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波
摘 要:新課改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理念,在地理教學中嘗試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系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以拋錨式的教學方法等來組織課堂教學,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授課方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理念,在地理教學中嘗試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系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以拋錨式的教學方法等來組織課堂教學,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這些年我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探討做個淺議。
一、授課方法的改變
具體的授課方法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具體總結主要包括興趣法、實踐法以及情境法。
(一)興趣法
所謂興趣教學法,實質上就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借助對其興趣的激發,讓其主動參與,最終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和總結。地理,是中學生開始接觸的科目,且內容上較為繁雜,所以學生自身的興趣尤為重要,將直接影響最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與學生時代相符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教學內容的圖片以及文字描述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彩色的圖片能夠更好的詮釋出山河的秀麗,同時學生也會從圖片中找到各個地方不同地理風貌的疑問,最終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
(二)實踐教學法
此教學方法的主要順序為提問—證明—總結。教師在課堂上,以教學內容中的案例為例,讓學生綜合教學內容,有意識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三)情境法
由于地理課本身有一定的知識硬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教師就要使用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例子。這種情境的創設,往往能使學生對一個問題的感知、認識、理解更加深刻,同時易于在課堂上快速接受,并有利于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比如說,在講授氣候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些學生熟悉的地理位置和國家來強化學生對各類季風氣候和洋流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將一些枯燥難記的地理名稱化為學生易于記住的名詞。這種創造情境的教學方式,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比預期更好地教學效果。
二、注重導入,重視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有探究的動力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認知活動受情緒的驅動。興趣、情緒、動機等非智力因素雖然不屬于人的認知系統,但它們對認知活動卻起著調節和強化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進行思維和探究、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和進行地理探究的興趣、調節學生積極的探究熱情等是非常必要的。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洋流這部分內容是高中地理的重點和難點,而從洋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查來看,主要可以從“洋流成因、洋流分布、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三部分著手。當教師讓學生分析洋流成因、分布時,學生常常無從下手,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些有思維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什么要走北緯40°路線?這些問題既不太難,也不太易,多數學生能獨立思考或與同學的探討解決。這樣通過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自主創新性,進而將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認識。
三、重視深度的探討,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
合作探究主要以小組為組織形式,要求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可以有多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靈活選用。比如在講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的時候,一般都是先講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再舉例分析。但是這部分知識理論性很強,教學當中很容易產生松懈現象,枯燥無味,教師和學生都感覺到很累。如果設計先讓學生討論我國鞍鋼、寶鋼布局的合理之處和不合理之處,然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發表見解,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不同季節英吉利海峽氣象條件對渡海作戰有什么影響?阿斯旺大壩對埃及經濟發展的影響等。不管是哪方面地理要素的原因分析,都應遵循“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結合”的原則。自然因素主要考慮到氣候(光、熱、水)、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社會因素涉及到資源(原料、燃料)、勞動力、交通、市場、技術、社會、歷史、政策等方面。特定區域內的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在本區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基礎之上。例如,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河流、地形、氣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氣候、地形對交通建設的影響,資源賦存量及類型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如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什么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從地勢低平、河湖眾多,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耕作區和淡水魚產區等方面分析。在分析綜合評價中要注意用辨證觀點展開分析。
四、學習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文字和地圖、圖表是地理學表述的雙重形式,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征,地理高考突出考查了學生是否具備運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評價地理事物、現象的思維品質。地理試題幾乎是每組題都有一幅圖(表),這些圖表多數比較新穎,對學生讀圖(表)的能力要求較高。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五、善于歸納總結,溫故而知新
地理課堂的教學成果不應當松散和零星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總結和歸納,將他們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思維火花通過實踐的驗證去形成一定的理論成果。只有通過對原有知識的總結歸納,才能在此基礎上“溫故而知新”,對舊有的發現總結出一定的思維方式,從而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鏈接,以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建立起新的知識聯系,發現更多的新問題,開拓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