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圣
【內容摘要】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當中的德育工作是當前學校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的班級德育工作獲得了各級教育部門以及學校等方面的高度重視。但是在當前新形勢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任務和形勢。在實際的德育工作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整體的德育工作受到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方法和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效力
前言
十八大以來國家對于初中生的德育工作越來越重視,更加重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應該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重視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發展。初中的學習階段是學生整個人生當中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個初中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中義不容辭的責任,班級里學生行為以及班風的好與壞直接與班主任開展的德育工作有緊密的聯系。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導師,是學生品質的塑造者,是能夠溝通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橋梁。因此,應該深入貫徹十八大的教育教學理念,重視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提升學生自信心
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觀念以及行為的獨立群體,不同的學生都具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行為,學生之間是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的,因此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當中的表現也是各有不同的。基于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學中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以及特長等方面,這樣當學生在學習或者生活當中出現任何問題時,班主任都能夠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正確的引導,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班主任堅決不能夠用學生的成績高低當成是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①。
例如:在我執教班級中李某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張某學生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但是我在實際班級管理當中將學生一視同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經常鼓勵張某學生,與其進行交談和溝通,并且主張讓李某學生經常在學習中幫助張某學生,用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能夠共同進步,以便于班主任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
二、與學生換位思考,拉近師生之間關系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當中所接觸到的事物等都是比較復雜的,并且由于初中生年齡等因素影響,初中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生在面對疑問以及困惑是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很多都是涉及生活方面。從班主任本身來講,在學生表現不好使不能夠一味的對其進行批評,還應該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
例如:在實際的班主任工作當中,我深入了解班級中各學生實際的生活以及學習情況,全心全意的為學生著想,在生活中多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成長情況,并且在學習和生活當中主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其次,我還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和疏導,以免學生因為判斷誤差導致問題的產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換位思考,更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情感的增進。
三、贊賞學生的能力,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對于學生來講,不管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生活當中都希望獲得教師的贊賞,每個學生都是渴望被夸獎和表揚的,對于自尊心方面來說,初中生更是如此。在初中德育教育當中,班主任應該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在實際的德育教育工作當中尋找更多學生身上的優秀品質,針對學生所具有的缺點也應該做出及時的糾正。同時,教師也應該不要對學生太過苛刻和挑剔,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及表揚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②。
四、開展班級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級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果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生氣,缺乏活力,這樣就不利于班級整體的發展和進步。因此,班主任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重視開展集體活動,通過整體活動增強班級整體的凝聚力,促進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幫助,在展現自身能力的過程中也能夠相互之間幫助學習的進步,充分感受機體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共同進步的喜悅③。
例如: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以班級為單位的辯論會,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感受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的力量,增強班級整體凝聚力。并且班級具有較強的凝聚力也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和前提,而良好的班風構建有助于學生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學生的思想品德受到了各個領域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加強學生的德育現狀研究,創新德育工作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其在生活以及學習當中所欲的問題,不斷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力。
【注釋】
① 李亞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德育工作之點滴經驗[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6):22.
② 壽延. 管理整合:破解德育與教學“兩張皮”現象——以北京育才學校為例[J]. 中小學管理,2016(09):20-22.
③ 張含、孟偉偉. 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 教育教學論壇,2015(44):30-31.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油市華豐新村9-39材料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