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應
摘要:美術設計要以“塑造人”為核心,關注學生的心理和個性,采用豐富多彩的、多元化、開放性的創造性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打開思想的翅膀”,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觀察、思考,深入挖掘內在潛力,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動力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提升其創造性思維,最終達到全面素質教育的目的。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小學美術如何通過創新美術設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設計;創新;激發
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教育方針規定必須遵循的教育方向,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新修訂的美術教學大綱指出:美術課對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創新教學情境設計,引入多種媒體手段,拓展訓練域度,能夠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提供幫助。
一、創新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給學生創設全新的教學情境,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審美意識,為課堂教學帶來活力。教師創設情境的方法眾多,為體現創新性,需要對這些方法進行篩選、整合和優化,以提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車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沒有像往常那樣打開多媒體,而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實地觀察校園中的車。在具體活動中,教師不時引導學生對比較有個性的車展開觀察評價。有學生這樣評價班主任的車:“這輛車屬于三廂轎車,流線型設計,而且帶有天窗,是一款中檔家庭轎車。”教師急忙給出建議:“我們是觀察這些車,而不是賣車,主要看車的造型有什么特點、色彩有沒有個性等,要從審美角度來展開觀察。”學生頓時開竅了,繼續展示觀察體驗:“這是一輛電動車,其最大特點是車上面精心設計了一個遮陽棚,大紅色非常顯眼,配上金黃色的車身,顯得溫暖熱烈。還有這車尾,車主還專門裝飾了絲帶,跑起來之后一定會給人帶來飄逸的感覺。”……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實地觀察,并引導學生展示觀察體驗,這是非常有創意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當然是高效的。
二、創新媒體,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將多媒體引入美術課堂教學之后,為教師教法創新提供可能。多媒體具有強大展示和聯網的功能,能夠為學生提供多重感官沖擊,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特別是多媒體聯網的實際應用,為學生觀察世界提供便利窗口,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例如,在《海洋怪獸》課堂導入時,教師打開多媒體播放一段音頻,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海浪聲此起彼伏,忽然傳來一陣怪異的叫聲,充滿驚悚、恐懼的氣氛,讓學生大多嚇得睜開眼睛。教師詢問學生聽到了什么,學生異口同聲道:“怪獸!”教師播放一組海洋怪獸的圖片,學生驚呼連連。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海洋生物有什么樣的怪異外形呢?”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這個像鯊魚的怪獸,牙齒太夸張了,那張開的大嘴足以放下一頭牛,還有那尾翅高高聳起,真是威風八面!”也有的學生說:“這個怪獸恐怖,體型呈現不規則球形,而且能夠自由變形,那長長的觸角肯定有驚人的力量。”……教師啟發:“這些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說它們是怪獸,只是因為它們長相怪異。如果讓我們利用手中的材料設計一個海洋怪獸,該如何操作呢?”學生聽后,便快速行動起來。這里,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圖片等信息,為學生聽覺、視覺帶來強烈刺激,通過介紹怪獸外形特點,讓學生形成整體印象。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展開怪獸制作,為學生創新提供機會,學生有了觀察經歷,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差。
三、創新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美術課堂訓練是鞏固學生學習認知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因此,在設計訓練內容時,教師要對訓練內容、訓練形式、訓練評價等展開優化處理,觀察從不同視角給學生帶來的感知觸動。特別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訓練任務,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提供契機,幫助學生盡快構建美學認知體系。
例如,在《門窗墻》學習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微電影,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代的門窗墻呈現不同的個性特點,在材料、功能、樣式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門窗墻,并說說喜歡的原因。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自行設計一款門窗墻,要體現其個性特點,并注重功能、樣式創新和文化滲透。學生紛紛行動起來,或自發展開討論,或翻閱相關資料,或埋頭設計。在成果展示時,學生表現比較出色。有學生這樣展示自己的作品:“這個門是木質材料制作的,門上的花紋是龍鳳呈祥,如果新房中安裝這樣的門,一定會增加不少喜氣。”教師讓學生先觀看不同的門窗墻材料,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設計新式門窗墻,給學生思維創新提供機會。學生發揮創造力,自行設計門窗墻,對培養其審美觀有重要促進作用。
總之,美術課堂教學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學生接受美學認知有一定規律。因此,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設計的質量,讓美術課堂教學變得更為鮮活和富有生命力,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美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