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要: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閱讀實踐形成閱讀能力的活動。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關鍵環節,是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道德品質和審美意識的必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閱讀交流;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88-02
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初中生形成學習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學會人際交往、提高人文素質的基礎,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終身發展,起著奠基作用。初中生閱讀能力是衡量初中生語文素養高低的重要指標,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語文閱讀教學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不強,將會直接影響初中生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語文教師有必要對初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并在語文教學中指導行之有效的課內和課外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1.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完善人格,同時也能提高學者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閱讀文本的過程,是閱讀者構建自己的知識、精神、人格的過程,教師要指導初中生認真挖掘文本內涵,從字里行間汲取成長的養料,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設計與專業課程相關的習題,讓學生懂得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深挖潛力,成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要用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真正實現“既學語文,又學做人”的目標。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讀是知識吸收和積累的有效途徑,也是必須途徑,長期大量的閱讀能讓學生積淀豐富的知識儲備,形成較好的文化素養,為初中生終身學習及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終身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當前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要求。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進一步"通過適量而必需的語言積累與訓練,促使學生規范用語,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2.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2011年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初中生應具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的目標與內容。筆者常在思考并探索讓學生感到讀書有趣、讀書有味、讀書有奇、讀書有理、讀書有樂,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能自覺自主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忙里偷閑甚至見縫插針地擠時間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較好的語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1 加強課堂閱讀,運用課文范本培養語感,提高閱讀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和思想精髓的直接途徑。教師充分運用好教材,借助課文范本,帶領學生閱讀賞析課文,進而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
2.2 注重課外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培養閱讀能力。當今社會,信息傳播多樣化,價值觀多元化,初中生崇尚個性,熱衷上網,卻不愛閱讀。通過觀察,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看的是游戲刊物、明星八卦雜志和新聞體育雜志。而那些學生并不是個個喜歡打游戲、愛好體育或者個個是"追星族"。通過交流,筆者發現他們愿意看這方面的書,只是因為其他人在看,有交流的需要。這讓筆者意識到學生目前的閱讀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通過恰當的交流來維持閱讀興趣。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使筆者深刻認識到教師需高度重視閱讀指導,重視學生個體的閱讀感受,調動學生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結合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積極倡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激發并保持初中生可貴的閱讀興趣。
激勵手腦并用,記錄閱讀心得。"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也是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激勵學生手腦并用,在閱讀中記錄心得,閱讀后在頭腦中和筆記本上留下烙印。
(1)堅持寫讀書筆記。筆者一直鼓勵學生閱讀后堅持記讀書筆記,并做到有布置有檢查,適量批改。鼓勵學生將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用專門的筆記本摘抄下來。對文中語言、動作、神態、肖像等細節描寫的語句進行品味;對文中運用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手法的句子進行賞析;對文中精彩的開頭和結尾的寫法進行比較玩味。并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靈活借鑒,學以致用。
(2)根據課文內容巧妙續寫。學生閱讀后會有自己對文本獨到的理解及由此生發的聯想。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分析完小說情節及人物個性后,筆者讓學生發揮想象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思考并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思維的再創造。
(3)鼓勵寫讀后感悟。閱讀作為一種意義的理解和解釋活動,從本質上說,是閱讀主體對閱讀對象即文章的再創造。閱讀中記錄感受是自得的最好方法。筆者堅持讓學生適時寫下閱讀文本后的感悟。這樣,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行知識的積累沉淀,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4)堅持寫心靈隨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對閱讀能力的檢驗。筆者鼓勵學生閱讀后,每每有自己的想法或靈感,就動筆寫下來,這就是思維迸發的火花。寫好可以拿給老師看,老師應會順勢大加鼓勵,并及時指導寫作方法。這樣的激勵有時會激發出一個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和濃厚的寫作興趣,甚至會改變學生的命運。
在閱讀中思考,而閱讀能力在學生手腦并用的堅持中也逐漸得到培養。當文本的內涵滲透心房時,美學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顯現,學生就會產生心靈的共鳴,逐步完成認識、發現、建構自我的過程,學生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
總之,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艱苦艱巨而漫長的過程,真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初中生語文各項能力的培養,就是要讓語文活動成為對學生未來發展有價值、可以幫助學生正常融入社會的平臺。作為教師要有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要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要將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塑造學生的靈魂,陶冶情操"落到實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用課文里的愛國之情激發學生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學習,讓學生懂得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成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