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霞
【內容摘要】導入,是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開端。做好導入工作,能夠為后面的教學提供諸多的便利。這就是所謂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結果,取決于教師如何進行講授。傳統的開門見山式的教學并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本文將根據課堂導入環節的基本情況做出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 初中數學教學 導入環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導入環節利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的第一時間對數學知識內容產生興趣。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很多教師不注重知識的導入,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半點益處,長此以往,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好課堂導入部分,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引導學生在導入環節洞悉整個教學的基本內容和重難點。總而言之,導入環節可以說是整潔課堂的靈魂,做好導入工作,能夠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聯系生活導入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會回歸于生活。數學和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小到去超市結賬,大到計算火箭飛船的相關數據,隨時隨地都有數學的運用。為了使學生降低對初中數學的陌生感,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聯系生活,將生活中的實例搬到課堂上來,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如果教師在上課時直接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恐怕一時間難以接受和消化這部分知識。此時,我利用與生活相關的案例進行導入,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知識的恐懼。如:某商場銷售某種品牌的純牛奶,已知進價為每箱40元,生產廠家要求每箱售價在40~65元之間。市場調查發現:若每箱以50元銷售,平均每天可銷售90箱;價格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多銷售3箱;價格每升高1元,平均每天少銷售3箱。這是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利用這個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并向學生提出問題:(1)寫出平均每天銷售y(箱)與每箱售價x(元)之間的關系式;(2)求出商場平均每天銷售這種牛奶的利潤W(元)與每箱牛奶的售價x(元)之間的關系式(每箱的利潤=售價-進價);(3)當每箱牛奶售價為多少時,平均每天的利潤為900元?(4)當每箱牛奶售價為多少時,平均每天的利潤為1200元?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教材知識進行預習,隨后開展本節課的教學。
二、故事游戲導入法
初中生已經步入青少年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其思想意識已經初步形成,并向著成熟的方向發展。但是,學生的天性沒有改變,經過調查,大部分學生對課堂活動、幽默故事保持了較高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導入環節巧妙運用游戲或故事,讓學生在課堂的開端就產生學習興趣。
趣味性導入是導入環節中學生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種方式。我在開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時,用一首有趣的打油詩來作為課堂導入:李白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店與花,喝光壺中酒。試問壺中原有多少酒?這個打油詩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里面包含了一個數學問題,李白的壺中原來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將壺中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賞花時就要喝酒做詩,每次喝掉一斗酒(斗是古代裝酒的器皿)。這樣反復經過三次,最后將壺中的全部喝光。問李白原來壺中有多少酒?學生紛紛對詩人李白這個角色很感興趣,大家都躍躍欲試,想要求出李白的壺中有多少酒。許多學生想到的是利用小學學過的計算方法來進行計算,此時我引導學生利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次課堂導入工作取得的效果非常好。
三、動手操作導入法
動手操作導入法,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利用動手實踐操作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并在實踐中找到恰當的切入點,導入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指出兒童是通過自己的活動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的。因此,實踐操作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學產生更加詳細深入的理解。
在開展《認識三角形》這節課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真正認識三角形的構造,我提前準備出若干長度各不相同鐵條,并在課堂上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現在想做一個三角形零件,現在手里只有兩根分別為50cm、100cm長的鐵條,需要再從剩下的鐵條里挑選出合適的,可現在講臺上只有這樣幾種規格的鐵條:40cm、50cm、60cm、90cm、150cm,你認為我應該用哪種鐵條合適?問題提出后,我讓學生來到講臺前,大家都動手選擇鐵條,并將不同長度的鐵條與我手上原有的鐵條進行整合和比對,從而挑選出合適的鐵條。經過大家的實踐,得出了這樣的結果:若要做三角形零件,已知兩根鐵條的長度為50cm和100cm,另一個鐵條應該選擇的長度是60cm和90cm。在這個實踐中,學生們明白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只有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小于或者等于,都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特性。
上面的三種導入法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式。實際上還有許多可以采取的導入方式,如以舊帶新導入法、類比聯想導入法等等,只要是適合學生的方式,就是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健. 淺談數學新課導入設計[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4(08).
[2] 馬軍. 數學課堂教學的巧妙導入[J]. 廣西教育,2012(29).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