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
摘要:英語閱讀是學生獲取英語學科信息的重要手段,為學生掌握其他英語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英語閱讀教學在高中階段比重較大,閱讀文本呈現出生詞量大,閱讀語境多變,篇幅長的特點,然而在我國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本文作者在發現并總結傳統英語閱讀教學的局限性基礎上,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語境,找到最佳關聯為目標,根據Sperber &Wilson 關聯理論,回顧關聯理論的基本內涵,并試圖提出關聯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關聯理論;最佳關聯
一、理論回顧
“關聯理論”由Sperber &Wilson 提出,將語用學的重點轉移到認知理論上,解釋了交際過程是聽話人在解碼過程中,利用最佳語境建立明示——推理交際(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從而推導出交際意圖,從而使得交際得以實現(池玲麗)在關聯理論看來,聽話人推理思維過程是認知過程并非索緒爾提出的符號規則。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總結幾個關聯理論在本文中用到的幾個方面,不做過多贅述。
(1)話語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人們的理解千差萬別,只有通過找到最佳關聯,才能對話語進行正確的推理和理解,信息與語境關聯度越小,理解語言付出的努力越多,反之,付出的努力就越少。
(2)不言自明的認知環境是成功交際的主要因素,語境又被稱作“語境假設”指除了除了一系列的現實情境之外的人腦中的假設事實組的合體,此認知環境下無論何時雙方都能知道交流的全部信息和事實,是一種理想的認知環境(譚 荔)因此如果說話者不確定聽話者能夠通過推理得到恰當的解釋,就應該提供額外的新信息或者其他幫助,使聽話者完成話語理解。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與關聯理論
從某種程度說,閱讀是讀者與作者通過語篇進行交際的,因此閱讀也是一項從語言層次進行編碼-轉碼的認知心理過程相應的,閱讀理解是基于文本根據交際意圖和信息意圖明示和推理的過程,因此在閱讀中,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明示的基礎上推理出作者的隱含意義,這一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缺乏語用推理應用,在閱讀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基于閱讀材料本身來進行分析,雖然知道一些語用知識,沒有將語用知識用來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更沒有引導學生很充分利用語境從已知或者我明示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隱含的信息,導致學生只重文本本身,沒有更多的從文本中跳出來,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本信息不夠準確,從而導致最后閱讀得分不理想,因此本文作者根據關聯理論總結了今現在閱讀教學出現的3個問題:1.很少引導學生利用最佳語境通過文本進行隱含信息以及新信息的推理,大多數教師只停留在對文本的中心內容以及基本結構的分析上。2.缺少對學生進行文化信息以及相關背景知識點的灌輸,學生也沒有意識去記憶相關北京知識,因此對閱讀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楊丹,2014)3.教師對于閱讀中出現的生僻詞匯大多是讓學生通過查詢字典的方式掌握,殊不知,任何單詞的理解都離不開閱讀的語境,閱讀文章實際上是通過一系列閱讀給出的明示線索,根據上下文,推理出單詞的合理意義,脫離語境單純依靠詞典理解詞義可能導致對讀者或者聽者的誤解。
三、關聯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分析作者的意圖和作者的期望,因此這需要我們從文本中已有的信息尋求最佳關聯語境,才能得到真正的文本含義,從而使學生全面理解文本更加容易。教師在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時根據關聯理論可以分為2個步驟:(1)因為湄公河在我國云南省境內,必須先考慮湄公河沿途經我國那幾個省份;(2)同時讓學生按照姐弟倆的騎行路線考慮一下湄公河流向境外的情況。這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重新回到文本中去,利用Wang Kun 和 Wang Wei 的對話風格,語體,以及騎行的場景大致可以判斷出“湄公河大約經過的省市以及在境外叫做湄公河”等信息。同時在這篇文章中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積累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同時運用關聯理論增強教師在英語教師中的詞語解釋作用 本文所指的詞匯解釋不只單純的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而是能夠理由上下文最佳語境理解詞匯在行文中的具體意思,情感色彩以及具體含義。
參考文獻:
[1] 況新華,徐婷.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4.20.
[2]李曉蓮.從關聯理論角度探討大學英語教學策略[J].警察教育與訓練.2008.4(2).
[3]卜昕元.基于關聯理論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