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輝
摘要: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對于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英語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深挖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斷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最終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全面發展,進而推進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步伐。
關鍵詞: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越來越意識到初中英語教學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普遍采取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授式的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成為知識的容器。并且教師往往只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很少能夠將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時代、科技的發展相聯系,久而久之,學生感受不到學習英語的意義,從而造成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果不佳的現狀。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學好英語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和運用,學生只有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反復應用,才能真正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生活化的初中英語教學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練習英語,并將課堂所學逐漸轉化為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內容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的編排思想是要實現話題、功能、結構與任務的有機整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不斷提高。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獨立的話題,每個單元的內容都圍繞本話題展開,話題的內容大多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密切相連,主要包括shopping;friends;travel;grow up等許多話題。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有關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實現英語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與經驗進行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組織生活化課堂教學,讓英語走進生活
2.1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英語教材內容,可以把教室設計成各種不同的生活場景,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生活化的模擬情境練習,運用自己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進行交流,不斷增強學生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以把英語課堂設計成一個大商場,并且命名為Sunshine Shopping Mall,這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真實的購物環境與氛圍,使學生處于生活化的語言環境中。學生通過扮演售貨員、購物者等不同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把課本中學過的“Can I help you ?”、“How much are they?”“Ill take them”等交際用語自然而然地運用于表演中,這樣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和鞏固了英語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2.2 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和游戲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一些課堂活動或游戲,來提高學生學習學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教師要在全面利用和了解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組織一些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或游戲,通過開展活動和游戲,不斷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從而再現生活情境。如學習關于節日的單詞時,教師在課前可與學生共同收集一些與這些節日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全面了解在這些節日中常采用的慶祝活動,使學生在感受中國習俗的同時,也了解西方文化。然后,教師讓學生聽節日音樂或唱節日歌曲,或通過出示圖片、實物、畫面或英文解釋的方式,呈現新單詞,由于學生對于音樂、月餅圖片以及火雞這些物品比較熟悉,很容易就能猜出相應的節日。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談論“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Why do you like it?...”學生的興趣較高。因此,學生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學習,才能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2.3 實施角色扮演,進行生活模擬
角色扮演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操練方式,就是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把真實的生活場景再現出來,是對英語語言進行操練的過程。通常學生在學習完新句型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編造一個新句型,這樣使學生既能學以致用,又能鞏固所學知識。
2.4 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生活化的氛圍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直觀、立體感好等優勢,能使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幅立體的英語畫面,滿足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感。同時,多媒體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模擬各種真實地情景,為學生營造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氛圍。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融入生活化氣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把學生在生活、學習以及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拍照,然后制成多媒體課件,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熟悉的事情,感到非常興奮,激活了原本枯燥的知識,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開口講話的欲望,為語言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5作業布置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作業的趣味性、實用性和創造性。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在課上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課堂學習中走向社會、走進生活,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比如,讓學生留心身邊的英語,收集英語標識,讓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挖掘更多的英語知識;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排英語短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堅持聽英語和課外閱讀,培養他們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生活化教學就是在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立足學生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將教學活動置于生活之中,實現教學與生活的互動,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形象化,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理解,陶冶情操。教師只有以學生為主體,關懷尊重學生,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己任,才能不局限于教材,讓課堂的互動與交流更加豐富多彩,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白素芳.生活情景化的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內蒙古教育.2006,(02).
[2]王素煥.營造生活化的英語課堂[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