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 要:本文對城郊結合部社區學院發展區域現狀做了調查,目的是了解社區居民的培訓需求、社區教育各方資源、存在的問題,以拓寬社區教育的工作面,突出城郊社區教育特色,提升社區教育水平,加快推進終身教育,加強社區培訓學院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社區、服務社區,發揮社區學院的龍頭作用,引領社區教育向高層次邁進。
關鍵詞:城郊結合部 社區學院 發展區域 調查分析
筆者所在的棲霞區社區培訓學院以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為依托,是緊鄰仙林大學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新港技術開發區)和棲霞區政府,地處城郊結合部,整合區屬成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等優質教育資源,由教育局主辦,為棲霞區經濟建設服務的教育培訓機構。為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高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棲霞區社區培訓學院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社區辦學情況調查。在棲霞區“十二五”規劃的指導下,棲霞區社區培訓學院的發展要面向社區,大力發展社區教育,積極探索社區培訓學院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和城郊社區培訓基地建設,全面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結合筆者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城郊結合部社區學院建設的研究》的深入開展,設計了調查問卷,并于2014年3月對棲霞區堯化街道、邁皋橋街道2個社工初級班82人、民政局社工中級班29人、社區居民113人進行了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28份,回收問卷228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22份,有效率為97.4%。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中,大部分調查對象年齡在30歲以下,占總人數的59.21%,30歲至50歲占39.57%,86.05%的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高中學歷的調查對象占13.95%,這說明現在的居民都注意學歷提升教育。在職的調查對象占86.84%,待業或下崗的調查對象占2.63%,比例較少。大部分居民都有工作,而且從事的職業也很多樣,以行政事業職工居多,占35.53%,商貿服務從業人員占11.84%,制造業從業人員占6.58%。
2.對社區培訓學院的了解
知道社區培訓學院的占39.47%,60.43%的調查對象對社區培訓學院不知道或聽說過但不太清楚,對社區教育中心和社區(村)市民學校的了解相對社區學院的了解比例有所提高。只有64.47%的調查對象從其他途徑了解過社區培訓學院,說明宣傳力度不大。
3.對社區培訓的了解
對社區培訓作用的理解,調查對象認為方便居民學習,在時間、空間、設施、資源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有助于更新知識,提高職業技能,適應就業轉崗的需要及職業發展提高社區居民素質,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肯定了社區培訓的重要性。大部分居民都參加過各級各類培訓,特別是社會文化班或講座、社區教育,參加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的調查對象占65.79%,82.9%的居民認為需要參加社區培訓,認識到了社區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只有51.32%的居民參加過社區培訓,參與率較低。在針對最希望得到哪項培訓的調查中,多數居民選擇了技能培訓,占38.16%,其次是繪畫、音樂、舞蹈、棋牌、運動等休閑教育,占34.21%,學歷進修占27.63%,這說明技能培訓是居民獲得謀生手段的重要途徑。
4.對社區培訓學院其他方面的認識
對社區培訓學院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有36.84%的居民認為要解決師資問題,然后是培訓經費和培訓內容,分別占23.68%和21.06%,選擇建設培訓基地的占18.42%。39.47%的居民認為應該聘請專業教師,32.89%的居民認可社區培訓學院的專業教師, 17.11%的居民認可學有所長的社會志愿者,認為應聘請大學教師的僅占10.53%。71.03%的居民希望在雙休日或晚上開展培訓。48.68%的居民認為應以在教室集體上課的培訓形式為主,30.26%的居民傾向于專家、學者、名師專題講座,能接受在家自學和網絡學習的僅占11.84%和9.22%。56.58%的居民認為社區培訓基本不應收費,期望得到政府扶持。39.47%的居民社區教育的組織形式應為政府目標管理,全區統籌指導社區院校辦學。52.78%的居民認為精彩、生動、新穎的內容最能打動人,說明培訓內容的選擇相當重要。
二、思考與建議
1.社區培訓學院應關注社會需求與熱門專業
社區學院一是要重視生源的反應,二是要關注社會需求的變化,特別是地方工業和貿易需求的變化。在許多情況下,這兩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學生學成之后不能就業,他就不愿意再學習了。社區學院應緊跟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根據棲霞區“十二五”規劃,棲霞區要全面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打造“南京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區、和諧家園”。棲霞區社區培訓學院的發展更要面向社區,大力發展社區教育,積極探索社區培訓學院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城郊社區培訓基地,全面提高居民的素質,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培訓學院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指導。
2.加強社區培訓學院人、財、物、制度管理
江蘇省“十五”期間教育領域實施的“八大工程”專門劃出了一定的專項經費,以推進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開展。江蘇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十分重視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由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社區教育工作組織機構,確保了人員、場地、經費三落實,做到了事情有人管、活動有場地、工作有經費。重視和加強社區教育制度建設是促進社區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棲霞區形成了健全的三級縱向培訓教育網絡:一級為區社區培訓學院,負責對全區的社區教育工作進行服務指導和協調;二級為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在區社區培訓學院的指導下,全面實施街道社區工作;三級為社區(村)居民學校,開展針對各類人員的教育培訓。建立一支以專職為骨干、兼職為主體,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社區教育師資隊伍是保證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開展的關鍵。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采取專任制、委派制、聘任制、自愿制四種途徑。依托有關高校開辦社區教育短訓班、研究生課題進修班等,是加快社區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
3.發揮社區培訓學院的辦學功能,使之成為區級社區教育的龍頭
南京市棲霞區社區培訓學院(省級)位于棲霞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林大學城三區之間,地處城郊結合部,加強對社區學院建設的研究,有利于發揮社區學院在培訓、就業、技能鑒定、學歷提升等方面的龍頭作用,可帶動各鎮社區教育中心的建設。通過對學院管理模式的創新,實現了社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發揮社區培訓學院的管理和輻射作用,切實為富民強區、振興本地區經濟做出貢獻;有利于著力提升整體辦學水平,促進學習型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學院教育服務面的拓展,滿足居民多方位的需求,向居民提供高品位、高素質、優質健全的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富民教育。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當今推進強國戰略的重要主題。而社區教育是重要的陣地,社區培訓學院肩負不可推卸的責任。社區培訓學院要成為培養地方性人才的肥沃土壤,成為經濟轉型和關注民生的加油站。要努力打造一所沒有圍墻的本土化大學校,就必須大力建設標準化的社區培訓學院,促進引領地方特色的社區教育向更高層次邁進。社區培訓學院以本地區社區居民為主要對象,是進行區域性、全民性、職業性、終身性社區教育的龍頭單位。通過專業開發、課程開設和項目引進等多種手段組織教育活動,為滿足社區不同類型居民的教育需求,不僅開展學歷教育、實用技術教育,而且有職業技能培訓與陶冶情操的文化休閑教育,使社區培訓學院成為一種地方性、多功能、多層次、開放性、綜合性、大眾化的,在區域內包括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全納性大教育模式的龍頭機構。
4.整合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為居民教育提供基本條件
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為發展各種類型的培訓學習提供了必要條件。全區建立了1所社區培訓學院,9個街道建立了社區教育中心和成人教育中心校,還有多個社區市民學校。各街道的文化站、科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網站、中小學體育設施,按規定時間向全社會開放。這些都是社區教育的基地、居民學習的基地,也是各類居民團體活動的基地。同時,還組建了專兼職社區教育管理隊伍、師資隊伍和相當數量的志愿者隊伍,為社區教育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資源條件。通過對社區內教育資源的統籌與整合,可使教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綜合利用,促進各級各類辦學實體相互銜接和融通。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區教育資源,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區教育基地,對搞好社區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黃春麟.2004年美國社區學院熱門專業分析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5(25).
[2]李金寶.中國社區教育及其發展趨勢探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1).
[3]付彩風.Blackboard平臺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以上海社區教育平臺資源建設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3).
[4]任映紅.城郊結合部和諧社區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5]李艷云.城鄉結合部社區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