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 “一帶一路” 戰略實施的背景下,中國的語言服務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本文將對目前國內語言服務市場的現狀進行闡述分析,同時對面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由此提出建議和思考,以利于語言服務更加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語言服務;發展現狀;思考建議
語言服務業包括翻譯與本地化服務、語言技術工具開發、語言教學與培訓、多語言信息咨詢等四大業務領域[1]。語言服務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在國民經濟和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越來越受到業界和學界的關注和重視。本文采用文獻法對國內語言服務現狀進行梳理,總結存在問題,進而對語言服務研究的未來發展提幾點建設性意見。
一、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語言服務類型主要分為口譯和筆譯,英語仍是占主導部分。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沿線國家使用超過60多種小語種,在這些小語種語言服務市場急需專業語言人才。同時,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國誕生了數量眾多的翻譯公司和其它語言服務提供商,他們規模不同,性質各異,而且還有個人自由譯者、高校翻譯團隊也參與提供翻譯服務。那么企業在選擇語言服務時有哪些考慮呢?調查數據顯示,33.9%的企業優先選擇中國本土的語言服務公司,11.3%優先選擇外資背景的語言服務公司;而另外 40.3% 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語言服務,以更好地實現服務外包的總體目標,例如平衡質量、成本和進度安排。[2]
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翻譯新技術
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3]“互聯網+語言服務”是互聯網創新驅動下語言服務發展的新途徑,是促進語言服務業發展,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的新興動力。
國家語言服務能力是國家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為國家穩定,安全,認同感等方面貢獻政治力量,直接影響國家治理能力。但是,目前我國語言服務能力還非常有限。“互聯網+語言服務”最為核心的內容在于創新,創新性地將語言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利用互聯網新思維變革傳統舊思維,驅動語言服務的產業,行業,職業,基業等各領域創新發展,這可在資源整合空間拓展,技術跨界融合,功能提升等方面大大推進我國語言服務能力建設,促進語言服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升國家語言能力。
(二)多元化,專業化需求
任何語言服務的提供商都不可能勝任所有領域的業務,與其追求 “大而全” 的市場規模,不如走“小而精”之路,找準自己的優勢行業,深耕這類行業的語言需求客戶,為他們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從而實現業務積累與規模擴張。專業化的服務能使十數人的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獨占鰲頭。
(三)不同階段的服務需求
還有一個問題是跨語言、跨文化、跨區域的交流。在選擇目標市場時,企業需要收集大量的市場信息,通過筆譯、機器翻譯、譯后編輯等方式掌握境外資訊和情報,為投資決策做參考。企業進入目的國后還需要讓設備或產品、施工標準、軟件等適于本土使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的是以目的國通用語種為載體的本地化服務在本地化過程中,企業要想創造完美的本地用戶體驗,呈現出來的文本、網站、視頻給用戶的感覺就應該是為他們量身定制一樣,這就需要語言服務商既能充分了解所服務企業的產品技術的特殊性,同時還須熟悉目的國市場的文化。
三、思考和建議
(一)創新服務技術
“互聯網+”蘊含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跨界融合。為了充分融入大數據信息時代,語言服務行業應該和互聯網技術協同發展,尤其是在語言資源開發,語言人才服務,語言資源平臺服務,語言咨詢,語言技術服務等等。互聯網思維革新了語言服務技術,應該充分利用語言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整個相關商務交易,語言工具包,專業語料庫,機器翻譯等等,促進語言服務行業產業化和多元化。
(二)完善外部政策建立
另一方面,鑒于我國語言服務業絕大多數企業是中、小、微型企業的現實,結合發達國家的運作經驗,可以考慮將:1.進行深入的語言服務業調研和研究,為政府決策部門和語言服務企業提供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決策依據;2.依據新時期語言服務業涵蓋的實際專業領域,制訂相應的工作標準和規范;3.組織專業培訓,大幅提升語言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標準;4.促進語言服務企業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學術合作,對語言服務業的關鍵技術進行論證;5.推動語言服務立法,盡早實施企業行業準入標準和從業人員執業資格認證制度。
【參考文獻】
[1]王傳英.2011年企業語言服務人才需求分析及啟示[J].中國翻譯,2012(01):67-70.
[2]王立非,崔啟亮,蒙永業.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 [M].北京:經濟貿易出版社,2016.
[3]習近平:《學著熱議:李克強提的“互聯網+”是個啥概念?》《人民網》2015年3月5日,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305/c1007-26604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