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棟梁 謝芝春 曾雪蓮
摘要 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等發展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根本要求。以應用技術大學為辦學定位正是這種要求之下,高校多元發展的必然選擇之一。從“政府-企業-大學”的三螺旋角度來構建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是對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定位轉型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 應用技術大學 全面質量管理 質量手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02
應用技術大學是以培養應用性技術人才為宗旨,注重與企業、行業合作,強調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還必須同時具備能盡快適應企業需要的較強的職業實踐能力。目前,很多高校正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爭取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但總的來說,還都處于探索之中。全面質量管理因其具有較好的適應性,且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政府一企業一大學”的三螺旋角度構建高校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也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
1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理念
全面質量管理,英文簡稱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TQM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收益達到長期成功的途徑”。主要包括三個核心理念:“顧客滿意”、“附加價值”和“持續改進”。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與其他類型大學相比,有以下特性:
1.1顧客滿意——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迅速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渡,學生在選擇學校時面臨的選擇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求小于供”,而是反轉為“供過于求”,企業間的“質量競爭”、“優勝劣汰”等理念也正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被認同。高校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寶貴的人力資源,它是一個特殊的“生產企業”,是將學生、師資、教學設備等原材料經過知識講授、實踐鍛煉等“加工”環節后,最終為其顧客即地方輸出其產品——具有較強崗位勝任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創建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所采取的模式一定要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生產”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塑造出學生的良好質量,進而為學生在畢業后贏得人才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1.2附加價值——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過程中的價值延伸
作為一所應用技術大學,其辦學的質量受到多方關注,包括家長、學生本人、地方(包括地方政府、地方產業界等)。這些利益相關者都會對學生畢業時的“效益”、即“附加價值”作出評價。附加價值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涵義就是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功能價值,追求組織最大的經營績效和個人最大的工作績效。“從學生和學生家長角度來講,學生能夠學到盡可能多的適應時代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就是盡大的附加價值;從地方角度來講,學生畢業工作時能有優勢獲得工作機會并盡快適應工作要求就是最大的附加價值。附加價值包括三個層面:一個是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即相對良好的職業準備和職業素養;二是學生畢業就業時良好的品牌效應,即用人單位對應用技術大學人才的認同和優先選擇;三是持續不斷的人才質量提高,即用人單位的使用及畢業生信息反饋后,能更加針對性地對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改進。
1.3持續改進——“政府-企業-大學”推動全面質量管理系統的不斷發展
PDCA循環來自著名管理學家戴明,又叫質量環。P(Plan)是指策劃(Plan),D(Do)是指實施(Do),c(Check)是指檢查,A(Action)是指行動。應用技術大學也需要不斷進行PDCA循環,即學校在政府的指導下,根據應用技術大學的質量方針和宗旨,積極協同地方政府和企業,確定和建立開展教學和科研業務工作所必需的目標和過程。然后,學校進而積極根據行業和產業的需要,加強師資建設,以培養適合地方經濟和企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2構建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要點
應用技術大學的根本屬性決定了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需要多方力量參與,因此要首先組建成立“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協同學校各教學單位、各行政部門,甚至是校外企事業、以及政府部門等力量共同參與構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2.1制定適合應用技術大學的質量方針和目標
質量方針是應用技術大學質量管理體系的指南和工作方向,是應用技術大學教育質量管理工作的頂層理念。應用技術大學應該根據現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就業市場,或者是高校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煉本組織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針。并根據質量方針在建立應用技術大學的過程中,確定各部門的職能進而明確質量目標。質量目標不能空洞,要具有較強的可測量性。無論是質量目標、還是質量方針,都要體現學校本身的特色;又要切實可行,不能讓質量體系對社會、對企業、對政府作出的質量承諾不能遙不可及。
2.2確定面向應用技術大學要求的質量管理組織職能
當質量方針確定,方向明確之后,就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確保面向應用技術大學的質量方針得以順利貫徹實施?二是如何保證質量方針能在應用技術大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得以實現?一般來說,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能是“文件對文件”、“會議對會議”,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核心就是糾正與預防。這就要求質量管理機構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實施前的準備,就具體實施質量管理的過程中,針對問題,做好教學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質量審核和質量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2.3建立或改進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不停循環、不斷改進的體系。這就要求高校要結全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不斷滿足企業和地方對學生培養的需要,識別和確定可能影響高等教育服務質量的每一個過程,特別是影響到教學教育質量的關鍵過程。并將這些過程在程序文件中加以明確和編寫,并補充、修訂和完善原有的質量文件和質量記錄表等,以增強全面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
3構建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全面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對策
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立體網絡,其基本環節包括:招生宣傳(廣告)-招生(進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產)-畢業考核(產品檢驗)-畢業分配(出廠)一用人單位的使用及畢業生信息反饋(質量跟蹤)。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按順序排列的線性結構,而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系統不斷協同的過程。
3.1構建全面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機制
“組織變革是一種對現有狀況進行變革的努力,任何變革都常常會遇到各種變革對象的阻力和反抗”。管理方式的轉型,也對高校本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必須明確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機制,具體包括:一是要在全體教工中達成對TQM的共識和認同。全面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成敗取決于教職員工的態度,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全校教工的認同,則必然會沒有成效。因此要通過校內各種媒體,加強對教職員工的宣傳,促使員工對TQM的認識和理解;二是要加強宣貫學習。要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督促每個部門和每個教職員工學習質量管理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尤其是將質量體系的學習作為學校新教工入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使組織成員真正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調動。三是政府教育部門也要建立相適應的教師績效考評體系。建立有效的績效考評體系,使之與每個高校、每個教工的工作實績相關聯,促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與實施者的既得利益緊密結合。四是要讓企業進入到質量管理體系。要不斷邀請企業相關人士加強對質量管理體系的監督檢查,確保質量管理體系在運行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嚴格按照要求實施,另一方面能較好地實施糾正和完善。
3.2重構以模塊化課程為內核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課程體系往往是分散的,且注重于普遍知識的傳遞,對學生專門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往往重視不夠。這就要求應用技術大學要提供實用的、高水平的理論指導課程和技能培訓課程,構建模塊化的教學體系,并能較好滿足自身發展要求。其基本特點應當包括:一是由注重基本知識傳授轉向注重競爭能力的培訓;二是由注重靜態分析轉向注重博弈思維能力的發展;三是由注重學生共性轉向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同時,在課程的目標管理上,加強課程的基礎化、應用化和國際化,要根據地方經濟社會,尤其是地方企業對學生技能的進行剖析,將企業對大學畢業的能力要求轉化為模塊化的教學要求,并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學生職業規劃不斷改進教學模塊體系,獲得企業和學生的認可,構筑人才培養的課程大平臺。
3.3重塑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導向教學模式
傳統的大學教育更多的是以理論的教育為重點,以教師為中心,基本特點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述,學生傾聽。而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意味著更多的是以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主,要立足社會需求和滿足社會需求,注重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教學過程是首先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即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轉換為課程要素,然后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做假設性的解釋,并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強調啟發引導,貫穿討論、案例教學、課程設計、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并且,要全程關注產、學、研三者的結合,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或研發過程,倡導實行開放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踐教學模式。
4結論
應用技術大學在構建全面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時,應選擇“以學生為中心”、“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為基礎,理清體系構建和運行的流程,把握確定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應用型人才的質量方針、構建全面質量管理的校園文化,建立文件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堅持從實際出發,運用“政府一企業一大學”的三螺旋模型進行持續改進,促進應用技術大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