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修宇
摘要:群眾一直都是多種工作開展的重要主體,只有讓群眾文化得以不斷提升,才能夠讓工作的開展更具成效。而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則能夠很好的提升群眾文化內涵,促使群眾文化水平提高。基于此,本文就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策略進行分析與研究,希望可以為群眾文化活動的更好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策略;實踐探索
隨著我國經濟、文明建設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需要,更加渴望通過精神上的滿足感獲得內心愉悅與幸福質量的提升。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讓群眾感受到文化的發展脈絡,可以讓群眾的內心更加充實,可以讓群眾的生活方式以更加新穎的方式展現出來。因此,相關人員及部門就需要就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斷創新思路,鼓勵更多群眾加入到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來,讓群眾從文化活動中汲取營養,讓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成為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
一、簡述新時期群眾文化的內涵和特征
(一)簡述新時期群眾文化的內涵
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其主要載體是人民群眾,其包括的內容眾多,學習、娛樂等都是重要組成,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活動主要形式分為集中和分散兩種,從活動的場所來說,主要集中在公共場所,例如文體場館、公園、廣場等,又分散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從活動項目來說,各類活動項目的參與根據個人的愛好而進行,比較分散,在同一場地同一活動中,又有興趣多樣的群眾參與;從參加活動的人數來說,群眾文化活動有集中形式的,也有分散的。
(二)簡述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特征
1.市場需求不斷增加
伴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在注重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較發達地區,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遠遠超過了物質需求,這充分說明,當人們的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新時期,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基本上能夠保證,人們更加注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因此,人們的精神追求日益增加,尤其是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廣大群眾有更多的時間來開展并參與文化活動。
2.文化樣式不斷多元化
經濟的發展加深了人民群眾的獨立觀,使人民群眾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群眾精神文化的選擇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伴隨著互聯網的大力普及,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群眾獲取文化和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的多樣化,也促進了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多元化,通過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滿足人們文化方面的需求則變得更為必要。
3.功能更強
由于群眾文化多出現并盛行在民間,在關于其方式和方法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在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的鄉鎮或鄉村,群眾獲得精神滿足的主要途徑也日漸轉向為群眾文化活動。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具有健身、娛樂、教育、技術等特點,并將這些特點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使活動內容更加多樣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扶持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了許多力量。
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重要意義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其在推動群眾文化層次水平,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對于穩定和擴大群眾文化隊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通過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聚集大批文化骨干,一方面能夠讓群眾文化的層次性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文化骨干隊伍的層次高度,不僅讓群眾找到了發揮余熱的舞臺,而且讓具有文化特長的群眾找到了發光發熱的平臺。其次,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能夠促使政府與群眾之間關系的融洽,能夠讓群眾積極響應政府的各項號召。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一方面需要社會組織的努力,通過社會組織進行活動的組織和創建,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通過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夠讓活動的開展更具影響力,能夠讓政府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能夠讓群眾文化活動得以更廣范圍的推廣政府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更加能夠了解群眾的需要,能夠從群眾的立足點和利益出發,促使居民正能量予以發揮。同時,群眾也能夠從活動開展過程中了解政府的影響力,了解政府工作開展的難點,對于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展給予更大的寬容,創建了政府和群眾溝通的渠道。第三,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對于地區知名度的建設大有裨益,很多地方文化活動的開展都具有地區特色,融合的地方的歷史發展精髓,也在推廣地區文化方面予以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地方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既讓本地區的居民了解了本地文化的發展,也讓其他地區的群眾了解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不僅讓不同地區的人群予以有效溝通,而且讓文化的融合、發展得以促進,不僅提高了本地區的知名度,更是讓本地區的文化內容予以發揚光大。由此可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極為深遠的作用和影響,需要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
三、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應當堅持并貫徹“從群眾中來到,到群眾中去”的創作方針,使其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作為文藝創作者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文化活動的創建。第一,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的社會閱歷及經驗應當比較豐富,在這些基礎上,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發現生活中的不同色彩,使群眾文化活動文化內涵豐富的同時,注重讓文化活動具備質樸風格,使形式和題材更加豐富多樣。第二,我國國土面積比較大,幅員遼闊,由于地理、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地區不同,地區發展程度也不同,各個地區的發展差異性比較大,例如,在沿海地區其具有比較發達的經濟,由于物質生活水平比較高,此地區的人民群眾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對群眾文化活動有著較高的要求,針對這些地區的群眾,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應將流行元素加入進來,注重強調突出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感;我國中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地區來說開放度不高,在進行群眾文化活動樣式選擇的時候,應當多注重考慮地區以及群眾自身文化基礎。總體來說,群眾文化活動的立足點,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其出發點就是群眾的精神需求,其開展的目的就是使廣大群眾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創作者必須要注重群眾的主體性,才能夠讓活動的開展更具成效。
(二)以城帶鄉,城鄉聯動
伴隨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地加快,這就促使多種多樣的資源要素更向城市集中和靠攏。相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來說,城市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就為群眾文化的發展,尤其是活動的硬硬件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創造了優良的活動空間。特別是公共文化場所方面,包括公園、圖書館、影劇院等等都成為活動開展的重要場所,不僅環境優美,而且配套設施先進。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由于城市經濟比較發達,促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導致鄉村群眾文化資源日益匱乏,這時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一定要與其自身的狀況相適應,在此基礎上,使群眾文化素質能夠實現提高。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一定注重開展以城市帶動鄉村聯合發展的機制,注重開展城市群眾文化活動的學習工作,以此來促進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必須城市和農村群眾文化放在同等的位置,對于二者都要高度予以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與發展。
(三)借助陣地,提升示范輻射
在群眾文化的開展過程中,群眾文化生活管理部門作為示范性窗口,發揮者示范性的重要作用,為了保障組織和開展的活動質量,群眾文化事業單位必須沖鋒陷陣,使自身職責能夠履行并實現,必須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群眾文化單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措施,使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將館、站辦陣地活動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和加強,幫助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第二,群眾文化事業單位可以組織一些比較分散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為群眾創造和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以此來加強群眾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展示,促使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在推出新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時,要充分考慮活動被廣大群眾接受的程度,加大對活動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工作的開展,使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使越來越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使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滿足。
(四)拓展活動空間,增大參與人群
第一,廣場文化活動具有開放性、廣泛性、參與性等特點,各地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一定要利用節慶日,例如元旦、春節、青年節、五一、十一等等,廣泛開展諸如廣場文化活動,通過多樣化形式,豐富的內容吸引群眾,在增強群眾參與積極性的同時,使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第二,在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社區文化活動也不容小覷,在調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的同時,這些活動也是對社區文化建設成果的展示。第三,通過企業內部文化活動的開展,培養了企業職工的敬業和奉獻意識,使企業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力得到提高。第四,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定要注重利用重要節日開展相關的活動,使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同時還要注重開展主題教育的實踐活動。
四、結語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群眾本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國家文化建設,有利于推動國家經濟的更好發展。相關人員和部門要對此問題予以深入研究和分析,開創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讓群眾從活動中收益,讓群眾因為文化活動的開展更具凝聚力。
參考文獻:
[1]萬成,張建輝.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新思路分析[J].智能城市,2016(12):329.
[2]種楠.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6(07):401.
[3]亞力坤·蘇力坦.關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5(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