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理論探索

2017-08-03 19:49:37馬華李德方
職教論壇 2017年19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關系特點

馬華+李德方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投資的收益既包括顯性的貨幣收益,也包括“個體、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非貨幣收益。其非貨幣收益既有教育非貨幣收益的異質性、潛在性和過程性等共性特點,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較,具有“層次更深、影響更久、范圍更廣”等個性特點;與高等教育相比較,又具有“實用性更強、成效性更快、人文性略弱”等個性特點。不僅如此,高等職業教育的貨幣收益與非貨幣收益之間是緊密聯系并相互轉化的。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內涵;特點;關系

作者簡介:馬華(1979-),女,常州幼兒師范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李德方(1968-),男,江蘇理工學院研究員,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高等教育。

基金項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實證研究”(編號:16YJA880018),主持人:李德方;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區域中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實證研究——以江蘇為例”(編號:2013SJB880030),主持人:李德方。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19-0011-05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培養大批技術應用型人才,促進和推動著國民經濟發展。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向縱深發展,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但“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資本,不僅要關注其貨幣化產出,更應關注到教育所帶來的一系列非貨幣化的影響。因為“對非貨幣化收益的考量具有多重意義,不僅為教育及相關宏觀政策的實施提供參考和依據,還為教育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參照和衡量指征。”[1]

近年來,教育的非貨幣收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有學者對此開展了或理論或實證的研究,但對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概念、特點等研究尚未展開。基于此,本文試圖通過文獻研究和比較研究的方法,對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內涵、特點,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與貨幣收益的聯系與轉化等進行初步探索。

一、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內涵分析

人力資本理論從經濟和貨幣的視角,闡述了教育的投入與產出,更多涉及的是目前所說的貨幣收益領域。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學科的交融,美國經濟學家路易斯·索爾門(Lewis Solmon)提出了“對教育投入的收益包括從貨幣到非貨幣、范圍寬泛的收益”[2]的觀點,隨后,關于教育非貨幣收益的討論和研究日益豐富。

通過查閱文獻,筆者發現,學者們對非貨幣收益的研究內容以實證和綜述居多,對非貨幣收益的概念、特點等基礎理論研究涉及較少,而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什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它又包括哪些內容?我們認為所謂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是指個體因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所產生的無法用經濟加以衡量和量化的收益。具體而言,這些無法用經濟加以衡量而又真實存在的收益主要體現在:對受教育者個體的知識與能力、心理與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對受教育者家庭的成員關系、生活質量、子女教育等的影響,對社會經濟發展、技術改革、民主推進、文化進步、國家凝聚力等的影響。

個體組成家庭,家庭構成社會。個體的素質決定了家庭的層次,家庭又反作用于個體,對個體產生影響;家庭是社會管理的基石,只有“小家”的穩定才能推動“大家”的發展,反之,只有“大家”的穩固才能保障“小家”的利益。因此,個體與家庭、家庭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個體與社會通過家庭這個橋梁互相影響。對受教育者而言,在其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直接受益的是自身,間接受益的是家庭與社會。基于此,我們認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應包括微觀的個體、中觀的家庭、宏觀的社會三個維度的內容。

(一)個體非貨幣收益

1.知識與能力。個體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最直接、最顯性的非貨幣收益就是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個體不僅獲得了人文、科學、社會等各類知識,還習得了豐富的相關職業的專業知識。通過課堂學習、崗位實習,個體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專業能力均會得到快速提升。

2.心理與行為。青少年期是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過渡時期,在此階段,個體的心理在理想與現實、情感與理智之間的矛盾中徘徊發展。幾年的高職教育勢必對其心理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比如,通過教育,個體的感知覺、思維、判斷等認知水平會得到提升;個體的道德感和價值感等情感水平將更加理性;個體的自制、勤奮、耐挫力等意志品質也會得到磨煉。與此同時,個體的個性心理也會在受教育過程中日益成熟。

個體的行為受心理的支配,隨著個體心理的不斷發展,個體的行為也將更加理性,比如:在生活中,“必然會減少酗酒、抽煙、賭博等威脅個體健康的行為,參與文體活動,……更愿意參與慈善捐助、社區服務等活動。”[3]

此外,高等職業教育還可提高個體的健康水平和消費、儲蓄、投資行為等理財能力。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決定了其具有較強的職業性、經濟性和現實性等特點,因此,通過幾年的教育,個體對工作與薪酬等現實問題會有一定的思考,并會逐步形成較強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理財意識和能力。

(二)家庭非貨幣收益

1.優化成員關系,家庭氛圍好。國外研究者通過實證研究證實:受教育的年限與“找到合適配偶”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性[4]。因此,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個體在配偶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選擇度,找到與自身程度相同配偶的可能性大。夫妻雙方因接受的教育層次較高,會擁有良好的經濟狀況、相同的知識層次、接近的態度價值觀,這為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夫妻關系提供了根本保障。夫妻關系在一個家庭和家族中是第一位的關系。融洽的夫妻關系也為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婆媳關系等提供了基礎,或者說,夫妻關系融洽,有利于家庭其他關系的和睦。由此可見,家庭成員關系因受教育而受益,是高等職業教育家庭非貨幣收益的具體展現。

2.提高生活質量,幸福指數高。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個體的知識與能力、心理與行為都得到有力培養。個體將自身所獲取的知識與能力、心理與行為等非貨幣收益融入家庭,幫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觀念,掌握更多的生活科學常識,培養豐富深刻的生活審美情趣,從而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質量,生活其中的家庭成員擁有較高的幸福指數。

3.重視家庭教育,子女學業優。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認為受過更多教育的個體更注重孩子嬰兒時期的養育,因此接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他們會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理論,注重家庭教育的藝術性和科學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中,個體能感受到高等職業教育所帶來的除貨幣收益以外的好處,促使其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個體在不斷的學習中,更容易接納新鮮、合理的家庭教育觀點,并有能力對孩子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

(三)社會非貨幣收益

1.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高等職業教育能生產勞動力,會把簡單的、一般性質的勞動力培養成能夠從事復雜生產、勞動且掌握專門技術技能的勞動者。”[5]個體在掌握職業技術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力,進而推動社會整體的勞動生產力得到提高。生產力通過一定的形式轉化為生產價值,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2.社會政治民主。“教育可以增進對國家的認識,提高政治參與度。一個人接受的教育越多,會對政治越感興趣,越能成為政治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職業教育可以喚醒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識,促進民主政治和社會和諧”[6]。高等職業教育在提升個體文化素養的同時,也喚醒了個體對社會政治民主的追求,激發了個體更強烈的參政議政等民主行為,從而在日積月累中推進社會政治民主向前發展。

3.社會文化進步。教育的結構是復雜的,其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哪種類型的教育都具有社會功能和個體功能,而文化功能是教育社會功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得益于教育的文化功能,才使得我們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能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進步。高等職業教育同樣也具有傳遞文化、發展文化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為適應現實發展需要,不斷增設反映新知識的專業和課程,使新知識、新信息和新技術得以傳遞。同時,高等職業教育還進行各種職業培訓活動,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與職業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咨詢服務,知識和文化通過高等職業教育為媒介向社會傳播和推廣。”[7]這些都是高等職業教育文化功能的具體表現。

4.社會科技創新。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是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一大區別。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它不僅關注受教育者的技能技術,更注重對受教育者進行技術改良和創新意識、思維及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受教育者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具備了科技改革的素養,使其科技創新行動成為可能。與此同時,高等職業教育除了教育培養一大批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自身還具有科技研發的任務和使命。通過高職院校教師自身長期的研究與實踐,勢必能在某一科技領域出成果,帶來社會科技創新。

二、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特點

(一)教育非貨幣收益的共性特點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教育進行不同的類型劃分,但分析各類教育形態的非貨幣收益,它們具有一些共性特點。

1.異質性。研究表明,人們在接受同等教育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非貨幣收益會因人而異。首先,個體的先天條件不同,決定了個體對教育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會不盡相同,那么他們所獲得教育收益(包括貨幣收益和非貨幣收益)就會存在個體差異。一般而言,在外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遺傳基因優、先天條件好的個體會獲得更多的教育收益。當然,個體的成長除了自身條件外,還受很多外部環境的制約。其次,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作用不可小覷。近年來,人們對原生家庭與孩子成長的關系研究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原生家庭的知識層次、教養方式、經濟狀況等對孩子的心理、思維、性格、行為產生著較大的作用,從而間接地影響著孩子受教育過程中的收益程度。具體到非貨幣收益上,有研究者提出,“在受教育年限相同的前提下,能力較低、家庭背景較差的個體獲得的非貨幣收益會更高”[8]。而“能力較強、家庭背景較好的人能從教育中獲得更大的貨幣收益,即教育的貨幣收益存在異質性的問題”[9]。

2.潛在性。非貨幣收益的內涵決定了它具有潛在性。從個體和家庭視角看,非貨幣收益沒有物化的表現形式,雖然它對個體及其家庭產生了較深遠的影響,但人們不易察覺,更無法量化非貨幣收益的價值,對其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體驗或主觀臆測。因此,人們經常用“是否考取一所好大學,能否謀取一份好工作”來評判個體受教育的最終成效,而往往忽略了個體在受教育過程中所經歷的內心成長、思維發展和行為改變。從社會角度看,非貨幣收益的作用更是難以覺察,即便它對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但由于社會宏觀的經濟、科技、文化、民主等發展同時接受著多種力量的影響、經歷著長期的醞釀才得以實現,因此非貨幣收益對社會的影響常常由于隱蔽性而被忽略或弱化。

3.過程性。所謂“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它深刻闡明了教育是一項日積月累的工程。教育是慢的藝術,不可能一蹴而就。個體要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甚至終身才能實現自身的不斷成長與成熟。因此,教育的貨幣收益與非貨幣收益都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獲取。但相較于貨幣收益,非貨幣收益的過程性這一特點更加突出。首先,如前文所述,非貨幣收益雖不直接提供貨幣,雖不容易察覺和量化,但是它對人的發展和影響卻不可忽略。而它對個體、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是一個緩慢漸變的過程。它不像貨幣收益那樣直接用貨幣這個重要的生活資本改善個體和家庭的生活條件等,而像陳酒一樣,需要漫長的積淀才能完成,需要個體的用心體驗才能感知。其次,非貨幣收益轉化為貨幣收益也必須經歷較長時間的過程。個體接受教育的同時產生了貨幣收益和非貨幣收益,但在個體結束了機構教育后的一生中,非貨幣收益仍持續不斷地轉化成貨幣收益。當個體充分感受到教育給自身帶來的非貨幣收益和貨幣收益,終身學習的主動需求也就自然而然產生。

(二)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個性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類型,其非貨幣收益除了具有上述共性特點之外,還具有自身的個性特點。為了能更好闡述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個性特點,筆者將高等職業教育分別與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進行比較、分析和總結。

1.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都屬于職業教育,由于它們的教育層次不同,故而非貨幣收益也有區別。

(1)層次更深。與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中等層次的技能型人才相比,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更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對這樣的人才培養,其課程內容會更廣更深,學習要求、能力標準也會更高。比如在基礎性課程的開設上,高等職業教育除設置了政治、法律、文學、數學、計算機、外語等通識內容,還安排一些重要的基礎課程如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學科。在專業性課程的開設上,它不僅關注技術技能等內容,更會增設有關技術技能的歷史發展、理論原理等有關內容。自然高等職業教育給個體帶來的非貨幣收益會更多一些。

(2)影響更久。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在教學內容和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高等職業教育除了關注某項專業技術的學習和掌握,還特別關注該專業的文化、歷史和思想的表達。在教學方式上,高等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的主動思考和觀點表達。由此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對個體的教育所產生的非貨幣收益會更久遠一些,有的甚至成為學生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3)范圍更廣。鑒于培養目標和教育年限的差異,高等職業教育在課程設置和教育內容上更加廣泛。各類課程的開設為學生吸收更多知識、提升更多能力提供了可能。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高職學生個體非貨幣收益的范圍將會比中職學生的要廣泛得多。

2.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兩種類型,兩者培養目標不同,教育內容迥異,非貨幣收益也有差異。

(1)實用性更強。培養目標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正如上文所述,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等技術技能人才,其教育內容必須緊緊圍繞“高等技術技能”來設置,即相關的技術技能內容十分凸顯。高職學生在接受相關技術技能的教育過程中,其某一項或某幾項技術能力會逐漸提升,與此同時,個體也會養成較好的科學技術思維,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也因此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2)成效性更快。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教學方式、方法存在著較大的區別。高等職業教育特別強調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它在統籌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設計時,研究把握行業企業和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基本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操作證書,并安排相應的教學、訓練和考核,尤其是引進行業企業和人力部門的考核,使學生不僅會做,而且要有管用的上崗證書。”[10]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或畢業時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崗位專業技能,因此,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能在較短時間內轉化成貨幣收益,成效更快。

(3)人文性略弱。正如前文所述,高等職業教育強調實用技能的學習,囿于總課時,在教育內容上自然會減少人文方面的內容;教學方式因強調理實一體化,關注技術與技能,對心理感受、價值體驗、情感熏陶等人文方面比普通高等教育要遜色一些。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個體非貨幣收益知識與心理方面的人文性會略顯欠缺一些。

三、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和貨幣收益的聯系與轉化

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和貨幣收益是高等職業教育收益的兩個方面,雖然概念不同,但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一)貨幣收益是顯性的、基礎性的收益,非貨幣收益是隱性的、持久性的收益,兩者共同對主體產生影響

貨幣收益作為教育直接、顯性的收益,影響著人們對是否接受教育、愿不愿意接受更高教育的態度。個體在接受教育的過程投入了金錢、時間等資本,根據經濟學理論,任何投資都要有回報和收益,而貨幣收益是個體接受連續不斷教育的最直接回報。沒有了貨幣收益這一基礎,或者說人們接受教育看不到教育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勢必會影響人們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因此,非貨幣收益必須以貨幣收益為基礎和前提,才得以產生。

在貨幣收益的基礎上,個體產生接受教育的主觀意愿,而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伴隨著個體對非貨幣收益的逐步感知和體驗,促使個體產生追求更高級更優質教育的強烈意愿,由此形成了“接受教育——獲得收益——接受更多教育——獲得更多收益”的螺旋式上升模式。當然,每個個體對非貨幣收益的感受和重視程度會存在差異,這種感受和重視程度也影響著個體追求更多更好教育的迫切水平。一般而言,為追求更多非貨幣收益的個體,其接受教育或終身學習的主觀性更強,也更容易在某個領域取得較大成就;而為追求更多貨幣收益的個體,其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被動性和功利性更多,往往接受教育的時間也較為有限。

(二)高等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與貨幣收益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并轉化

1.從微觀看,個體在完成高等職業教育走上工作崗位之初,會獲得一定的貨幣收益。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個體自身所潛在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心理素質等非貨幣收益,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個體的工作能力、人際關系等,綜合制約著其職位的升遷和薪酬的增長。因此,非貨幣收益在一定的時間和合適的機會中必然會轉化為貨幣收益。但非貨幣收益與貨幣收益間的轉化量也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個體累積的非貨幣收益越多,經過或長或短的過程,在工作和生活中轉化為貨幣收益的也越多,反之亦然。轉化過程的長短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工作性質和環境、個人機遇與資源等。

與此同時,貨幣收益也會不斷地轉化為非貨幣收益。首先貨幣收益為個體接受再教育、生活質量等提供了經濟基礎,使得個體的家庭領域非貨幣收益得以實現;其次,貨幣收益在提高經濟水平的同時為個體搭建了一定的發展平臺,新的平臺和環境會使個體自身的心理與行為等得到提升,從而實現了貨幣收益向非貨幣收益的轉化。

2.從中觀看,家庭整體的受教育水平影響著經濟情況、成員關系、幸福指數和子女教育。“個體能力與家庭背景是影響個體貨幣收益與非貨幣收益的一個重要因素”[11],家庭受教育水平高,其貨幣收益和囊括成員關系、幸福指數和子女教育等非貨幣收益會更好。在家庭內部,教育的貨幣收益和非貨幣收益也存在著相互轉化關系。“在受教育年限相同的前提下,能力較強、家庭背景較好的個體貨幣收益較高;能力較低、家庭背景較差的個體非貨幣收益較高。”[12]擁有良好的家庭氛圍、較高的幸福指數和較優秀的子女,會更有利于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去積極面對工作和學習,從而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貨幣收益,實現了非貨幣收益向貨幣收益的轉化。而家庭背景較差的個體接受教育中,非貨幣收益的影響和效果較之貨幣收益更快體現,接受一段時間的教育,個體的知識能力、思維品質、心理行為會得到一定的提升,而這些非貨幣收益的獲取也激勵著個體持續接受教育,從而獲取貨幣收益,進而提高了家庭經濟情況,并改善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從而實現了“非貨幣收益——貨幣收益——非貨幣收益”的轉化過程。

3.從宏觀看,社會中的每一份子接受教育,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科技等整體發展,獲得了教育的非貨幣收益。而社會經濟發展的紅利也會促進個體貨幣收益的普遍提高,從而實現了非貨幣收益向貨幣收益的轉化。個體的貨幣收益越高,經濟水平越好,也為其接受更多更好教育提供可能,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繼續獲取非貨幣收益,最終形成了貨幣收益與非貨幣收益的相互轉化和螺旋上升。

參考文獻:

[1][2]費文會.教育非貨幣化收益研究的起源及發展[J].教育學術月刊,2016(3):21,18.

[3][4][6]周芳.職業教育非貨幣收益的理論研究[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5(3):93.

[5][7]童學敏.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10):68,69.

[8][9][11][12]張秋山,張寧寧.教育非貨幣收益異質性:基于個體能力與家庭背景的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8):26,23,26,26.

[10]周建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4(10):104.

責任編輯 韓云鵬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關系特點
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高職院校“三個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8:45:16
淺論我國高等專科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
高壓輸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技術控制之我見
中低壓配網桿塔防撞措施淺析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8:00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6:03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環球時報(2014-06-25)2014-06-25 14:36:51
新西蘭旅游界惡補“關系”開發中國商機
環球時報(2013-09-15)2013-09-15 10:02: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图区|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亚洲无码91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男女精品视频| AV熟女乱|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国产亚洲精|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综合激情|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久青草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欧美一级在线看|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青青草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九九九国产|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aa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久久超级碰|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91亚洲视频下载|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