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敏+孫美麗
(1沭陽縣劉集中心小學,江蘇 沭陽 223600;2廣西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摘 要: 和諧教育思想貫通中外、博大精深,本文從概念與發展歷史兩個角度對我國和諧教育思想進行分析。教育裝備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本文從和諧教育出發,研究并實踐教育裝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索教育技術與和諧教育思想的結合。
關鍵詞: 和諧教育 小學語文 教育裝備
一、和諧教育
發展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諧教育也不例外,概念不斷發展與完善。當今對和諧教育較為廣泛的認識是:和諧教育是教育發展的目標,更是追求教育發展的過程,其內涵與建構系統是與時俱進的,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在參照有關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教學過程及對我國當今政治經濟環境的理解,認為可以從三個層次實踐和諧教育[1]。
1.和諧教育與外部環境。
這是從社會整體角度看和諧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教育首先要與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自然系統相互適應并協調發展,只有與外部大環境適應,教育才能和諧持續地發展。需要從兩個方面理解:首先,教育要適應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自然發展的要求,并為它們提供重要人才、知識、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說,教育要適合當時當下的社會大環境,以大環境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人才的培養;其次,社會大環境要為教育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自然等條件。教育的發展需要土壤,更需要和諧而肥沃的土壤,各國教育投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增長,是這方面的很好說明。
2.和諧教育的內部要素。
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和諧教育在吸取外部和諧養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保持內部各要素的協調。和諧教育內部需要三方面的和諧:首先,從制度層面看,各種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都必須體現和諧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就是教育要符合教育本身的規律性,科學治教。具體到我國,尤其避免“人”與政治對教育的行政干預;其次,從行政層面看,在促進教育發展和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和諧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堅持教育公平,努力促進教育區域和諧、城鄉和諧、校際和諧、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和諧。在當今我國不斷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尤其注意城鄉教育資源分配的平衡與協調;最后,從教學過程上看,要做到教師與學生和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和諧,教育內容、形式、方法的和諧等。
3.和諧教育的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育的歸宿,是教育的出發點。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和諧教育提出了發展目標,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指要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并且在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高考一直是牽動中國家庭的大事件,而在每個家庭、每位家長為孩子的高考使出渾身本領的同時,大家幾乎都在抱怨著高考。所以高考需要改革,教育需要改革,和諧教育是改革的指引和方向。
二、我國和諧教育思想的發展
任何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都有歷史過程,和諧教育也是如此,有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我國和諧教育思想的含義,需要從歷史角度對其進行解讀。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事事希望和諧,對教育和諧的追求自然孜孜不倦。回顧我國歷史長河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不夸張地講,幾乎所有教育流派都從自己的角度論述和諧教育。其中,西周時代的六藝可以說是我國和諧教育思想的萌芽,從內容上要求教育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個方面,而不是專攻某一項,體現了當時的全面發展要求。儒家思想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材施教是孔子對我國乃至世界教育的重大貢獻之一,這其中包含深刻的和諧教育內涵。直至當今,我們一直追求與探索因材施教的方法與策略。我國明確提出“和諧教育”的是明代的王守仁,他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凝練與提升,首次明確提出了我國的和諧教育概念。
緊隨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想家對和諧教育的發展,近現代一些教育家再次對我國的和諧教育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舉措與策略。其中,蔡元培提出“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具體包括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的統一發展,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思想,后來曾被南京政府定為國民教育宗旨,在一段時間內影響了中國教育的發展。論及近現代中國的教育,不得不提陶行知,他提出手腦結合、知行統一的主張,強調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其開班的育才學校里,提倡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參加各種社會學習,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以說,從教育理念到教育實踐,陶行知的教育蘊含著深厚的和諧教育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中重要的思想就是,在馬克思教育思想引導下,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和諧教育舉措,即素質教育[2]。盡管大家至今對什么是素質教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等問題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素質教育的提出給我國教育帶來重大的影響。當下,教育改革是關乎民生的大事,隨著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發展理念的不斷提出與發展,和諧教育與和諧社會的理念是一致的,和諧教育是從教育理念與實踐的層面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回應與參與。
三、和諧教育對教育裝備應用的指導
和諧教育是語文教育乃至所有教育的重要理念。在教育現代化逐漸完善的今天,和諧教育指導教師把教育技術裝備應用得更加合理高效。
1.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
這是和諧教育的首要思想,即學生既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終點。教育教學中是否要使用教育技術裝備,什么時候用,怎么用,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學習。使用教育技術裝備的最根本出發點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力,堅決不能為了使用教育裝備而使用教育裝備。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
全面發展是和諧教育的重要理念,語文是小學生重要的必修課程,需要多方面促進學生好好學習。但語文僅僅是學生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抓住語文教學這一紅線的同時,引導學生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其他學科知識,并把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教育裝備為多學科整合提供了技術和手段,例如數學計算、科學實驗等,都可以便捷地通過教育裝備進行,并在語文教學需要的時候使用,實現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3]。
3.語文教學要深刻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基于和諧教育,小學語文學習絕不是為了咬文嚼字或把知識束之高閣,而是為了學生現在及將來能言之有理、話之有據,正所謂源于生活,也是為了生活。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在教學中使用了大量生活、學習資料,如學習活動、假期外出、家庭活動等照片、視頻和感悟等,這些資料的收集、展示、討論等完全依賴于教育裝備,教育裝備幫我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參考文獻:
[1]林有祥.對和諧教育內涵與外延考辯論[J].求索,2007(4):67-70.
[2]劉長明.論和諧教育思想[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6(3):45-50.
[3]鄭信科.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建設與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7):94-95.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廣西特殊教育研究專項課題(2015ZJJ01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