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春楊
摘要:閱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手段,是學生提高自我修養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應當合理指導和引導學生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本文試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授多樣的學習方法以及增加閱讀量三個方面展開詳細論述,以期讓學生獲得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
隨著央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綜藝節目的熱播,再次掀起了一股“文學熱”。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帶給人們的享受與趣味是微妙的,是美妙的。想要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正確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視野。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閱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堅持與練習,學生必須產生了想要閱讀的動力,明確閱讀重要性的意識,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漸擴寬自己的閱讀范圍,增加閱讀儲備。
(一)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朗讀要求學生首先得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經歷以及文章的主題和重點,在此基礎上注意作品的節奏、咬字及感情。例如,在《美麗的小路》中的“兔姑娘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說:‘啊,多美的小路啊!”在閱讀這一小段話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用緩慢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義。
(二)創設情境
情境的創設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創設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講《小貓釣魚》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放一些魚和釣魚場景的圖片,提問學生“班里都有誰釣過魚呢?你們知道釣魚時應該注意什么嗎?”在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講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插入游戲
“寓教于樂”是西方著名的一個教育觀點,在游戲中讓學生提高閱讀興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比較好玩,喜歡做游戲,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時,適當地插入一些游戲,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比如講到《“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師可以讓學生玩“擊鼓傳花”的游戲,由手里拿到花的學生講述自己的父母親對自己表達愛的方式。這樣,就能讓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
二、教授多樣的閱讀方法
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限的,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閱讀,怎樣運用正確的方法去閱讀。閱讀方法指導著學生的閱讀活動,對他們來說,好的閱讀方法是受用終身的。而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和閱讀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傳授多樣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運用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幫助自己更好地閱讀與思考。
(一)學前預習
在語文閱讀中,預習課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開端。在預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幾個與該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同時讓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如劃分自然段,查找生字生詞等等。學前預習是正式進入閱讀的一個鋪墊,在此過程中,學生嘗試自己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提高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略讀與精讀
略讀,顧名思義,粗略的閱讀,即迅速地閱讀整篇文章,對其內容加以粗略的了解。略讀的好處在于在短時間里,就能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從而節約大量的閱讀時間,找到一些基本的線索與關鍵點。精讀與略讀相反,精細的閱讀,即仔細地閱讀整篇文章內容,做到全面的掌握。精讀的特點在于抓文章重點難點,體會文章不同部分的內容、意義及其邏輯關系,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
閱讀是搜集信息、發展思維、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知識有限,掌握的僅是一些基礎的語文知識。要想對文章有深入的理解,教師應當知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更好地閱讀。學生不能有依賴思考,僅僅只想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就能掌握文章的內涵。教師首先要使生生改變原來陳舊的思維方式,向他們介紹圖書館的使用方法,包括閱覽室的找書、借書流程,介紹電子資源的使用方法,正確使用電腦、手機和平板等電子產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增加課外閱讀量
學生的閱讀活動主要是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只憑課堂上的閱讀量無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質的飛躍。因此,教師的閱讀教學除了課堂閱讀,還應包括課外閱讀。教師要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下將閱讀問題層次化,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一)定期舉辦讀書會
為了使學生擁有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其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所收獲為目的和歸宿。教師可以在以班級為地點定期舉辦小型的讀書會,可以為學生列一個課外的書目單,難度適中,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讓學生根據人數分成幾個小組,每次都由小組選出代表談談自己所讀書籍的感受和感想。教師在讀書會中應給學生肯定和鼓勵,一次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1+1的教學內容
1+1的教學內容指的是課堂的閱讀作品與課外的閱讀作品想結合的教學內容。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于語文課堂上,例如,在學習《竊讀記》這騙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加入《同步閱讀》中《別了,我的語文課本》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體會讀書的故事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
古語說,“開卷有益”。閱讀是一個人涉獵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一個人汲取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給學生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邊霞.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J].南京師范大學報,2001(02).
[2]夏正江.論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層級結構及培養[J].課程教材,2001(02).
[3]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J].語文教學通訊,2007(05).
[4]王忠.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