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榮+張波
摘要: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不僅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控制大氣中CO2濃度已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而森林碳匯在降低大氣中CO2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文獻資料簡述了森林碳匯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作用、經濟作用和政治作用。
關鍵詞:氣候變化;森林碳匯;作用
1 引言
工業革命以來,為發展經濟,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活動導致大氣中以CO2為主的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升高,引發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氣候變暖威脅著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并且嚴重影響著全球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類的生存發展。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控制大氣中CO2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為積極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社會開展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行動并簽訂了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公約》等全球氣候協議。國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采取的應對措施,其實質都是要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控制二氧化碳濃度有兩種根本方法:一是減少碳源,二是增加碳匯。所謂碳源就是放出二氧化碳的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所謂碳匯就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源(如森林)。森林生態系統是巨大的碳儲庫,在降低大氣中CO2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 森林碳匯的概念
森林碳匯指的是森林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中的CO2、放出氧氣,并將CO2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CO2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3 森林碳匯的作用
3.1 生態作用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長的重要營養物質,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形成了固碳效果。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儲存著大量的碳元素,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算:全球森林生態系統儲存著1.15萬億噸碳,占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2.48 萬億噸的46%[1]。森林植被碳儲量和森林土壤碳儲量分別占全球植被和土壤碳儲量的77%和39%,單位面積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是農地生態系統的1.9~5.0倍[2]。科學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約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每公頃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40噸,釋放氧氣15~20噸[3]。實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面積或通過經營管理提高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以此增加森林碳匯是世界公認的最經濟最有效的解決二氧化碳增加的良策,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可見,森林碳匯在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經濟作用
為應對氣候變暖,國際上簽訂了一系列意義重大的氣候協議要求各國強制或自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溫室氣體主要通過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直接減排和增加森林碳匯的間接減排兩種方式實現。通過森林碳匯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的間接減排已成為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采取的減排方式,并已成為國際氣候公約的重要內容。當各國因發展工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京都議定書》規定的該國家碳排放標準的時候,可以購買發展中國家實施造林和再造林項目產生的碳匯減排量,以此抵消碳排放從而降低本國總的碳排放量目標,即森林碳匯貿易。通過森林碳匯項目和森林碳匯貿易可帶來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直接的經濟效益體現在將森林碳匯作為特殊商品放在特定的市場上用于買賣,其價值為森林生物固碳量與森林碳匯單價的乘積。有報道顯示[1],2013年某社區通過在集體土地上開發37個森林碳匯項目,產生了38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匯量,用于交易后帶來了超過800萬美元的直接收入。2014年,全球的森林碳匯交易量達到了3440萬噸,其交易金額達到了2.75億美元。2015年,通過碳匯貿易帶來的價值達350億美元,占全球范圍內碳價值的70%。森林碳匯的間接經濟效益體現在通過森林碳匯項目帶來的就業崗位、政策資源和融資工具等。例如2013年,全球9000個就業崗位正是通過森林碳匯項目創造的[1]。馬盼盼通過對四川省越西縣碳匯扶貧的案例分析,發現森林碳匯項目實施不僅為邊遠貧困地區帶來了經濟收入、就業機會和新技術,更為其打破資源陷阱提供了外部資源,調動了內部資源,吸引了政策資源[4]。季曦的研究結果顯示,貧困地區可以借助森林碳匯項目獲得碳融資,發展區域經濟[5]。
3.3 政治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隨之不斷增加,在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僅僅抓住以中國為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不放,要求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以減少這些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利用一切手段加緊要求中國參與到全球減排計劃中,使中國在國際上承受著巨大的政治與輿論壓力。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如果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無疑會嚴重阻礙經濟發展,美國等發達國家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要求中國等發展國家采取這種方法來實現在會議中承擔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由此可見,全球氣溫上升已不僅僅是生態問題,而且已經上升到了國際政治問題。但因為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作用,《京都協議》及《巴黎公約》都將森林固碳減排作為除工業直接減排外的另一種重要減排方式。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要繼續發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必然的,要減輕面對的國際減排壓力可實施造林和再造林活動通過森林碳匯抵消部分工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我國對林業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重視,實施的退耕還林等工程已使我國成為目前全球森林面積增加最快、人工林最多的國家,通過森林碳匯已為國家爭取了更大的經濟發展排放空間,森林碳匯已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性選擇。可見,森林碳匯對于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4 小結
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森林碳匯有著特殊的作用。對于為發展經濟還需繼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高能耗國家來說,大力發展森林碳匯是有效可行的途徑。對于我國而言,經濟處于快速上升期,正由低耗能國家向高耗能國家轉變,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還要不斷增加,面對國際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的經濟必須保持高增長,同時妥善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關系到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森林碳匯為我國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帶來了契機,但是我國在森林碳匯研究方面起步較晚,今后應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耿國彪.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道彩虹[J].綠色中國,2016,9.
[2] 黃麗媛,陳欽.中國森林碳匯研究綜述[C].低碳經濟與林業發展論——中國林業學術論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