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財
【摘要】語文素養,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關于語文的一種修養,具體包括語言詞匯的積累程度、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語感的培養、對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語文學習思維的培養等,涵蓋了語文的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同時包括了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等多方面內涵。應該說,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人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采取科學措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值得我們重視并加以深思、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高中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也是應當值得我們重視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的獲得與提升。究其根本,需要我們進行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提高全體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新課程標準中還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運用漢語的能力,豐富對于漢語語言詞匯的積累,培養科學、合理的語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均衡發展。
一、大力培養高中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敏銳感知能力
我國使用的語言文字是漢語,是世界語言中字形最為優美、韻律最為和諧、表意最為豐富、感知最為深入的語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對于祖國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的感情,激發學生對漢語的熱愛情感,激發學生能夠深入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從而獲得對漢語語言詞匯的敏銳感知能力。如果沒有了對漢語的這種敏銳感知,我們很難想象,所謂的知識會起什么作用。我覺得這種敏感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智慧。還有大大小小的語文考試,前幾個題基本上都是注重對字詞的考查,這些內容都是平日里經常見到或聽到或用到的詞語,可就是有些人拿不準它,這就是語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在怎樣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這個問題上,主要抓住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牛鼻子”。一方面教育學生特別留心自己所看到的文字,一方面教育學生特別留心自己所聽到的文字,一方面教育學生特別留心自己所用到的文字。
二、大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瑣事的敏銳感知能力
高中語文是一門同實際生活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綜合性、工具性,高中語文學習的很多內容在生活中都有明顯的體現,同時也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并且高中語文發展的過程,也是在生活中不斷總結、不斷創新而實現的。因此,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瑣事的敏銳感知能力,就是提高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我們都讀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反映親情,尤其是父子之情的美文,不就是由對父親為我送行時給我買桔子時的背影的敏感而觸發作者的寫作激情的嗎?還有,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罚@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對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為文的結果。這些生活事件往往會成為“觸發作家作意的激活點”,也是我所說的關于“對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在如何培養學生對生活事件的敏感這個問題上,我主張,第一,要教育學生注意自己親歷的。注意親歷,就是關注自我。第二,要教育學生注意自己讀書時看到、想到的。注意所讀、所想,就是關注社會。也就是說,要注意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這兩個方面。這正如哲學上講的,人的經驗主要來自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三、大力培養學生對心靈感悟的敏銳感知能力
每個人都有過心靈受到震撼的時刻,也有過心情激動的時刻,有過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悔恨的時刻,有過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絲頓悟的時刻。這些心靈感悟的瞬間,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具有積極的促進性作用。比如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從心理的角度分析,毛主席很有可能是結合對當時的革命形勢的認識,在看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等自然現象的同時,對這種生活的自然事件產生了心靈的漣漪,一下子勾起了他對“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想。于是,便有了這篇大氣磅礴的詩文。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僅寫詩歌、寫散文需要這種敏感的觸發,寫小說、即興演講等很多語文活動都需要這種對心靈漣漪的敏感。在如何培養學生對生活事件的敏感方面,我覺得,還是主要應引導學生注意對生活事件的及時反思和深刻體驗,并且要有理性的思考,而不要僅僅停留在感知的層面。正如古人講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這個意思。
四、大力培養學生對美好瞬間的敏銳感知能力
“世間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當中具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有過很多美好的瞬間。善于發現這些美好的瞬間,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記得《冬天之美》這篇文章流露出的就是對生活之美的敏感。前文是對自然環境之美的敏感,后文是對人文環境之美的敏感,最終,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冬天的美。那么我們在這方面,應該注意什么呢?第一,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也就是要善于發現生活之美,培養對生活之美的敏感。第二,就是要引導學生注意美的多層次性。不要將美簡單地理解為壯觀、漂亮等。自然景物是美的,人文景物也是美的。第三,就是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悲劇美。就像“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边@種悲壯不也很美嗎?魯迅曾在《再論雷鋒塔的倒掉》中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看,這就體現了悲劇的性質和美學效果。也就是說,悲劇也是美。
總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理念的束縛,改變原有的以成績論英雄的落后觀念,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語言學習素質的提升,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促進高中語文教學事業的更大進步與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