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王軍正
【摘 要】本文提出針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包含混合式教學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混合式課程及資源的教學文件模板及標準、教師培訓與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設計基本評價指標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 管理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80-02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賦予高等教育新的內涵和要求。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也將隨之發(fā)生變革。面對信息化浪潮給教育提供的機遇和挑戰(zhàn),許多國家政府都提出了相應對策。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分別提出了用信息化技術促進高效、靈活的教學及課程改革等命題,并進行了探索。以信息化技術為主要載體的慕課(MOOCs)出現,開啟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時代,并迅速席卷大部分國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MOOCs是近兩年快速興起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它的迅猛發(fā)展正影響全球教育的格局,也將影響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它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創(chuàng)新,同時也為當前教育管理和運行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職業(yè)教育信息化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優(yōu)勢互補既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趨勢。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便捷的協(xié)同交流、友好的互動等獨特優(yōu)勢。它通過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E-Learning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了時空限制,使“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成為現實,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有所提高,使課堂有更多的時間開展探究研究和項目協(xié)作,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構建在線課程,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諸如課堂學時有限、內容拓展不夠、自主學習缺乏、師生之間缺少交流等問題,并可以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注重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充分利用了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通過不同學習方式與不同學習技術的綜合運用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實踐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值得嘗試、推廣的教學新模式。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現狀
網絡輔助教學自2000年興起以來,已經發(fā)展為MOOCs、翻轉課堂等熱點模式,互聯(lián)網及新媒體已廣泛地被應用于課堂當中,網絡環(huán)境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流。近年來各大院校都在努力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一些院校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院校往往對信息化硬件設施投入較多,相適應的信息化資源建設和應用卻相對滯后,缺乏統(tǒng)一的信息化規(guī)劃和管理,限制了信息共享與信息整合;教師難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對混合式教學的了解不夠深入,而學校也缺乏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政策,使混合式教學在教師層面的應用難以有效推進;與院校層面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相配套的相關人力資源與培訓體系、政策與支持保障機制以及研究與發(fā)展政策等一系列管理策略尚未健全,不能有效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因此,當前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管理體系的構建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
二、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管理體系
通過頂層設計和系統(tǒng)推進,構建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管理體系,鼓勵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在線教學優(yōu)勢,強化課堂互動,探索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以此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序運行,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高職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通過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重構適應混合式教學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體系
混合式教學改革是一場以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為表征,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革命,它絕不是用一種教學技術去更換另一種教學技術,而是包括教育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思想以及教學管理制度在內的全方位變革。當教學組織機構、規(guī)范體系、內在激勵機制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混合式教學改革才不會流于形式,半途而廢,才會持續(xù)深入。可見,教學制度重建既是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外在保障,又是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通過立項建設混合式課程并試點實施的實踐,探索建立有效協(xié)調教學管理、信息管理、學生管理、系部管理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推進組織機構,逐步構建線上、線下課程建設規(guī)范,混合式教學課程實施管理規(guī)定,混合式教學課程評價標準,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師教學評價標準與激勵機制,學生學習成效評價標準,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管理規(guī)定等系列制度,以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職業(yè)院校能順利地整體推進,突出“互聯(lián)網+”技術對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優(yōu)勢。
(二)通過混合課程教學的要素分析,開發(fā)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文件模板及標準
課程與教學論的學者提出了課程教學的七要素:一是學習目的,強調數字化時代所需的信息化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以及虛擬空間中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塑造。二是學生,真正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學習者,從被動的信息受體、接受者和被支配者變?yōu)橹鲃又渥约旱男袨椤⒎椒ā⑵茫踔羺⑴c學習內容的構建。三是學習內容,從形式上體現為多種媒體的呈現方式,在知識結構上,從固定的、以課程大綱為準繩的結構化知識變成包含靜態(tài)結構化和動態(tài)非結構化的各類知識。四是學習方法,混合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從“聽講+練習”變?yōu)榫€上線下相結合的多種模式。五是教師,從主講教師到專業(yè)化的教學團隊,同時還可引入在線的E-Tutor和E-Expert,教師資源得到豐富和拓展。六是學習環(huán)境,從傳統(tǒng)教室、實驗室、實習/實踐場地和工作場所,延伸到學習者完全可以自己掌握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實習/實訓基地和基于物聯(lián)網工作場景等技術支撐的線上環(huán)境。七是學習反饋,借助大數據的線上評價方法,除了學習成績外,還可以實現學生滿意度、學生學業(yè)成就、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形成學生學習檔案袋和學習分析,從而促進教與學的及時改進。
通過以上七要素的分析,開發(fā)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文件模板及標準。
(三)教師培訓和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設計
針對教師的培訓,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技術服務于教學的意識。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動機、信念、態(tài)度和價值觀,才能發(fā)展新的技能。要使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知識、技能、能力的全方位發(fā)展。
二是技術運用的技能,這是進行網上教學的技術基礎。
三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的能力與經驗,這是取得混合教學效果的關鍵。
(四)在調研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在線課程開發(fā)、翻轉課堂實施、系部管理推進”組成的基本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現代職教課程線上、線下兩部分的特點,構建了涵蓋開發(fā)、實施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體系,分別構建指標體系。課程開發(fā)環(huán)節(jié)主要觀測其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情況,包括教學視頻形式、內容、質量,以及在線測試、在線作業(yè)、在線討論、學習筆記等教學活動設計及其對面對面教學的支撐度等。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又分在線實施、面對面實施兩個方面。在線實施主要觀測其在線教學活動的完成率;面對面實施主要觀測教學活動的設計(細化分析),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實戰(zhàn)項目的成果、分組情況、課堂氛圍等。
系部管理則是主要考察各系部開發(fā)課程的數量與專業(yè)需求的吻合度、系部管理層面的因素,為促進系部管理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對學生做好引導,提升課程的效果。
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就是試圖研究和解決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問題,建立信息技術應用的長遠發(fā)展體系。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管理體系現狀,以系統(tǒng)質量管理思想為邏輯基礎,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環(huán)節(jié)與過程,構建了包括混合式教學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混合式課程及資源教學文件模板及標準、教師培訓與信息化課程設計和基本評價指標體系四個系統(tǒng)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管理體系,使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有組織可依、有標準可套、有實施可行、有效果可查。
【參考文獻】
[1]嵇新江.信息技術課程現狀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2)
[2]李桂芳.MOOCs背景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韓錫斌,王玉萍,張鐵道,等.迎接數字大學:縱論遠程、混合與在線學習——翻譯、解讀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4]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
[5]孫迪.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優(yōu)勢互補的模式與實施策略研究——大學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6
[6]謝幼如,倪妙珊,柏晶,等.融合翻轉課堂與MOOCs的高校MF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5(10)
[7]陳算榮.高校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意義和當前面臨的問題[J].高教學刊, 2016(7)
[8]裴立妍.基于網絡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3
[9]管恩京.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現在教育技術,2015(10)
【作者簡介】劉 平(1967— ),男,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