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我們深知:知識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教育者如何安排知識的講解是關鍵。那么如何高效完成新教材的任務型教學?怎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成為教師思考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游戲競猜 親歷獲取 靈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03-01
由于文化、地域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的學生學起英語較為困難,尤其是英語一般疑問句的掌握上難度更大,表現得更為突出。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我發現利用游戲來輔助這部分教學成效顯著。課堂中的一些場景并不總是教師個人的獨角戲,除了教師的表演,必要時請學生協助教師表演,這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建立自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游戲帶有很強的交際性,在教師的輔助下學生通過有趣的操練,運用所學知識。學生在掌握句型同時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這就是觸動我們研究一般疑問句教學的主要原因。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師設計游戲,為學習者能力形成搭建平臺。下面我以初一英語教材上冊Unit 4 Where are your keys?的教學為例,說明如何將游戲競猜融入教學。游戲設計如下:拿一個女學生學習用品(book),示意放在一個同學的位置范圍內(在桌子上on the table,在椅子下under the desk在書包里in the schoolbag等)。讓另一個學生到前面,背對著其他同學。引導所有的同學詢問:Where is her book? 提示前面的這個學生用一般疑問句進行猜測:Is her book/it in the table? 如果不正確, 所有同學回答,No, it isnt;如正確,則回答: Yes, it is. Its his.這樣用幾種單數學習用品操練,然后換復數的物品繼續操練。無論是被拿到物品的,還是猜測的同學都可謂熱情高漲。這樣既能訓練名詞的單、復數,又能鞏固人稱代詞的用法,一舉多得。實踐證明,將這種教學設計用于其他單元的一般疑問句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再比如初一教材下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這單元的教學中,我采用游戲競猜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競猜名人或學生不同的出行方式,調動學生進行一般疑問句的演練,同樣達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提問Do you know how Gina gets to school every day? Who wants to guess? 然后,一個同學猜,背對著猜測者呈現轎車圖片。學生問: How does Gina get to school ?該生猜測時自然用到:Does she get to school by bike? 在猜測中不斷地使用所學語言,加以實踐應用。教師適時加入一些同義句的使用,例如猜對時回答Yes, she does. She drives to school. /She gets to school by car. 這樣學生無論是能力還是知識都會有所提高和豐富,這比起單純做題效果要好得多。
英語中有這樣諺語:Tell me, Ill forget it.(給我講授我會忘記)
Show me, Ill remember it.(出示給我,我會記住)
Involve me, Ill learn it.(讓我參與,我能學會)
這些都說明了參與的不可替代性。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發展,從而達到學會,會學的教學目標。為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們的參與意識,我在一般疑問句教學中,充分引入游戲這一教學手段。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充分體驗到競猜游戲對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崔允漷 《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
[2]關松林《初中英語教學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