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水平逐步成熟,社會對于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更為嚴格。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效率及質量,從而培養小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為我國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經驗,便有必要在綜述德育概念的基礎上,以滲透路徑為切入點,就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滲透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已取得一定的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日益嚴格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德育滲透路徑及德育教學方法轉變。其中,德育,從廣義概念的角度來看,泛指以道德思想政治領域為切入點對社會成員開展計劃性及目的性的影響活動,例如家庭德育、學校德育、社區德育、社會德育等;從狹義概念的角度來看,特指學校德育,即教育方系統性、計劃性、目的性培養受教育方品德的活
動。鑒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路徑及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內容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緊扣教學任務,以語文教材為立足點,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內德育內容,制定德育滲透教學方案,將德育內容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拋出情境問題,延伸課堂知識范疇,找出情感共鳴點,并且鼓勵學生借助網絡教學資源提前預習自主學習,確保學生大致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難點。
例如以《北京亮起來了》為例,文章篇幅較短結構緊湊,語言生動詞匯優美,但是部分場面描寫對于學生的想象力是一種考驗,存在阻礙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可能性,簡單通讀無法升華至熱愛祖國的道德情感層面,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北京夜景視頻,拋出情境問題“北京亮起來美嗎?”延伸至祖國面貌變化,進一步樹立學生愛國情懷。
二、找出德育滲透切入點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工作原則,緊扣教學任務,以教學材料為出發點,把握德育滲透的關鍵點,將德育滲透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合理設計課堂互動,搭建自主學習平臺,進一步調整學生學習壓力,緩解學習緊張感及焦慮感,培養學生想象力,并且盡可能選擇集體游戲形式,以教學游戲為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途徑。
例如以蘇軾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為例,詩中描繪杭州西湖美麗景色,詩句優美辭藻精煉,讀時朗朗上口,但是部分詞匯過于生僻,擬人化寫法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是一種考驗,教師指導學生通讀全詩,以蘇軾生平事跡為切入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教學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情感,促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
三、平衡教學與德育間關系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原則,緊扣教學任務,加大對于德育滲透的重視程度,平衡語文教育與德育滲透間的關系,做到“點到即止、主次區分”,把握德育滲透的尺度,切忌本末倒置,特別是切忌一味追求德育滲透忽視語文教學,不僅無法發揮德育滲透的作用,還可能影響語文教學進度及質量,反而“得不償失”。
例如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文章篇幅較長結構緊湊,語言浪漫詞匯生動,但是文中小興安嶺四季變化的描繪對于學生的想象能力是一種考驗,擬人用法較多,存在阻礙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可能性,教師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后,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小興安嶺四季景色視頻,以自然變化為德育滲透切入點,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四、感悟教材內德育情感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狠抓關鍵點”的工作原則,緊扣教學任務,以語文教材內關鍵字詞句為突破口,深入剖析,充分感悟教材內德育情感,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教學實踐相融合,做到“品出文中味、讀出文中情”,鼓勵學生多表達多發言,說出與寫作情感相關的佳句,給予適當閱讀感悟時間。
例如以《清澈的湖水》為例,文中“船靠岸了,小潔手里還緊緊攥著面包紙”,教師抓出“攥”字,拋出情境問題“什么是攥?”鼓勵學生表演“攥”的動作,講解文中“攥”的含義,再提出問題“小潔為什么攥著面包紙?”“假如她將面包紙扔進湖水里,會怎么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含義,引出“保護環境”論題,進一步樹立學生綠色環保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學校數量不斷增多,小學語文教學水平逐步成熟,社會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全新的教學要求及教學標準。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工作,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綜述德育的概念,以滲透路徑為切入點,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具備顯著價值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莉.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
[2]王凱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4(33).
[3]高玉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