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高
摘 要:以農村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尋找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轉化的策略,從而提高農村中學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關鍵詞:學困生;數學;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36
在城鎮化進程中,大量農民工及其子女開始涌向城鎮;伴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中學軟硬件設施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數學作為中學課程中一門基礎學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數學學困生也正在大量出現。
綜合分析,農村中學數學學困生的產生有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原因,以下幾點尤其應當引起重視。
1.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完小學六年義務教育后學生都會升入初中繼續學習,雖然學業成績存在差異,但均已完成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由于農村小升初的升學壓力較小,致使他們的數學基礎差,加之升入初中的學習內容逐漸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使得基礎差的學生越來越不適應,甚至會逐漸掉隊。
2.隨著農村地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有條件、學業成績好的學生被家長轉入更好的城市學校讀書,“擇校熱”開始上演,致使優秀學生相對集中,優勢資源互補。農村初中卻出現生源逐漸減少且學困生逐漸增多的尷尬局面。學生的榜樣標準一再降低,學習動力逐步下降,面對這些新的教學對象,教師的辛苦付出在短期內不能見效,社會民眾怨聲載道,教育考核連年下滑,這會或多或少打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大量的農民工在外謀生,子女留守,這些留守學生因缺少父母的關愛,心理問題突出:自卑、偏激、敏感、不學無術、打架斗毆、破罐子破摔,直至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于是在農村中學里,疏導好留守學生心理,確保在校安全成為教師的一門新的必修課,學校的工作重心開始多元化,教師的教學精力被分散,輔導后進生的工作落實在“嘴上”。
4.學習方法及其智力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聽課,不會記筆記;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做小動作,聽課隨隨便便,下課抄襲應付作業,他們不會總結,不懂得及時歸納,受外出務工人員的影響,對考試成績無所謂,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面對新的情況,數學老師該怎么轉化這些學困生呢?
1.由淺入深,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各種能力的發展。因此,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將死板的數學知識與鮮活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是門科學,它從實踐中來,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服務,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數字、字母、圖形圖標、方程圖像等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例如:修建房屋時,需要焊接一個高a米,長b米的“人”字形橫梁,作為工人師傅,如何截取材料?解決這個問題,就會把解三角形、開方、按比例計算等知識引進來。這種鮮活的實例會誘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數學教師要發動學生進行各種嘗試,大膽發揮奇思妙想,這樣,課堂有了氣氛,學生有了熱情,學困生就不會成為冷漠的觀眾而加入到探究的行列之中。
3.先學后教,提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傳授知識。“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模式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僅能復習鞏固舊知識,還會遇到新的問題,他們會事先進行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有了獲取新知識的思想準備,當各種嘗試都進行之后,就會把問題鎖定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從而提出新疑問。教師有針對性的分析引導后,學生不僅思路明確了,原因找到了,再加上教師及時的歸納總結,學生就會得到一種或若干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困生的學習就會顯得輕松自在。
4.實行分層教學,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培養學習習慣。面對農村學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層教學,這種方法會有目標地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學困生有針對性地授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多數學困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他們的困惑其實是相同的,教師只要抓住一兩名學生的薄弱環節,弄清困擾學困生的原因,為其提供相關知識或全新思維方法,并耐心細致地進行講解引導,大多數學困生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5.勤輔導抓練習,巧歸納求鞏固。在學習過程中,每天都有新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抽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補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在數學課堂上,有些學生當堂的課程聽懂了,但遇到課后練習,又會束手無策,究其原因在于知識斷層嚴重,不能縱橫聯系,無法調動學過的知識結合新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每學完一個章節,需要將相對單一的知識進行鞏固,師生可以將這些知識系統整理,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相同點與不同點,共性與個性等,及時聯系相關知識,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尊重學困生,建立自信心。無論何種原因形成的學困生,他們的相同表現是自卑,對學習沒有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因此,教師要尊重學困生,不批評歧視他們,用“熱心”去溫暖“石頭”,用“愛心”去呵護他們的成長,給他們提簡單的問題,布置相對容易完成的作業,在平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
7.認真鉆研教材,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心無旁騖,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滿腔熱情地投身教育事業,潛心鉆研教材知識,分門別類理清思路,不斷研究正在變化的教學群體,選擇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或制作教具,或演示幻燈片,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得到直觀展現。數學教師還應相互學習,加強培訓,切實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水平。同時,主動拉近與學生的關系,縮小與學生的心理距離,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學習生活環境,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使其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總之,面對當前農村中學的教育現狀,針對數學學困生,教師要振作精神,方法得當,長期堅持,狠下功夫,全力以赴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力爭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鄧淑春.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淺析[J]. 新課程(中學),2012(6).
[2] 鄭智平.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 時代教育, 2014(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