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康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指導,把握預習指導的“度”,已經是每個語文老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有效預習,明確自己的教學地位,同時也需要教師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以北師大版《嶗山道士》一課的教學為例,分析如何從課前預習入手,通過高效的預習,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教學效率;有效性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出臺,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要求有效地對學生的情操、態度進行完善;在學生的終身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行培養,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轉化為學生價值選擇和社會責任完善的過程。課前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初始階段,其有效性直接決定了語文課堂的效率,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思考問題、學習知識,將所學的語文知識加以積累與運用。而作為教師,也應當進一步考量如何通過有效的預習指導,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將整節課落實在學生的“學”,而不單純是教師的“教”。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中有一篇拓展閱讀,名為《嶗山道士》,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因此我在備課時計劃讓學生先預習,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思考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在布置預習作業時,我提出了以下三點要求:(1)初讀課文并自主學習生字詞語,掃清閱讀障礙;(2)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王七向道士學法的經過;(3)思考并和同學討論王七的為人,并且總結收獲。
在提出以上三項針對性很強的預習要求后,我仔細地讀了這篇短篇小說,并依據教參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基本的預設:王七就是一個游手好閑、期望不勞而獲的富家子弟。但是我總覺得作者將這個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有趣,應該試著讓學生在讀文時,留出更多余地,對王七其人再有一番新的解讀。在課前檢查預習時,我按照原先的計劃讓學生充分地讀了課文,并且讓部分學生復述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最后一個問題:你認為王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從自己的分析中收獲了什么啟示?剛開始時孩子們說的和我最初的預設差不多,無非是認為王七不肯吃苦、投機取巧,我們不能做一個像王七一樣的人。但我并不滿足于這樣的答案,于是我試探性地追問了一句:除此以外,你還覺得王七是個什么樣的人?正是這個簡單的追問讓學生陷入了沉思,同時也在后來將本節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學生的沉默中,我試著引導他們再讀讀課文,可以再次和同學討論并整理思路,抓住一些關鍵的詞句再體會體會,特別是描寫王七語言和神態的句子……其實在引導孩子們的時候我并沒有什么把握,也猜不到他們會給我帶來什么答案,但我仍然耐心地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漸漸地,學生中有了小聲討論的聲音。我趕快抓住這一契機,讓同桌之間共同討論,畢竟這個問題對還沒有正式學習課文的孩子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終于,有學生舉手了,這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王七還是一個特別愛炫耀的人,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最后一段——王七一回到家就向妻子炫耀,不僅說他遇見了神仙,還向妻子炫耀自己剛學的穿墻術,雖然他失敗了,但是我覺得無論結果是什么,我們都不應該拿自己剛學到的一點點本領作為炫耀的資本,做人應當謙虛一些。”聽到孩子的回答我高興極了,帶頭將掌聲送給了他,同時總結道:“你真會讀書,也特別會思考,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還能給自己以啟示,真不錯!你說得對,我們都不應該學習王七,而應該學習你!”聽到這里,孩子靦腆地笑了笑。其他學生也受到了啟發,思路逐漸被打開,越來越多的孩子舉手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中又有一個孩子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這個孩子是這樣說的:“請大家看文章的第一段,文中說王七是因為‘羨慕道家的法術才上山訪仙學道,但是我覺得縱觀全文,王七學法的目的并不單純,因為他不是為了做什么好事而學習,而是為了不勞而獲而學習,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不對的,所以這也決定了他后來的學習態度。”不得不說,當我聽到這里時,我深深地被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震撼了。
當孩子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后,王七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愈加飽滿豐富起來,這篇拓展閱讀想要帶給孩子們的教育目的也輕而易舉地達到了。課雖然上完了,但上課的經過以及孩子們精彩的回答卻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我們總說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的時間,但往往學生的回答總是逃不出老師的手掌心,孩子們要說的都是老師早已想到的,或者當學生的答案超出老師的預料,老師便會感到無所適從,無法給予有效的指導,這樣我們就無法真實地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語文教學往往從課前預習就開始了,如何能抓住預習的契機,找到其中的關鍵點促進課堂高效教學,這需要我們細心地挖掘教材、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寬泛地布置所謂的“預習作業”。同時,我們要相信學生,同時要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相信學生,相信他們有能力用心閱讀文本,并且能夠有見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在此之前則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即使對于教過很多遍或者入選教材很多年的經典課文,也要反復地讀,挖掘其中的深意,找到那些學生不易看到或者容易忽略的東西,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學生,同時給他們高效的指導。
總之,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重視課前預習的重要作用;從有效指導開始,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從任何一個細微處開始,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不懈努力,才能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點亮課堂的智慧之光,追究教學藝術的新境界。而作為教師,我們也會在享受課堂教學成功的同時,享受學生充滿喜悅、充滿活力、充滿成長味道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胡春林.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6).
[2]李海飛.如何建構快樂的小學語文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2(28).
[3]郭軍芳.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12(17).
[4]胡桔英.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
[5]何麗芳.關于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探究分析[J].快樂閱讀,2012(7).
[6]王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的淺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
[7]陳娟娟.構建理想的小學語文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0(34).
[8]金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選擇途徑[J].遼寧教育,19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