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光
教學是一門高層次的藝術。小學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而言,從教學的目的、指導思想、內容結構,以及它的科學性、基礎性、前瞻性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屬各科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各科教學質量,從文理到外語,都離不開小學語文教學。回顧三十六年的教學生涯,因受地理環境、教師素質和科目特點影響,無論我在何時何地任教,大部分時間都擺脫不了小學語文。在這條引導學生求知的艱難險路上,我曾經失掉過信心和勇氣,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告訴自己,無論怎么艱難,也要勇敢的走下去,不為自己,只為那一個個雅稚、善良、天真無邪的孩子。于是,我痛下決心,終身獻給小學語文教學。鄉村教學是教學工作中的難點,總結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真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多年來,我在抓住機遇戰勝困難和迎接挑戰的同時,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任務、特點,結合當地和學生實際,認真探索,刻苦學習,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也就是說,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許多困難和失敗,也取得過許多成績,真是笑淚相見,喜勝于憂。為了更好的走完最后的教學旅程,現將我個人的經驗和體會拿來與同行分享。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指導思想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應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否則,就達不到預期效果。小學語文教學也如此。教學前,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制定教學方案,要吃透《課程標準》,以此為指導,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不同的年級和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學習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應在各個環節中體現它的基礎性、重要性和科學性。在能力培養方面,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字詞句段篇章、邏輯思維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能力培養,要有好的環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解決人生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優化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條件。好的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應吃透教材,因材、因人施教,制定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做好課前教學的各種準備,真正做到“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要預測在實施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辦法和方案,保障教學的順利實施。在備、講、批、輔、改的各個層面中,都應滲透科學合理、適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有利于小學語文知識獲取的各種元素。同時,要承認不同班級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大大林寺桃花》一詩中,就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名句,在你的學生中,客觀而論,每個班都會有“四月芳菲”,但也免不了“山寺桃花”,教師應承認差距,公平對待,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培養他們,因為二者皆為祖國的未來。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常談常新的問題,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的方法也應順應時代的要求,積極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方法應適時、新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根據教案,結合學生實際認真進行。在做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時,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樹立主體大于主導的意識。對待學生要有愛心,有愛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效果。同時,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教學環境、多管齊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所用,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中,盡量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簡單明了,快樂有趣。另外,要多渠道、多形式組織學生,根據主題暢所欲言,進行各種討論、交流,并寫出心得體會,對勇于討論,效果優良的學生,應適時給予鼓勵。教師也要充分利用這個交流平臺,積極指導和參與討論交流,并適時、公正的進行評價。讓學生有很高的自信心和獲得感。要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輔導學困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學困生為數不多,但對整體教學質量影響很大。一般來說,學困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如優等生,正因為這些因素影響,才使之成為學困生。教師在輔導學困生時,要有耐心、有毅力,做到“潤物細無聲”,無微不至的關懷他,耐心輔導,讓其樹立自信,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基于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和鄉村學生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實為困難重重、任重道遠。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時代的發展,探索一些有益于優化效果的方法。總之,方法的更新和經驗的探索永遠在路上。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