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改芝 李金梅
[摘要]高等學校里,網絡信息技術的興起較早,傳播速度也很快,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大學生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獲取各種信息。本文分析網絡環境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在此基礎上,探索研究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發展策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網絡環境是指近些年來,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平臺已經徹底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來,現在我們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看見世界各地的新聞消息,各個品牌的促銷活動,由此看來,網絡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很大的,它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勞動方式等。高等學校里,網絡信息技術的興起較早,傳播速度也很快,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大學生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獲取各種信息,因此,網絡信息已經深深地影響到大學生們的生活、思維、學習等眾多方面。
一、網絡環境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方面
網絡信息平臺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很多積極作用的,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可以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方法與結果等,并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可以反饋到網絡環境中,高等學校首先需要看清楚網絡環境這一優勢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這樣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一)增強了大學生們的學習主體性
互聯網信息發達之前,大學生往往是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書本等方式被動的獲取知識,從圖書資料翻閱知識查找起來效率比較低。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環境中的數據庫巨大,大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等聽課、檢索學習資料,效率明顯提高。首先,互聯網平臺的搜索引擎眾多,大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或事物,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直接搜索,比如:搜狗、百度、谷歌等,這些搜索引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快速即時的了解最新事件相關信息,而且可以去查詢以往的歷史事件,只要從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即可。其次,移動手機的普遍使用幫助學生們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查詢信息。智能手機近年廣受歡迎,大學生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國內外重要新聞可以直接從手機上獲取,不必再受計算機等有線連接的局限。
(二)加快了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更新速度
網絡環境作為一個虛擬的交流空間,人們之間的交際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時空,可以展開全球性的交往,逐漸形成了豐富的精神世界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首先:培養學生全球眼光和主體意識,網絡環境相當于一個“全球村”,大學生們可以輕松的感知外面的世界。也可以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學習心得、學習資料等上傳網絡與他人共享,增強主體意識;其次:幫助學生注重效率與參與,互聯網作為一張巨大的信息網,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信息串聯到一起,學生要快速的篩選其需要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效率意識。由于信息傳播速度很快,網絡平臺又開放,可以發表自己對時間的看法,因此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發達的網絡信息讓學生們遇到問題能夠隨時查詢網絡,知識信息的更新速度很快,可以激發學生們追尋最新信息和動態的熱情。首先,互聯網能夠拓寬學生們的理論知識面,網絡環境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大學生可以在網絡環境里得知全球的政治、經濟、社會大事件,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其次,增強學生辨別是非能力,網絡是開放平等的,同時也是虛擬復雜的,學生們需要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平臺篩選自己需要的信息,鍛煉學生檢索、分析、篩選的能力。
二、網絡環境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方面
網絡環境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消極面:
(一)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地位
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擔負的責任是重大的,網絡信息的強勢介入,使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學生的關系、知識信息傳播的方式以及教育者的責任職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地位受到沖擊,網絡環境使原來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教育方式改為平等共享網絡資源,有時候學生們獲取的信息比教師要早、快并且多,有些老師受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不能與時俱進地去感受網絡整體的功能,無法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話語權的優勢減少,因為網絡環境便利的檢索功能,使得學生不再單一吸收教育者傳遞的“主流價值觀”,學生們在遇到疑惑的時候,通常通過網絡檢索搜索下載資料,不再像以前只能等待老師的解答,導致學生們對老師的信任度降低。
(二)影響受教育客體的健康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人生觀、價值觀等都尚未成熟,而網絡環境又是錯綜復雜、開放虛擬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網絡新鮮事物的影響,繼而影響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心理等。首先,網絡環境會影響到大學生們的人際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網絡是個虛擬的平臺,學生們的交流是通過文字和符號,長期依靠網絡與人交往,會造成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障礙,并且有些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當生活不如意的時候,躲避于網絡世界,造成大學生們多疑、缺乏安全感、在人際交往中缺乏真誠等問題。其次,網絡環境會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等。網絡環境是無國界限制的,信息是無法準確過濾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些信息以“自由”“民主”“人權”等為口號,而大學生是比較單純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沒有成熟,會模糊他們的思想道德、弱化愛國主義精神。
(三)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元素
連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元素有很多,比如教育內容、教育載體以及教育方法等。首先,教育內容受到挑戰,教育內容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體現,傳統意義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觀念教育等,知識更新較慢,飛速發展的網絡環境導致這些教育內容與時代相比落后。其次,教育載體受到限制,教育載體通常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傳遞教育內容,實現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影響作用的物質形式。網絡環境是的教育載體更加豐富,但是學生容易出現過分依賴網絡教育載體的現象,常常只注重“看”而很少主動思考,不利于學生們思考能力以及實踐鑒別能力的培養。
三、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策略
(一)將網絡運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改善硬件設施,創建網絡教育數字化教育。目前我國高校內提供給學生上網的場所普遍缺少,因此可以擴大預算,從物質方面增加計算機設備,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條件。在教育工作中,增加網絡的運用,調查顯示,高校內的計算機網絡平臺信息比較少并且更新速度較慢,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嘗試創建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定期上傳最新資訊和相關知識鏈接,調動教師運用網絡授課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備課資料以及講義等上傳網站,或者將講課過程錄制視頻上傳網站。另外,增加課后的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論壇,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能督促教師認真備課、講課。最后創建高校教學管理平臺,有專人維護,既可以收集學生們關心的事件,又可以擴大學校相關制度的宣傳,讓學生們更加清晰的了解學校管理制度。
(二)轉變教師隊伍的教育觀念,調整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傳統教育中擁有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信息鑒別的能力,在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還應該能夠熟練的認知網絡,把握住網絡中的信息并且及時進行處理,并且在網絡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積極快速的解決。教育者需要進行角色轉換,從傳統的教育知識灌輸,轉變到網絡形形色色的信息的把控篩選。另外,進行教育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中運用網絡,給學生們更多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鼓勵學生,對于平時表現一般甚至較差的學生同樣給予關注,對于他們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激情。
(三)善于運用新型教育載體
今年來,網絡自媒體發展迅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與時俱進,了解學生們經常灌水的論壇,熟悉大學生們在網絡環境里進行交流的方式,教師可以將這些網絡載體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常見的載體形式有BBS,博客,播客等,另外還有一些即時通信手段,比如微信、QQ、MSN等。
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一些新的挑戰,教育者如何合理運用網絡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探索研究工作,需要教育者開拓創新,轉變觀念,真正努力提高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