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英
【摘要】體育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上的窠臼,在新課改的東風下,利用好創新教學的新思想、新方式,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觀,堅持引導為主,教授為輔,通過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找到適合全體學生發展的教學思路。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進行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以適應新形式下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初中體育 課堂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評價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221-02
在初中的教學中,體育課開始逐漸地受到重視,它不光能強身健體,還可以給學生的各方面成長帶來促進作用。教師應該跟隨改革的腳步,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以多樣化的教學和分層教學為改革的突破,將體育教學聯系生活,增加趣味,通過新穎的方式來呈現給學生。讓每位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都能對體育運動充滿熱愛,并樂此不疲的進行體育學習和訓練。關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實踐,作者結合自己所帶班級的實踐經驗,在如何提高體育教學的高效性上進行探討。
一、轉變教學理念,形成正確的體育教學觀
首先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安排一定要建立在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的情況下,來進行教學設計安排。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觀念,求真務實的安排每一節體育課。依照體育新課標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來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能,擁有健康的身心和體質。
教師應時刻謹記教學的四個基本理念,開展所有教學活動的前提,都要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就是為了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獲得更多的益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師還要在教學活動中安排一些寓教于樂的教學游戲,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訓練熱情,對體育知識和體育訓練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也要發揮他們的課堂主導地位,進行互動教學,以更好的進行體育教學的有效展開。
二、尊重學生主體,發揮他們的訓練熱情
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導,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和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精神,主動參與能力的發揮等。比如讓學生參與課程的安排、課堂的設計中來,讓他們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加主動、有秩序的參與活動,通過學生主導、教師輔助把控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
另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以及團隊協作、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三級跳遠”的體育課堂,讓學生先進行訓練前的放松練習,可以讓他們通過“五官移位”,發揮各自的創意選擇通過四肢、腰腹及牽拉韌帶的徒手操,以發揮各自的訓練熱情,然后再引入正式的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操作講解和示范練習等,這樣一來便能很好的發揮學生們的訓練熱情。作為初中的體育教師,要學會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讓整堂課在學生自主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是一種明智之舉。
三、打破教學常規,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應該善于打破常規,將體育課寓教于樂,這離不開教學模式的創新。通常情況下教師應該讓體育教學更加的靈活,多樣,比如引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體育課的教學。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童稚未泯,利用這一點來組織游戲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通過在游戲中的互動來發展自己的體育能力。游戲教學的方式要有新穎性,要能引發中學生的興趣,要有一定的適宜性,比如訓練學生的“短跑”,單純的跑步,可能會顯得單調,學生的潛能不容易激發。如果讓中學生通過競爭游戲,分組接力游戲賽跑來訓練跑步會比單調的訓練有效得多。
當然也可以將“短跑訓練”游戲化,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道具,設置一個戰爭的場面,讓學生們進行一場“搬運炮彈”的接力賽,然后進行分組,哪隊搬運得最多,就是勝利的一方,讓他們利用道具炮彈來向對方的陣地發動攻擊,最后拿下他們的陣地,佯裝把對方陣地攻陷。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熱情空前高漲,非常容易配合教學訓練,而且也培養了使命感,責任感,團隊合作與競爭等方面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游戲化的教學中,游戲設置理應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特點,不要太過于幼稚化,這就需要教師能真誠的關切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照顧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的需求,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他們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認真的分析教法,設計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四、開展分層教學,推進學生整體發展進步
初中體育教學,也要因人而異,不能千人一面,按照統一標準要求,也不能過于松散,這樣無助于學生真正的進步。因此,作為體育教師要擅于發現每位學生的特長,照顧他們的個性差異,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教學,進行分層。比如,如果你讓一位耐力非常好的學生,去練習爆發力強的短跑,顯然效果是不會好的。
因此,教師要了解每位學生,對他們的身體素質,反應能力,特長潛能做深入了解,以適應和照顧他們的稟賦的不同,找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給予其均等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針對不同體能和技能類型的學生提出差異化的標準要求。對于體育特長生要重點培養,加強訓練,充分調動他們的訓練熱情,發揮潛能。比如,在“立定跳遠”一課的教學中,要讓這些訓練成果比較顯著的學生在練習中增加要求,規范起跳標準。也可以讓他們觀察其他同學的動作,調整不規范的部分,或者進行立定跳的突破性訓練,增加訓練難度,如綁上沙包訓練,增加起跳的爆發力等。
五、完善評價機制,鞭策學生體育素質提升
學生的訓練成果如何能得到持續的攻固和提高,離不開教師及時、正向的評價和鼓勵。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評價上給予學生鞭策,形成他們向著更高、更遠、更強發展的動力。初中體育教學的新課標也強調了評價的重要性,我們要以此為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同時也要完善自身,以適應學科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關注綜合評價,關注個體進步和潛能開發。
因此,關注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的需求,增加他們體育訓練的自我效能感。當然,評價過程不一定完全依照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的制度化的考核評價,比如可以在體育教學中設置加權評分制,引導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實際測量評價三方面加權得出最終的評價分數。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體育學習和訓練中。從評價方面來推動學生體育方面的發展。
全面的評價更能客觀的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這種加權評分體系從科學角度考量會更為規范化、標準化。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到同年齡的學生,往往在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存在差異,不要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對待他們,要切實的照顧個性上的不同,發展程度的不同,身體素質的不同,以學生自身情況為基準進行教學評價。否則,單一的評價方式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他們會有逃避訓練、消極應對等心理的出現。
對于一些體育方面的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要以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為準,減少可能會帶來的心理壓力,以激勵語言為主,照顧學生的發展差異,另外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要有合適的應對,減少因為失誤而導致的挫折心理,及時的開導學生,走出失敗陰霾,善于將失誤當成是墊腳石,它會讓你克服困難,努力提高自己的體育技能。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需要教師有正確的教育觀,然后就是與時俱進的教學思維,進行教育的改良,方法的創新等。通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教學方式,完善評價體系鞭策學生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體育學習和體育訓練技能。
參考文獻:
[1]張智敏,馮青山,魏彪. 中學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運營模式的實證研究——以大同市為例[J]. 運動. 2010(12)
[2]黃群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困境及對策[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0(05)
[3]雷厲.國內外體育場館政策及對我國體育場館未來發展的啟示[J]. 體育文史.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