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依托學科教育,強化實踐育人,主要面向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工程與技術型的高層次應用性人才,有效地推動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行,“綠色課程”理念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篇論文簡述綠色課程的現狀,指出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重要意義,并且就如何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提出建議,以幫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學生,立足課堂和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最終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課堂,培養綠色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綠色課程 現狀及思考
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視提高學生實踐應用的特性,綠色課程順應學生天性,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置課程,通過現有的學校、課堂資源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實現學生長期有效的學習。在實際應用中,綠色課程釋放學生潛能,有效地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
一、綠色課程的現狀
(一)綠色課程的概念
綠色課程的核心為“科學、人文、自然、和諧”,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堂中融入綠色理念,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完美結合,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關于綠色課程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首先,綠色課程的設置始終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以促進實現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為目標;其次,在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師生的平等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快樂地學習獲得成功;再次,綠色課程融入課堂中,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通過關愛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后,綠色課程強調追求和實現教學中學生與教學環境、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教育者與學生、人與自然等的和諧。
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開發遵循以學生為本、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互動三個原則,旨在讓課堂教學充滿綠色生機與活力。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現狀
第一,相比國外教育,我國綠色課程發展較為滯后。綠色教學理念雖然早在1994年就在政府的推行下貫穿融入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1996年到2000年在全國實現“綠色學校”建設。不過截至目前,在我國幾千所大學中,真正開設綠色課程、有綠色教學意識的學校卻屈指可數。因此,綠色課程的普及,依然任重而道遠。
第二,對綠色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開展中,對綠色教育理念的認識主要包括兩個誤區。誤區一,認為綠色教學所提倡的是教育學生關心、愛護自然資源,保護環境,減少垃圾污染物的排放等。其實,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所指的綠色教育除了進行自然環境保護的教育外,還有社會環境教育。保護環境不只是指治理污染的技術,還涵蓋了人類健康的保護舉措,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在教學中融入綠色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價值觀。誤區二,認為綠色教育的開展就是開設環境保護課程,并將其設為必修課。環境保護可屬于一個片面認識。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設置,不僅具備專業的綠色知識,而且在人才培養中還能夠實際運用到綠色知識理念,要求理論性的同時,更強調實用性。
二、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重要意義
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與深化綠色課程的重要意義,主要與綠色課程的實惠性、高效性、生動性有著緊密的關系,因而,我們也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實惠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應用,使得課堂之中教育者的教學重點不再停留在對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運用之上,而是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實惠性,通過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獲得快樂,促進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有效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技能的提升,通過創設積極的情感氛圍,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高效性
在課堂時間固定的情況下,綠色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的運用顯著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主要表現在學習速度、學習效果及學習體驗三個方面。此外,課堂教學效率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受益面。在同一班級里,學生因知識背景、學科基礎以及智力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從而在同一堂課里,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著差異性。基于此,如何幫助學生實現課堂學習的效率最大化顯得尤為重要。綠色課程以學生為本,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倡導師生共同參與,在課堂中共享教學資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生動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順應時代發展,根據學生的興趣,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通過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在課堂中突破傳統呆板、枯燥的教學方法,借助師生互動的方式打造內容豐富、氛圍融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更輕松地學習。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構建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應用型本科院校全力貫徹綠色課程的新課改理念,推動綠色課堂教學的建設與發展。
(一)教師方面
首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應當對教學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解讀教材本意與新意,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精髓與難點,將教材內容轉化為自身內在的東西,并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催生出或者捕捉到教材的真正價值所在;其次,教師還應當不斷地拓寬知識面,廣泛涉獵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并將其轉化成教學中的重要信息;再次,熟悉和掌握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知識背景以及思維特點,從而在教學中準確地洞察學生的學習與思維,在課堂中保證師生的平等互動,尊重不同的學生個體,針對差異挖掘學生的特長,實現學生的平等發展;最后,綠色課程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是傾聽者、賞識者,以學生為根本,老師心懷學生,尊重學生現有的生活與知識體驗,并且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體系中生出新的經驗,構建成學生新的知識體系。
(二)教材方面
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構建強調教學教材的基礎性、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需全面、準確地理解教材內容,真正領悟教材的本義,并且以尊重不同教材的價值取向為基礎,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和學生的經驗,去挖掘和追求教材延伸出的意義,以實現個性化的解讀。反之,脫離學生實際情況,不理解教材本義,往往導致教學失去原本的方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因為對教學內容的忽視或者誤讀,造成諸多誤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專業學科的需求,有目的地拓展教材內容,從現有的書本教材中脫離,讓學生學習掌握的知識不再受教材局限,而是能夠從社會、生活這些生動的教材之中學習和受教育。
不過,教師在拓寬教材內容時,應當遵循科學性、全面性的原則。科學性,就是確保教材內容經得起推敲與檢驗;全面性,則是指教學中的一些道理、知識點全面處理,不管是側面講解還是整體理解都是可靠的。教師基于教材內容的科學性與全面性不斷補充和更新知識。
(三)教學方面
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倡導走特色化教學的道路。因此其教學須具備三個特點:首先,課堂中講授的知識與內容生動有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其次,教師的講課形式非常獨特;最后,教師在課堂中非常具有親和力,與學生的互動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
由此,教師在課前應當心懷學生預演課堂,在自己頭腦中的課堂上,讓自己、學生、課程及情境等因素都得到充分地演繹,依據專業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水平,精選教學內容,抓重點教學,突出難點,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收獲。在課堂中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激發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此外,在課后,教師還要積極對自己的實踐過程做出反思,審視與分析教學所獲得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豐富自我素養,提升教學能力,對教學藝術逐漸完善。
四、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建設,強調以學生為本,順應學生的特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最終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本篇論文對當前本科院校綠色課程的現狀進行簡單論述,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從教師、教材及教學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以推動綠色教育、綠色課程及綠色課堂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的開展與深入,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全面的、可持續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紅星.構建綠色課程,打造綠色課程[J].上海教育,2012(16).
[2]張廣華.堅持以人為本,創建綠色課堂[J].管理學家,2010(07).
[3]李丹.打造綠色課堂,提高教學實效[J].讀與寫(上,下旬),2015(07).
[4]王艷,鄧丹丹.淺析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6).
[5]劉紅凱.淺談綠色課堂評價[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9).
[6]馬艷.淺談綠色課堂教學[J].北京教育,2002(11).
[7]林全輝.樹立“綠色教育”理念,構建溫馨課堂[J].內江科技,2007(01).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資助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綠色課程開發研究”(課題編號:XJK17BZY059)。主持人:易素紅。
(作者簡介:易素紅,女,碩士,長沙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