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隆
摘要:中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就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培養能力三方面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培養能力
一、激發興趣是前提。
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只管教,看成績,評好壞,從根本上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但沒有興趣何來動機。沒有動機何來行動,沒有行動何來結果。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好學,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上好第一節課,喚起學習欲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導言課至關重要,切忌只干巴巴的講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及怎樣學好英語。中小學生的心理對理論性知識接受能力差,乏味的空談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應轉變思維,換一種方法。
2.采用情景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理解、練習、運用英語知識。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學中盡量運用實物、圖片等創設情景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內外盡量利用實
物開展練習活動,每人搜集一些小實物,繪制一套小圖片卡,每學完一項新內容,小組內部都利用實物,圖片進行充分的口頭練習。這樣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輕松且樂于練,記得住,既練了膽子又增強了交際能力。
3.利用自我表現心理提高學習興趣。
中學生正處于可塑性很大的時期,此時他們極想表現自我,教師應適時利用,多創造機會。如從單詞的試讀到對新授知識的歸納等,鼓勵學生先讀先做,學生問,老師答,讓學生互相評價演練水平,選語音、語調規范者為“小先生”輪換負責早自習領讀及檢查朗讀背誦情況,使學生積極糾正發音,提高朗讀技巧。
4.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如通過英文歌曲教學句型;給學生起英文名字;開展英語課堂游戲;通過書法、朗讀、會話、閱讀和舉辦英語晚會;開辟英語活動室等。
二、啟發、培養思維是關鍵。
合理誘導、啟發、培養學生的外語思維,使其靈敏、活躍、不再呆板。
中學時期學生的思維方式尚未定型,可塑性極大,教育過程中應適時、合理地加以啟發,讓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往的教育常忽略了這一問題,甚至部分教師還在不經意之中扼殺了學生的尚未健全的思維,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刻板、呆板、死板,想象力、創新思維的貧乏。故在教育中應加強思維的培養。
培養外語思維,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1、使用口語教學,為訓練外語思維創造語言環境。口語訓練往往是綜合性練習,而且時間短,不允許學生用本族語去思考,速度快、練習量大,要求把聽、想、說三方面一道完成,這有利于排除本族語的干擾,有利于形成外語思維。2、盡量采用視、聽手段,為外語思維的形成創造條件。通過視、聽手段把學生的眼、耳、口、手、腦都調動起來,接受來自不同感覺通道的信息,從而更全面地掌握某一語言現象的特點,加深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外語思維能力。3、組織語言材料,提高學生外語思維能力,就拿句型教學中出現的語法規律來講,把分散在各課中語法現象的外語語言材料,按類別及時地加以歸納和整理,在學生面前出現,新的舊的,這樣的那樣的,……在大量的聽說訓練中使他們直接用外語的思維去概括、去抽象、去尋找規律,得出結論,并在聽說訓練中,通過聯想去運用它,熟悉它,形成技能技巧。于是外語思維能力就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培養能力是目的。
在教學中,使學生達到“四會”(會聽、會說、會讀、會寫)的標準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其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往往存在教師用足了勁卻收效甚微的普遍現象,這時我們常會抱怨學生腦子笨、態度差。究其原因,學不得法才是癥結所在。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教學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的目標不能只盯在眼前學生“學會”,麗是要放眼他們將來“會學”。總的說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預習方法指導。
“學起子思,思起于疑”,課前預習是尋“疑”。每課書學習之前,學生根據預習要求,借助于工具書生詞表,有的放矢地研讀對話或短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記錄預習中的疑難詞組,句型等問題,產生求知的欲望。學生的這種欲望在課堂學習中就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
新課內容經過預習,學生學起來輕松。更大的收益是長期堅持下去,有助于養成學生勤動手查資料,勤動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其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指導。
“聽課”,并不只意味著在課堂上守紀律,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而是能使學生充分調動一切感官,養成眼、耳、口、手并用的聽課習慣。
3.復習方法指導。
英語學習戰勝“遺忘”,就不能忽視強化學習.即“復習”。科學的復習方法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信心。可把鞏固所授知識的方法分為課堂復習和自習復習兩種。一種是當堂鞏舒、默記復習,另一種是的鞏固、讀寫復習。
4.記憶方法指導。
俗話說:“是藝好學,一竅難得。”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找到記憶的竅門。許多學生感到單詞難記,為此介紹三種指導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①聯想記憶法。可據構詞、關系詞、拼讀規則和記單詞。
②區別法。根據異詞近義區別,同詞異義區別、反義對比區別。
③歸類法。根據同義歸類、同音歸類或變化規律歸類。
5、課外學習方法指導
學好英語不僅靠課堂45分鐘是不夠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應相輔相承,因此,不能忽略指導學生良好的課外學習的習慣——多說、多讀、多寫。
首先,活學、活用、多說。課內學的課外用,經過努力,部分學生就養成用學過的英語交談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瑣事的習慣,具有了一定的聽、說能力。
其次,拓寬視野、多讀。課內學生可接觸的英語知識太狹窄,課外有更廣闊的天地,應指導學生閱讀適宜的英語讀物,養成他們在課外多讀的好習慣。多讀可以使他們吸收豐富的詞匯、語法,了解英語特有的表達法、習慣用語、思維習慣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及歐美等國風土人情。
再次,勤于練筆、多寫。學英語的目的是能運用所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用英語寫日記、信、明信片,利用一切可寫的機會,鍛煉其寫作能力。
總之,要想達到中學英語教學目的,就必須重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自學英語的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就可在學生具有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其用英語進行思維,進而誘導、培養使其具有自學英語的能力,能力提高,興趣也就更加濃厚,故三者是相輔相承的。當然,教無定法,凡能夠達到中學英語教學目的且又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方法都可采用,這里所談的幾個方面僅是滄海一粟,更多的方法,更新的技巧仍有待于在教學中慢慢探索——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