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
摘要:合作能力是學生重要素質之一,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夠讓學生學會與別人進行團結協作,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培養。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所有的科目都隨之得到了必要的改善,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目前的教學,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學”,小學數學就應該在課堂模式上進行改革。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課堂上,讓小學生們自己組一個多人小組,或者是老師合理分配幾名學生為一個小組的形式,然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其中。
一、注重合作交流,著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要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全面有序的思維方法。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是煥發課堂活力的催化劑。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創造機會、提供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索、發現,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示、發展,在師生共同評議中碰撞,形成共識,久而久之,會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創新欲望和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力求在課堂中形成一種氣氛。如在考考自己的活動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給每一個小組的組長若干張口算卡片,在組長的帶領下,讓組內每個同學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發現問題,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一、科學地進行分組合作
科學地進行分組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的組員,是出于對學生自己的朋友圈子去選擇,一般情況下小學生都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那么這樣的好處是大家對對方比較熟悉,減少了磨合期,并且學生能在同性身上學習一些優點,并以此來提升自己。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并不強,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來進行合理的分組,不能只是單純地只考慮組員的數量。合理的分組主要是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心態和學習積極性。一個組里面必須要有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要有一些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這樣才能帶動差生的學習。
部分教師為了更為方便,直接是按學生的座位來分組,也就是讓學生前后兩排合為一個小組,這樣的分組模式優點也是可以較少磨合期,并且一定程度上能以集體榮譽感為由使得學生更有積極性。但是這樣的分組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為一直和固定的人員交流,那么思想和思維的發散能力就沒那么強。所以教師在分組上還是需要花一定的心思。只有從大局出發,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其優缺點,那么在小組里面的學生就能進行互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授“數據統計”的時候,每個小組要按照要求,共同合作將所有的數據統計出來,并制作成統計圖。這時候就要求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動手能力要強。這樣的學習方式雖然存在競爭,但是也能讓學生提高集體榮譽感,增強其合作精神。優秀的同學帶來成績差的同學動手學習,這樣不僅印象深刻,還能互助互利,達到雙贏。
二、合理加強小組分工
每個小組的成員必定是好幾個人,所以,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撐起整個小組的。那么這就要求組里面的每一位成員都要貢獻出一份力量,這樣的學習才叫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里面的成員,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都要積極地去思考問題。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強,并且自制能力也比較差。那么數學教師要對小組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合理加強小組成員的分配工作。
例如:在進行“路程計算”的時候,教師應該要求每一個小組都要全員進行合作,先一起解一下答案,以討論的形式得出答案,即使不能最終得出答案,但是互相交換思想也是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的。如:計算A地到B地步行所需的時間是50分鐘,B地到C地所需的時間是20分鐘,小明從A地出發,在途中的小賣部停留了10分鐘,并且做到AB之間又折返再重新出發,那么求A地走到C地的時間。對于這樣比較曲折的問題,小組的成員可以分組解答,把整個小組分成三個部分,有中等的成員教低等成員解答,并由高等成員來判斷是否正確,再把最后答案給老師展示讓老師來判斷。加強小組分工不僅能做到“以優帶劣”,并且還能保證所有的成員都能融入其中。
三、發揮學生自主性,在實踐中提升合作能力
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的實踐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需要,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進合作的實踐性數學活動。例如在學習了《升和毫升》這個單元中的《美妙的“杯琴”》(蘇教版4年級第8冊)數學實踐課時,首先,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一起完成準備工作,自主進行設計。有的組將一些常用容器如水桶、碗、玻璃杯若干準備好,將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每個同學都拿著筷子敲擊盛著水的容器,可以采用一起敲或輪流敲的形式,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有的組準備的全是玻璃杯,每個杯子里的水不同,并按照杯中水的多少,排成一排,然后進行敲擊,可以聽到有規律的不同的敲擊聲。在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小組成員自己商量決定活動設計的方案,十分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通過這樣的不斷合作實踐,學生的合作能力就能得到明顯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必須起到組織引導者的作用,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活動時,應該隨時關注全班各組的學習動態,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合作,及時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點撥和啟發,確保數學合作實踐活動穩步有序地進行。
四、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感悟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來學習,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接受他人的評價,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數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毫無用處的,而是充滿創造的具有生動情感的一門學科。
綜上所訴,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邏輯培養,思維能力的提高是又一定的好處的。它的開展能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都能合作解決,交換思想,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更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