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本文主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生活實踐來深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實踐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32-01
0.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小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認識與探索世界的源動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快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改革,理清數學與實踐的關系,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并且深化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基于實踐化的技能訓練,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知識內容與生活時間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上,教師應始終遵循“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一原則,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1]。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體積”一課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測量教師的空間大小、粉筆盒的長寬高來求解體積。在比如學習完小學一年級的“人民幣”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跟隨父母去超市購物,學會使用人民幣,并且學會找零。通過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使小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
2.基于實踐化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實踐化思維,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授課的內容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自由、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得學生不知不覺的將課程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連,培養學生數學與實踐結合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還能夠對相關的知識獲得理解、深化以及拓展,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比如在講解小學一年級簡單的加減法運算課程中,學生往往對三位數及兩位數的連續加減法學習比較困難,如計算102-85+18=?時,學生往往會根據順序進行先減后加的運算,這樣顯然計算較慢,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以設置以下場景:星期天,爸爸和媽媽去超市買米,一袋大米的價格為85元,而爸爸身上有18元,媽媽身上有102元,爸爸媽媽將結合在一起付給營業員,問營業員要找回多少錢?這一生活情景的構建,主要是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先將102與18相加,合成120這一整數,然后與85相減,這樣計算起來就簡單快速,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設計實踐化的應用題訓練方法,使數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數學應用題往往取材生活,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問題設計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問題的探究[2]。數學知識點中的數量關系能夠為學生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提供幫助,通過生活化的問題設置,使學生將數學學習看成是一場有趣的游戲,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提升。比如在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型時,教師就可以模擬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如讓學生按照人數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可以邀請其他的學生參與,第一個小組原來有6人,走了2人,后面來了3人,現在為8人,讓學生將小組成員編成“現代有多少人?”為結尾的應用題,通過若干次的訓練,使學生逐漸掌握兩步加減的應用題學習。
4.基于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蘊含的數學知識,比如購物、天氣變化的概率問題等,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從單一的課堂學習中解脫出來,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能夠使學生獲得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這一理解,使學生在平常生活中也能夠積極的進行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統計的作業,讓學生在平常生活中觀察不同衣服店或者超市商品的打折方式,最終選擇最低價格的一家服裝店,并將自己的調查結果向父母分享,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作用。此外,學生還可以對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重量問題與圖形問題進行思考,比如早餐購買的包子多少個為500g?電視機、冰箱的形狀是什么等等,通過學生這些日常觀察行為,提高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5.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充分理解數學與生活時間的聯系,通過生活情境的導入,使學生的抽象思考變為直觀化的生活問題解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進而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11):45-48.
[2]藍藝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9(06):51-54.
作者簡介:
張瓊(1973.3-),女,漢族,重慶市南川區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