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鶯
摘 要:近幾年,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創新,人們更加重視小學階段的教學,小學階段的教學作為學生教學的初始階段,在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黃金階段。新課標的實施與推行,重點在于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針對小學的科學教學進行研究分析,并且在猜想與假設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做好鋪墊。
關鍵詞:小學科學;猜想與假設;科學素養
在現階段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對科學素養的認識與理解都不是很深入,導致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存在較大的問題。科學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思想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智力和個性,同時這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就必須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造猜想與建設的環境,在環境中學生會大膽進行猜想,心中沒有任何的顧忌,這樣學生的思維以及思想變得非常活躍,這就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實現了學生知識間的轉化,有效提升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展。
一、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雖然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推行已經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從當前的教學狀況來看,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研究會發現,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首先是教師的思想觀念與新課標的思想存在較大的差距,小學教師的思想觀念仍然保持傳統的教學思想,而新課標的思想具有發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進行猜想與假設,但是在情景模式設計的過程中僅僅只是以教材為主,嚴格按照教學大綱來進行,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導致所設計的情景模式與學生性格差距比較大,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這是當前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設計情景模式,提升學生的猜想和假設意識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新課標推行的先進教學理論,采用情景模式,提升學生的猜想和假設意識,這不僅是一種趣味的情景模式,同時還是一種人際情景交融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生的激情很容易被激發,始終讓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使學生的認識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和思維的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蝸牛時,可以采取課前的引入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今天帶了一個我們的小伙伴,和我們一起學習,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誰呢?它是一種動物,身體比較柔軟,學生就會猜想可能是蚯蚓或者毛毛蟲,一般喜歡在潮濕的地方,學生可能斷定就是蚯蚓,它愛吃植物的莖和葉,這下學生就會有點迷茫了,隨后教師再說,在移動的過程中它總喜歡帶著自己的家,這樣學生意識到原來就是蝸牛。這樣課前環節的引入,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描述,大膽進行猜想和想象,注重引出蝸牛這一個課題,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蝸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蝸牛的特征,這樣就調動了學生興趣,在隨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變得積極興奮,想學習關于蝸牛的更多知識,這樣就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的意識,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進行歸納總結
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每一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進行歸納,由于小學生各個方面發展都不是很成熟,而且對不同事物的看法,每個人的觀點和認識都是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的猜想與假設直接顯示了學生的思維和思想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猜想和假設進行歸納是非常有必要的,這能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在隨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情景模式、不同的探究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意識,提升學生的猜想與建設能力,活躍學生的思想與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在新課標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在設計情景模式的過程中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學生放在一個符合自己的環境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猜想能力以及假設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黃金階段,而且在此階段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科學素養的過程,本文主要分析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教學的狀況,提出有效的措施,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猜想與假設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慶余.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
[2]張仁田.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9).
[3]侯增彬.小學科學多媒體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中國新通信,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