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柳州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和柳州新型工業化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的機遇,從明確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思路、落實職業教育地位、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調整專業布局、整合職教資源和提高校企合作層次等方面探索職業教育推進區域工業化的技術路線和實現途徑。
【關鍵詞】區域經濟 職業教育 工業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06-02
一、職業教育與工業化關系
(一)職業教育是工業化進程的助推器。從世界范圍看,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等國的職業院校,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它們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吸收進來,同時還轉化與運用科技成果,有力地助推了國家的經濟騰飛。從國內看,推進工業化進程,就必須采用高科技和新技術,加速更新產品。這一切需要職業學校培養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將新新技術、新產品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高技能人才。
(二)工業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使生活和生產中的科技含量急劇增加,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相關的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新的職業崗位應需而生。而原有職業崗位也有可能衍化、合并、分化??傊?,企業對一線員工和管理人員的需求逐漸向高層次轉移,高技能人才的社會需求量逐漸增長。資料表明,美國工業經濟持續增長的50年中,技能型人才從原來的20%增加到65%,無需技術的一般勞動力從60%下降到15%。由此可見,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傳統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小。工業化的推進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柳州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吨袊逃y計年鑒(2011年)》中各級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全國教育和其他部門)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生均經費投入為7999.51元,其中用于個人部分為4022.12元,占50.28%;用于公用部分為3546.23元,占44.33%;基本建設431.16元,占5.39%。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投入平均為6408.77元,其中個人部分為3935.43元,占61.41%;用于公用部分為2212.85元,占34.53%;基本建設260.49元,占4.06%。由此可見,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用于提高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與基本建設的教育資金投入比例過低。據筆者對柳州市屬職業院校資源分布情況調查顯示,柳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圖書藏量等不達標;柳州市內中職平均生師比、圖書藏量和生均用地面積不達標。
柳州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為:一是教育資源分散;二是規模效應差;三是部分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落后,實訓設備、場地嚴重不足;四是師資隊伍分布不均;五是圖書藏量分配不均;六是學生人數分布不均,其中縣屬中職學生人數總量偏少,高職學生人數多。
(二)校企合作層次低,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從學校方面看,職業院校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能力不強。職業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強,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較弱,缺乏對合作企業的吸引力。高職院校研究成果低效,未能對企業形成高技術服務,僅僅局限于產成品簡單加工,校企合作呈“學校熱、企業冷”的局面。目前,多數職校的校企合作僅限于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等這樣的淺層次上,沒有從人才培養整體需求出發,具體表現為聘請企業專家來校上課、舉辦企業家講座、學生去企業實習參觀等淺層次合作,校企雙方仍然是“兩張皮”,離相互交融、互動介入、深度合作、達成校企利益共同體等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從企業方面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不足。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盈利為其經營目標。在沒有相關法規約束和激勵政策的情況下,企業可以不通過參與職業教育來獲得勞動力資源。多數企業由于對校企合作缺乏戰略思考和實踐經驗,在校企合作辦學中處于被動與消極狀態,使校企合作最終成為企業對學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資,使校企合作陷于無合作的狀態。
從效果看,校企合作的模式尚未形成?,F在校企合作尚未變成學校和企業自身內在發展的一種動力需要,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F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不規范的、短期的、靠人際關系來維持的低層次的合作,尚未形成自覺、自愿的行為。
三、柳州新型工業化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的機遇
新形勢下,柳州將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重點培育30戶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一)柳州新型工業化進程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柳州提出的“科技興市”的戰略,關鍵是要加快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的步伐。落實“科教興柳”戰略,就要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這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這一歷史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上。
(二)工業化進程提高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不高。隨著柳州經濟的不斷發展,柳州將會在更大的范圍和領域上參與各項經濟技術競爭與合作,貿易機會增加,各類就業崗位將不斷增加。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以其超強的技能,緊貼社會和崗位需求的知識結構更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這無疑將提高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認同,為職業教育提供足量的生源。
(三)工業化進程將促使各部門參與職業教育。社會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人才,因而參與職校辦學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企業的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經費、實踐教學條件、師資培訓、教學內容和學生就業等問題都會有所好轉。
由于教育在柳州工業化中的特殊地位,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將逐步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扶持力度,包括優惠政策、鼓勵國外優秀的職業教育機構來柳州進行合作辦學,等等??梢灶A見,柳州工業化進程將迅速改善職業教育的外部環境,并促使職業教育從根本上提高辦學水平。
四、職業教育推進工業化的技術路線和實現途徑
(一)明確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思路。推進工業化的關鍵是大力發展工業,從戰略上明確為地方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根據柳州經濟發展的現狀,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圍繞柳州“鞏固提升汽車、機械、冶金三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化工、有色金屬與新材料兩大新支柱產業,改造升級食品、建材、造紙、日化四個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生物和制藥三個新興產業”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需要,柳州職業教育的發展應緊緊圍繞這一戰略目標來確立其辦學理念,制定出基于工業化的高職發展目標,并以此來規劃整個高職教育事業,明確高職教育的發展重點、學校布局、學科結構、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等,使高職教育健康有序地持續發展。
(二)落實職業教育地位,加大職業教育投入。職業教育在加快柳州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企業的生產和發展來看,高職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事實上,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也不斷提高。柳州是一座工業城市,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尚未達到應有的高度,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比較普遍。此時,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尤為重要。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與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的統一規劃和管理,發揮政府主導和統籌協調的作用,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促使職業教育市場化,給予職業學校一定的辦學自主權,鼓勵職業學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就招生辦法、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制度、辦學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創新。政府部門要完善職業教育發展的有關政策法規,激發職業院校辦學積極性,保護學校和廣大師生的權益。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柳州工業化培養可用之才。從職業教育的內涵看,其是為企業培養人才,因而作為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至關重要。職業教育師資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過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教師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方式進行。比如,到企業掛職鍛煉,了解工藝流程、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內涵;請企業專家講學,了解企業對技術要求的更新速度,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送骨干教師到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進修學習,了解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經驗;參與、承接企業的項目開發和生產,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新技術研發能力,回饋社會、服務社會。
(四)調整專業布局,整合職教資源,適應柳州經濟發展。一是撤銷甚至停辦生源差、辦學條件弱、就業前景不佳的中職學校。目前,有些中職學校學生人數不足百人,建議撤銷這些學校,并把學生合并到其他中職學校,把該校的教學資源師資、設備分流到其他學校。二是加強對新增專業的管理和指導,避免重復設置和重復設置。根據《柳州職業技術學院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有關數據統計顯示,該校2016屆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高達80.08%,而該校2016屆學生就業率達95.65%。該校的就業對口率和就業率高,皆因該校緊貼市場需求和社會需要,及時更新、調整專業結構,撤銷重復建設或辦學條件差的專業,停辦與柳州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源不足的、就業前景不佳的專業,新增服務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柳州基礎產業的專業。三是建立科學的管理秩序??茖W的管理秩序,可以保證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專業設施的有效利用、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職業學校的整體辦學效益。
(五)提高校企合作層次,達到校企雙贏。首先,企業要有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和魄力,積極參與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為職業學校辦學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零距離的學習機會;其次,職業學校要提高科研轉換成果的能力,切實幫助企業解決新技術、新技能問題;最后,政府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獎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建設,為區域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健.以體制創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8)
[2]覃偉.柳州謀劃工業發展新方向[N].廣西日報,2017-02-15
[3]王林.論工業化進程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對策[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4]郭艷梅,李中國.我國高職教育經費投入: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J].教育學術月刊,2014(11)
[5]聶彩林.職業教育適應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作者簡介】梁美英(1968— ),女,高等教育學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