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形式,和“單元整組教學”“主題閱讀”等有聯系,但又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內涵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內部結構,并在文章之間形成“互文關系”,學生在探索群文時,發展出閱讀技能和寫作技能。
關鍵詞 語文 群文閱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111-01
一、語文“群文閱讀”的正確的教學方法
讓中學生自主閱讀,自己自主學習,學會閱讀,學會學習是符合中學語文的奠基性原則的一種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可以給中學生布置一些閱讀的內容,然后讓中學生自己去閱讀,語文教師不能講太多,語文教師問的問題也不能太過于瑣碎。中學生在閱讀完以后,語文教師也不能發起太多的談論和發表過多的感悟,要讓中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不同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舍棄,學會放手,要讓中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要根據讀物的不同的性質,引導中學生去嘗試多種多樣的方式去閱讀中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語文教師不要馬上幫助去解答,要牢記讓中學生自主閱讀,讓中學生自己通過查資料或者自己主動去請教他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長此以往,中學生的知識量和閱讀能力會有一個階梯式的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組文的成功與否,關鍵就在于中學生有沒有讀下去的強烈的欲望,還有中學生在讀完以后,有沒有想要與人交流的強烈的欲望。如果讀前有想讀下去的強烈的欲望,讀后有想要與人交流的強烈欲望,這就說明語文教師的組文是成功的,反之,則是失敗的。文章的體裁是多種多樣的,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摒棄文章的單一性,引導中學生多閱讀不同體裁、不同形式的文章。
二、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文章的選擇和學生的閱讀感悟是衡量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教材,還要結合課外的讀物,要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閱讀的內容選擇。這就需要中學語文教師自己進行大量的閱讀。語文教師只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去給中學生找到適合的同一個主題的文章,才能在眾多的文章中篩選出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文章,才能用幾篇文章就完成一堂課,并且憑借幾篇文章的課就能讓中學生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底蘊,還可以陶冶中學生的情操甚至凈化中學生的心靈,才能保證對中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中學語文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和知識技能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三、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新課標所提出的語文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理念,群文閱讀教學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所謂語文素養,就是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所形成的能夠自動運用出來的知識積淀、語文能力和思維方式。群文閱讀教學通過多文本形成一個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可以有效地參與進來,在參與過程中把握語文能力,把知識與自身的體驗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時能夠多方面體會文本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群文閱讀教學圍繞著一組選文所貫穿的議題展開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夠通過多文本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看到同一個事物或問題,形成強烈的思維張力,因此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構建復雜的心智模式。同時,由于同時學習多篇文章,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能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大大提升了閱讀的效能。群文閱讀教學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個考驗,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語文知識,而且還需要博覽群書,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更為重要的是,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真正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的進程中學會積極地傾聽,并依據學生的思維進行總結和提煉。在這個意義上,進行一次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對教師素質和教學境界的全面提升。而且這種提升是主動的,是教師在行動中的提升,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幫助十分有效,可以幫助一個教師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個語文教學的專家。
參考文獻:
[1]周家驥.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郭思樂.現代教育科學研究導引[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3]吳新武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導論[M].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