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小學語文老師教學水平的評判,一般是通過他教學語言的運用進行直觀反映的。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否對語言進行恰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情況。本文主要是根據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一些現狀,并結合語文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從而對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做出深層次的探究,希望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質量。并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能夠根據此次的研究,做出相應的改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能夠培養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所以老師能夠正確地使用好教學語言,對于培養學生以及實現語言教學的最初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能否學好,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老師的語言教學修養所決定的。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盡量使用一些優美的、學生感興趣的、準確的教學語言,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去接受語言知識,從而讓他們愛上語文這門課。
一、典范性
在進行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學習模板,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規范自己的言行,為學生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我們經常會說為人師表,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就是指老師的口語表達要合乎規范。為了能夠使教學語言發揮一個正面的作用,老師必須采用規范化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都是處于一個懵懂的時期,這也是學習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依靠模仿,所以老師的語言規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規范的語言不僅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還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使用合乎規范的語言。此外,要避免出現一些入鄉隨俗式的教學方式,要用正規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科學性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科學知識的傳播。語文這門學科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的,不斷擴充學生的語言知識,教他們使用一些合乎科學方式的表達。為了能夠更好地教授學生,老師自己首先要能夠掌握一些詞語的含義、感情色彩等,對其能夠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并準確表達,這樣在講述的時候才不會誤導學生。在教授學生的時候,一定要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準確的分析,確定正確答案后再教授給學生,不要把一些沒有經過調查和查證的錯誤答案教授給學生。對于一些容易產生歧義的句子,要能夠準確進行分析,如果表達不清楚,學生是無法進行理解的。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能夠準確抓住重點,把一些精華教授給學生,把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去除在外。學生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
三、可接納性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要考慮到學生所處的階段,讓他們樂于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老師在理解并且充分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帶入到生活中,這樣更利于他們的學習。在對相關內容進行表達的時候,應多使用學生熟悉的一些方式進行表達,使用學生感興趣的表達形式。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老師要注意到這一點。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對相關的知識進行通俗的解釋,還要有意識地去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想象的空間。而對于一些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嚴謹一些,盡量使用一些規范性的語言,去規范他們的語言。在學習新的東西時,要能夠積極地進行引導,讓學生融入課堂中,與老師形成互動,這樣更有利于課程的開展,也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發。在進行教學引導的時候,要能夠借助學生生活中的一些東西進行引導,用一種東西比擬另一種東西,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能夠使他們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識。
四、生動性
生動性所指的就是教學語言必須生動、形象、充滿活力,引起學生的注意。在進行小學教學的時候,要考慮到小學生這一特殊性,進行課程準備的時候,要與小學生的思維相適應,在教學的時候使用一些活潑生動的教學語言。在小學的課本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比較生動形象的人物以及讓人思考的作品等。這樣設計教材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教科書中所創造的那種意境,使其融入那種意境中,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從而激發自己的創造能力。在教授過程中,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具象的東西,把一些枯燥的知識化為有趣的知識,把一些深奧的知識化為淺顯的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樂意去接受這些知識并最終掌握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不能掌握的一些知識,老師要創造一種環境來進行解釋,在這種環境中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就比較容易了,學生也更容易融入這個環境中。要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來對理論進行闡述,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樂于盡全力去學習。
五、結語
根據上面的闡述,我們可以發現小學語文中教學語言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相關學習的時候,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以及各個地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要嚴格規范教學語言,讓學生樹立一種規范的語言意識,長此以往,必然會有一個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2]付慧云.教師口語藝術[M].杭州:浙江出版社,2015.
[3]苗潤生.教育改革系統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8).
作者簡介:苑玉金,女,1977年生,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人,東北師范大學本科生,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