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瓊
(江西省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摘 要:小學生普遍對作文寫作具有排斥心理,如何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熱點內容。主要是從不同方面闡述寫作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作用,以此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學策略
在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必須重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寫作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改進寫作教學策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能夠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使文章更具魅力。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目的在于將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起來,將學生的被動寫作變為主動想要寫,將學生的位置變為寫作學習的主體。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深入情境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對圖片的觀察來現場表演,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一些影片等。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產生感官體會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切身體會表達出來。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游戲中使用寫作,進行寫作練習。除此之外,在進行正式輔導之前,教師可以首先寫一段“下水文”,讓學生體會一些好的寫作方法,通過教師的示范,也能使學生的寫作激情被激發出來,增加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方式多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讓學生愛上寫作。
二、注重文本學習,引導學以致用
讓學生掌握仿寫的技巧。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寫作的起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名家學者精挑細選的優秀美文,各種體裁,內容豐富,語言精美,多數文章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與孩子們的成長進步息息相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利用字里行間的情感、語言文字的精練、敘事過程的嚴謹等引導學生注重課文知識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定的詞語、一定的方法后進行仿寫練習,仿照文章結構、語言文字進行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朗讀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明晰題意、領會文義,把握選材、布局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模仿,組織學生開展即興作文活動,讓學生與所學課文的情景、人物、過程進行對照、比較,看作者比自己的表述好在哪些方面,作者為什么會寫得精彩、生動、到位,自己為什么寫得不生動、不形象、不到位,然后再改進,從而使學生不但較好地熟悉課文內容,而且學到作者的寫作方法,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三、命題方式多樣化
在小學作文命題上面,教師切忌采取單一不變的命題方式,如果命題難度過高,要求過多,很容易影響學生的發揮,限制學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命題方面,教師盡可能拓展范圍,對描寫的重點內容不做過多要求。同時,教師在命題時,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視角進行,使命題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說《我和小樹做朋友》;也可以是能夠激發學生想象能力的命題,比如說《大城堡里的小故事》之類的命題。此種命題比較受學生喜歡,避免學生想象能力受到束縛。此外,教師也可以采取半命題的形式,比如說《我最喜歡的___》等形式,此開放性命題為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還可以不給命題,直接明確寫作范圍,比如說結合某次春游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所見所想,寫一篇《一次春游活動》的作文。
四、立足學生的真實情感
寫作教學強調的是真情實感。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寫作中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感受進行寫作。給予學生權利自主選擇,自由表達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同時,對于寫作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耐心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努力在生活中尋找和理解素材,以此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作文的基礎內容,真情實感也就是要求學生在作文中寫出最為真實的情感和生活,避免作文華而不實,空洞無味,學生只有將自身感受和經歷融入寫作中,才能使文章更具情感,能夠打動人,更充分地體現學生的特點和優勢。
總而言之,寫作并非是一件困難的學習內容,學生之所以對寫作具有壓力和害怕的情緒,關鍵在于學生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因此,為提升小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收集寫作素材,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以此幫助學生克服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喜歡寫作。
參考文獻:
[1]洛莫布西.改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5):254.
[2]李曉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進策略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6):7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