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霞
摘 要:學校是一個特定育人的環境,教師的批評教育方式必須適應這個環境。在實踐中,批評教育是教師常用教學管理方法和途徑,而恰當的批評同樣能引導孩子更健康地發展。文章結合實踐,闡述了用愛,用恰當的批評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恰當的批評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 批評教育 批評方式
做為一位從教第四年的小學美術教師,我雖然不是班主任,但是在學生的思想教育上也花了不少的時間與精力。學生敬畏班主任,主要原因不是這個班主任夠兇,而是班主任在學生身上花的心思夠多,對他們了解得夠多。
每學年教的班級都有十多個?;旧厦總€班都有幾個不遵守課堂要求,“特立獨行”的學生。所以課后時間,常常是找這些讓老師不省心的學生來談話。我對學生說的是:“不是老師懲罰你們,而是你們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1]
陶行知先生認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我認為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對小孩子來說絕對比成績更重要。當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時,要及時批評指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如何在“責”的同時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到愛,從心里樂于接受?這是我這幾年來逐漸反思、感悟的一個問題。深深感受到批評教育學生也是一門藝術啊
由于孩子性格、能力、家庭教育的差異,所以采取的批評教育方法也要因人而異。以下是本人這幾年跟學生接觸,總結的小小經驗之談。[2]
一、明確批評的目的
當學生做錯事時,有的老師大發雷霆,讓學生罰站,抄課文,學生完成被處罰的任務后就回家。這種強制性的措施,它能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后果。讓學生害怕、畏懼、卻不一定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其原因。
有一次我把兩位搗蛋鬼留下來抄課文。一位邊抄邊小聲抱怨,另一位則無奈安慰地說:“算啦,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別和老師爭論了,沒用的?!蔽耶敃r聽到這句話心里觸動了 一下。他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覺得老師是專制的,有權利處罰學生。所以趕緊完成任務交給老師就完事了。那時我也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欠缺。我沒有很好地跟他們一起討論,分析他們錯誤的原因。而是布置了任務給他們做,指望學生畏懼,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學生表面服從,心里不服氣,甚至記恨老師。對老師的最高獎賞是學生的喜愛。學生不理解你,討厭你,這樣我會覺得很有挫敗感。
二、講究批評教育的方法
1.公開性與隱蔽性
我認為公開性地批評適用于班級中普遍存在的一種不良風氣。例如:上課玩游戲卡、模仿成人說粗口、不愛護學校公物。大家一起討論這種不良風氣的后果,一起想出解決的對策。讓有這種不良行為的同學自漸形穢,暗下決心改掉不良習慣。我認為要多在班里宣傳美好品德的正能量。讓學生慢慢懂得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的思想品德來襯托,美好的生活需要美好的思想品德來呵護。
批評教育的隱蔽性是我常用的方法。對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開始萌發對社會、對自身的認知,有了一定的主見,自尊心逐漸行成。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我通常是私底下找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談話。例如性格是:缺少關愛孤僻的;自尊心強偏激的;內向膽小的。前幾天上六年級某班的課,一位行為習慣很差,聰明自負的男生,上課無所事事,還大聲與同學爭論。影響了我上課,影響了學生學習。班主任要他當眾向我道歉認錯,他憋紅了臉就是不肯說。我明白他心里的想法,像他這種愛裝酷,好面子,開始注意自己形象的男生,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低頭認錯太失面子,即使心里知道自己有錯。課后,我把他帶到美術室,一對一教育。我讓他說出不畫畫,與同學爭吵的原因,他表達能力很好,顯然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跟我道出原因后還抒發了自己的感想意見。對于這樣的小孩,公開地批評其實往往讓他對你產生對立的情緒,激發逆反心理。經過交談,他如實和我說他知道自己行為習慣不好,需要改但是改不掉的煩惱。最后他向我作了保證。我心里明白,這個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可能突然有大的改進,但只要開始朝著好的方向進發,就是值得欣慰的。
2.注意先揚后抑原則
有的教師被學生激怒,一來就劈頭蓋腦地臭罵學生一通。學生會產生逆反抵觸情緒,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如果在批評前先找出學生的閃光點,然后在表揚的基礎上順勢批評,學生就會在被表揚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批評。因為他覺得老師還是理解他關愛他的,對他有期待真心希望他有所改進。
一位去過校長室幾次,讓人不省心的六年級男學生,在我踏進教室上課時,他還站著大聲罵人。下課我把他請到辦公室,讓他交待事情的來龍去脈。耗了半個小時,他終于開口了。說是因為紀檢人員看到他們班同學說話,扣了班級分,于是,就很生氣,大聲怒罵紀檢人員,剛好被我發現。我心平氣和地聽完,對他豎起大拇指,他睜大眼睛望著我。“首先,表揚你,當你知道班級被扣分而生氣,說明你是個有集體榮譽感的孩子,我喜歡你”我說完,他的表情顯然柔和了點,因為對我消除了對立情緒。“可是,你罵他,我們班就能不扣分了嗎,不僅不能,你還得被我留下來談話。問題沒解決,還增加了你的負擔。”他點點頭,我繼續說:“如果紀檢人員看到咱班吵鬧還不扣分,你難道不會在心里嘲笑他不負責任嗎?”我接著給他列舉了一些較可行的解決方法,這時,我們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在這樣的前揚后抑的交流中,他也意識到錯誤,體會到我對他的尊重。走出教室門又折回來對我說了聲:“老師,再見。”我又推遲了下班的時間,但能讓學生思想意識上又前進了一點,我樂意。
3.寓貶于褒的巧妙教育
寓貶于褒這一招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最愛聽到老師表揚,給他發朵小紅花,蓋個紅章,他就能高興一天。利用小朋友的這種心理,我常在班上表揚坐姿正確的孩子;畫畫專心安靜的孩子;愛惜用紙的孩子等等。給他們蓋紅章,集齊10個換小獎品。而表現稍差,得不到老師表揚的學生,會暗自向這些受老師表揚的小朋友學習。
結語
總之,批評教育要對癥下藥,不同類型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做為副科教師,我們的科目不被家長,學生重視,升學不需要副科分數,接受你改變不了的。在我們的課上,學生往往比較放松,容易展現他們調皮的天性,容易暴露他們不良道德行為習慣的一面。那我們就要盡量改變我們能改變的,糾正孩子的不良品德習慣。我覺得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學生最終會領悟老師的用意。副科老師也一樣會讓學生喜愛,讓學生畢業多年后依然記得。
參考文獻
[1] 黃解放.正確理解和實施對學生的批評教育[J].人民教育. 2009(20)
[2] 鐘鏵.關于中小學班主任批評教育權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