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蘅
摘 要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語文課堂越來越多地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更多時候無法替代語文教學本身。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與其他教學媒體的運用一樣,不是盲目的,應該十分注意這種手段使用的必要性或合理性。使用恰當,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則可能是畫蛇添足,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多媒體應用 優越性 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知道,多媒體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語文課堂越來越多地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但是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避免進入喧賓奪主、鳩占雀巢的誤區呢?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與體會,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完美整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必須要處理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的關系。
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更多時候無法替代語文教學本身。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與其他教學媒體的運用一樣,不是盲目的,應該十分注意這種手段使用的必要性或合理性。使用恰當,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則可能是畫蛇添足。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種之一,多媒體語文教學是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對最古老的語言文字的挑戰。
但是,有的教師僅把教學內容以文字形式輸入電腦,把教學環節編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師整堂課沒有離開鼠標;又有人給有關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畫,輸入電腦,學生整堂課沒有離開讀連環畫。可見,目前相當一部分老師誤認為把教材搬進電腦,或簡單地給文字配以圖象、聲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體教學。這實在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多媒體給語文教學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這一點勿庸置疑。但以上種種做法都有為用電腦而用電腦的傾向,而對于學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沒有作進一步的思考。多媒體的使用成為一種“時尚”,帶有極大的盲目性。
在語言文字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有明顯的優越性,但同時也不能完全替代語文教學本身,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就是說有一定的局限性。理由如下:
(1)母語教學的規律告訴我們:語文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傳統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來實現。“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包含的詩意,只可“意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所以傳統語文教學強調“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一點。朱熹提了“涵泳”的讀書方法,強調通過“誦讀”,讀出“情”、悟出“理”,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再現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從而深刻體會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氣,從而培養語感。所謂語感就是一種近乎直覺的語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種語言經驗的反映,得通過反復的語言實踐來實現。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它和數理化等學科也不同。其它學科,師生雙方主要是在課上研究語言媒體所承載著的各種知識信息,而語文則是研究承載各種信息的語言媒體本身,研究語言媒體的組合規律,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傳統的語言文字。多媒體技術中的聲、像、畫永遠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師生雙方的語言交流。
(2)多媒體能給語文教學帶來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但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都能夠用多媒體技術來“形象生動”一下的。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指那種“由近及遠,以所見知所不見”的想象能力。在文學審美的過程中,人們由于生活體驗、情感經歷的不同,往往“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不能完全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于直觀。僅僅采用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的培養是有局限的。
(3)文字作品貴在以情感人,語文教學不容忽視情感的作用。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為用語言構筑起來的文學作品的教學,應十分重視情感的交流。繪聲繪色、引人入勝的講解和分析,對于語文課堂來說,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每個有經驗的老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應的反應;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舉首投足、臉部表情得到鼓勵,受到啟發。這種交流是無聲的卻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手不離鼠標,學生眼不離屏幕,就隔斷了這種無聲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另一種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使用中要正確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的關系。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雙向互動的,既有知識的傳授、反饋,又有情感的交流。而人與機則是單向交流,缺乏能動的情感交流。這就決定了人、機交流不能取代師生交流。因此,在多媒體的使用時間比例上,要突出教師在教中的主體地位,而不能以機取而代之。在多媒體的使用方式上,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用課件的演示代替老師的講解,老師一節課的時間里主要任務是不斷地點擊鼠標,用老師事先設計的課件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學生在臺下仰著脖子當觀眾。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因為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老師被多媒體軟、硬件所取代,師生的情感交流就無從談起,那么語文教學也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因此,在制作多媒體的課件時,要注意融入情感調動因素,如音樂、朗讀錄音等。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關注課件運行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的進度快慢和啟發方式,用積極的情感交流帶動知識的學習運用。
總的來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只要我們能正確處理和運用,并與語文學科進行科學的整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