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偉
【摘 要】從小學低年級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將會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為以后寫話作鋪墊。文本就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做了探究。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寫作興趣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01
《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的作文是一種習作,是學生以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為寫作內容,學習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基本功,初步掌握運用書面語言能力的練筆。這就啟示我們,小學低段寫作應該努力激活學生寫話的興趣,促使學生愛寫。面對低年級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讓他們在起步階段就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愛上寫話呢?
一、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說話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人類重要的表達方式。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字最基本,說的工夫差不多了,其他三項就容易辦了。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寬松、安全和自由的交際環境,讓學生在與教師的情感交流中逐漸達到愛說,會說,主動說。
1.利用課前幾分鐘說,由于在此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有了想要說的東西,第二天課前說話機會一來,他們常常爭先恐后搶著說。有的說“爸爸不講衛生,襪子臟了都不換,臭氣難聞,被媽媽罵了一頓。”有的說:“早餐時,李明把面包給了我。”有的說:“昨天中午,我在十字路口看見一個瘋子躺在馬路邊,樣子十分難看。”……此時,堂上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抓住這個良好時機,及時引導學生分析誰說得好,誰說得不夠好,并進一步引導他們按照說話“四要素”的標準去說明原因,從而達到訓練學生說話的邏輯性和準確的表達能力的目的。
2.在看圖寫話中說。每次觀察后要求學生不要急著去寫,要經過反復地練說,然后才把話寫出來。如教一年級上冊《兔子搬南瓜》三幅插圖,先由三名學生輪流上黑板指著圖說,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有說錯或說漏的地方,當即幫他糾正。學生根據老師教給的方法去說,第一幅圖:白兔到地里收南瓜,南瓜長得太大,小白兔搬不動。第二幅圖:小白兔正在想辦法,看見熊貓騎車過來,車輪不斷在滾動,它想,車輪是圓的,會動,南瓜也是圓的會動嗎?第三幅圖:小白兔把南瓜立起來,用力推,南瓜動了,它推著南瓜回家去了。被指名的學生說了,又輪到同桌的同學練說。經過這樣的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為今后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寫日記入手,激發寫話興趣
寫日記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素材,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長期堅持就可以培養學生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小學一年級下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造句,摘抄課文中的好句子;二年級上期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學寫日記。剛開始寫日記時,要求不能過高,只要學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或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簡單地用幾句話記下來,通順就行。小學生剛學寫話,猶如小孩子剛學走路一樣,只要能邁步走就可以了,即使走得左搖右晃,跌跌撞撞也沒關系。剛開始,學生只能寫兩三句話,而且不夠通順,還夾著錯別字,甚至沒有標點。別著急,只要老師能耐心指導、及時鼓勵,慢慢地,學生就能寫一段話,而且寫話的內容也更豐富了,從家里養的小貓小狗到動物園里的獅子老虎,從學校課堂中的小插曲到大街上的繁華熱鬧……眼界寬了,知識面也廣了。到了二年級下期,大部分的學生就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輕松寫出一兩百字的短文了。經常寫日記,既鍛煉學生寫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利用課文插圖,培養觀察能力
現行西師版的課文插圖精彩紛呈,非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是培養孩子們觀察能力的很好的資源。教學時,有時先看圖再學文,鼓勵孩子們去發現自己觀察的東西與課文所寫的有何異同點;有時先學文再看圖,發揮想像,補寫課文,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及求異思維。
(二)留心觀察生活,爭當“小小觀察家”
我對孩子們說,寫話題材多樣,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可寫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可寫喜歡的人物、景物、植物或動物;可寫季節、節日或天氣變化;可寫夢境、幻想等等。要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喜、或怒、或哀、或樂,要說真話吐真情。寫話手法不拘形式,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話素材。及時表揚,號召其他孩子向其學習。這樣,生活的有心人就會越來越多,寫話的佼佼者也會越來越多,孩子們的寫話興趣也就更濃。
四、提供展示的平臺,激發寫話愿望
小學生自尊心強,上進心強,特別需要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老師要敏銳地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用贊賞的話語和關愛的動作表達對學生的賞識。每次寫話之后,教師要認真檢查寫話效果,一律采取欣賞、夸獎、鼓勵的態度,不作批評。即使學生只有一點點微小的進步,教師都“絕不放過”,并且大張旗鼓甚至夸大其詞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鼓勵他。在短文中看到學生用得好的詞語或句子,就用各種符號標出來,告訴他這個詞(或句子)用得太棒了,并且在本子上給他貼上一朵小紅花或一個“桃子”、“梨子”,甚至是一只美麗的“蝴蝶”。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師如此有趣的獎勵,孩子們的臉笑成一朵花,他能不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寫話中去嗎?每次寫話后,教師要盡早抽出時間將有進步的、寫得好的作品讀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寫話的樂趣。并定期將學生的好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小作家展示臺”里,以鼓勵帶動學生。心理學家蓋茨說得好,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動力。人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老師的賞識、鼓勵、表揚都將化作無窮的力量,使學生對寫話樂此不疲。“趣”從賞識中來。
總之,學生的寫話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精心的輔導,細心的批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的寫話水平會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嚴麗萍.一年級寫話進步的指導策略[J].小學語文教師,2015
[2]易進,陳先云.評《低年級寫話》[J].小學語文教學,2015
[3]魏幫德.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J].小學時代,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