,但這些院校并沒有利用這些教育資源,所以,對人文素養的培養就更加的艱難。
3 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的路徑分析
3.1 開發教育資源,結合地方特色
現在高職院校在培養工科學生時,對人文素養的教育出現斷層,而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教育屬性也限制了其發展。所以,目前就出現這種情況,工科學生就業的難題不是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是人文素質的缺失,這是其就業的重要難題。而人文素質的培養又不是短期形成的,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難上加難了。所以,在理科專業的教育方向上要相互滲透,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想入和,共同培養。高職院校周圍的傳統文化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要善于利用,將其融入人文素養的課程中,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3.2 完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現在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知識單純的培養,并沒完善的教育體系,人文教育并不是單純的授課,完善的教育體系有利于人文教育更好的開展。在人文教育的培養中,高等職業院校應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如授課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等,這樣可以深化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3]。
3.3 校園環境的優化
推進高校的人文素養的教育,校園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生學習、傳承、創新知識的過程中,大學生這個主體在不斷的追求價值和展現自身的思想。校園文化的高雅活潑使其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導向作用,也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校園文化對人文素養的意義有二點。第一,使人文素養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第二,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在課余時間,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如,科技競賽、文藝匯演等,可以使有共同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技藝,探討問題。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身心,對其情操的熏陶、人際關系的培養、和精神文化環境的養成都有重要的意義。
4 結論
目前社會的發展,對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更高的專業知識基礎,更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因為許多工作不是又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可以做好的,現在這個時代對人的實現思想、道德品質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工作要注意與周圍人的合作。而對人文素養的培養其需要學生、老師和學校各方面的支持。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政府要有相應的政策扶持,而學校也要增加課程的設置,提高教師、學生對人文素養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馬前鋒.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困境及路徑分析[J].大眾文藝,2015,06(16):227-228.
[2]田麗娟,王彩霞,郭斌.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滿意度及人文素養現狀調查[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02):360-364.
[3]劉芳.人文素質教育的歷史和反思[J].高教探索,2012,02(0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