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月銳++任澤坤++劉秀云++鄭梅姣++楊眉
[摘 要] 企業合同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承諾和協議,規定了當事人間的合作內容、價款、權利和職責。合同管理貫穿了整個合同談判、調研、簽訂、履約、合同后期等整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存在管理風險和漏洞,需要企業及合同管理人員引起充分重視。
[關鍵詞] 合同管理;魚刺圖;風險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47
[中圖分類號] F71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3- 0112- 02
0 引 言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是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合同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和宗旨。各方當事人通過合同以明確條款方式約定當事人之間達成一致的條款協議以及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合同管理是指企業對以自身為當事人的合同依法進行談判、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以及審查、監督、控制等一系列行為的總稱,具有全過程性、系統性、動態性特點。
1 合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分析
1.1 前期工作及合同談判階段
1.1.1 合同項目論證工作不到位或未做論證合同管理人員
對項目工作未做充分的論證,或論證不充分,對合同的擬約定工作內容、數量和質量、價款支付、違約、權利和責任等主要條款無一個清晰的概念和準確把握,這些問題都會給擬簽訂項目合同帶來質量風險。
1.1.2 資歷和資信調研未開展對擬參與談判單位的調研工作
合同實施單位未有效審查參與談判單位的資歷,對其業務范圍是否符合招標要求,技術條件是否具備,是否具有履約能力,企業的資信是否存在問題等情況沒有調研清楚,信息收集不夠,最終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有可能導致企業遭受經濟損失。
1.1.3 招投標工作不規范,有的企業怕麻煩而減少工作量
簡化招標工作和環節或干脆繞過招投標過程,直接內定合同單位,導致合同存在重大缺陷;某些企業出于項目工作內容的特殊性或工作內容的延續性考慮,談判工作存在擬合作單位內定,采取陪標方式進行操作,不符合合同管理規范要求,也會導致合同存在重大缺陷。
1.1.4 合同談判未做充分的溝通
談判過程中,項目實施方與參與談判單位未做有效的溝通,忽略合同關鍵細節和問題,對合同報價的可調控空間把握不好,無法掌握談判的主動權,將為項目帶來不必要的支出和經濟損失,也對項目內控審查帶來風險。
1.2 合同審查和訂立階段
1.2.1 合同審查流于形式
合同文本不規范,導致合同內容存在重大缺陷,某些企業由于合同管理水平不高,對合同內容的重視不夠,又沒有統一、規范的合同范本,因此在合同文本的選擇上多比較被動,習慣使用對方提供的合同文本,在合同關鍵條款上處于弱勢一方,一旦出現合同糾紛,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有些企業雖有合同文本,但其內容沒有經過專業人員審核或對合同審查不力,未對合同文本進行詳細分析,關鍵條款缺失,或表述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容易導致將來發生履行困難,責任難以界定的尷尬局面。
1.2.2 合同簽訂行為不規范
許多企業在經濟交往中,只是將簽訂合同行為當成一種形式,簡單地用電腦打上幾句話做個約定就算簽訂合同,結果往往造成合同條款不完善,責、權、利表述不正確或不清,意思表達模糊,極易引起合同糾紛。
1.2.3 不簽訂正式的書面合同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書面合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當事人之間約定的重要憑據,它是雙方發生糾紛時最直接、最明顯的證據,規范、詳盡的項目合同能起到有效規避風險的作用,不簽訂正式的書面合同而采用口頭協議或其他方式代替會為企業或單位帶來嚴重的風險漏洞,不符合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規范,缺少了有效的書面合同的支撐,哪怕你其他方面做到滴水不漏,也無法通過內部控制審查。
1.2.4 合同所規定的條款可執行性弱
合同中只規定原則條款,而沒有規定具體的操作性條款,導致合同所規定的條款可執行性弱或執行難度大,給合同履約帶來難度,也會給合同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件事,同一個問題帶來不同的理解,履約方無法達到項目要求,最終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1.3 合同履約階段
1.3.1 合同工期不可控
一方面,履約方為了按時完成合同規定內容,偷工減料,加班加點,為項目帶來重大的安全風險和質量風險;另一方面,存在履約方由于自身原因,不按照合同規定和要求履行合同約定,故意拖延工期,給項目方造成經營損失。
1.3.2 合同轉承包造成合同履約不可控
未經項目方批準和同意,履約方將合同內容私自轉承包第三方,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承包方與第三方之間的合同界面不清,責、權、利不明確,就會造成整個合同的履約無法得到有效監控。
1.3.3 合同不合理變更
合同一旦簽訂后,避免反復地變更合同工作內容或條款,尤其是不合理變更。因為合同的不合理變更,往往是出現在無法完成項目任務而降低工作要求和標準,變更工作內容,最終結果往往是違背項目實施方的初衷和想要達到的目的。
1.3.4 完成質量不好,履約不理想
合同簽訂后需要通過履約才能實現交易目的,合同簽訂得再完美,若得不到履行人員的嚴格、有效地執行,也只是一紙空文。除人為因素外,合同履行中存在著部門的交叉風險,投資、法務、財務、業務等部門的協同不夠帶來風險;尤其在一些履行期間較長的合同中,可能時常發生合同談判簽約部門人員與實際履行部門人員不一致,原合同履行部門人員發生變動時與實際履行部門、人員交接不到位造成合同履行出現斷檔等情況。最終導致合同實際履行情況遠沒有達到合同實施方想要的效果。
1.4 合同監管工作
1.4.1 未建立有效健全的合同管理規章制度體系
企業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的關鍵;構建合同管理體系,建立適合企業的合同管理制度是科學化合同管理的關鍵。有些企業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備,缺乏合同風險控制能力,也不具備應對合同糾紛和維權處理的能力;有些企業雖然有合同管理制度,但僅限于制度層面,未得到有效執行和落實,以上情況往往導致企業合同管理失控、混亂。
1.4.2 無完善的合同管理機制
企業如果沒有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隨意找人或不相關部門承擔,這些人或部門往往會忽視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未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機制,不能明確合同管理中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就不能有效督促各相關的業務部門落實自身工作,通力合作,共同防范合同風險的發生。
1.4.3 合同管理人員素質不夠高
合同管理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合同管理的質量,必須加強對合同管理人員的合同法律知識和簽約技巧方面的培訓。企業應該重視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堅持專人專崗,避免兼職,讓其充分投入到合同管理工作中,更加深入細致地開展和研究合同管理工作,避免合同管理的失誤。
1.4.4 管理意識淡薄、管理手段落后
對合同履行情況的監控力度不夠,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合同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必要手段。但是許多企業卻并沒有合同的監管意識,未建立相關的合同管理機構和制度,無法很好地規范企業的簽約行為,也不能在企業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2 結 語
企業合同管理就是為了降低企業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促使企業經濟朝著健康的軌道發展。企業要強化法律意識,充分重視合同規范性和重要性,切實做好合同管理中的風險識別、分析和評價,警惕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各文本和行為的風險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慧超.建設工程合同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J].施工技術,2010,39(1):108-110.
[2]陳通,任明,宮立新.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及評價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1):101-105.
[3]郭強.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管理與控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