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寫作的積累,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教育體制改革理念要求教師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為出發點,設計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模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情感體驗,增強語文教學指導,指引學生高效閱讀,并積累寫作素材。同時,初中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采取措施加強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結合,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有效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這都充分說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環節與寫作環節不應當是彼此孤立的,而應當是密切配合的。
一、優化教學目標,提高指導效率
初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任務很繁重。只有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初中語文閱讀課程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講解閱讀課文前,先設定具體目標,一節課重點訓練一個點:文筆優美的課文,就重點積累優美詞、句;人物描寫傳神的,就抓住關鍵詞句去體會人物形象和情感……目標分解了,就有了充足的時間,使寫作訓練落到實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增強對學生的指導,指導學生學習文章中獨特的表述方式,指引學生從文章的布局構造、寫作技巧和文字組織方式入手,強化文字表述方面的練習。
如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中奇妙的比喻和大膽的夸張后,學生習作就有了特色:
甲同學:他的頭是純正的橢圓形,好似河中的鵝卵石。毫無魅力的五官就這樣被上帝拼在了一起,莫不是玩樂時不小心的“杰作”?個子比較高,但瘦得就像千年的排骨精。他說他很帥,但我們說他是蟋蟀的“蟀”。
通過閱讀材料,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逐步領會不同種類文章的寫作方式。此外,學生通過評價教材,多角度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理解。這樣在寫作中不少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注重心靈共鳴,激發創作潛能
目前,許多初中生缺少生動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情感,其知識儲備不足,沒有自己最動情和最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寫。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強化閱讀的情感效應入手,啟發學生帶著感情閱讀每一篇課文,體會作者潛藏在文字背后的用心。學生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真正實現閱讀的效果,為寫作積累靈感和原材料。
在教授《偉大的悲劇》這篇課文時,我和學生見證斯科特一行艱苦卓絕的跋涉,感受他們堅強不屈的靈魂,特別是看見他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無可挽回地離我們而去時,我們被強烈感染了、震撼了……設計墓志銘時,通過心靈的交融,學生的創作令我興奮而激動。
乙同學:暴風吹不滅他們精神的火焰,狂雪淹不沒他們靈魂的光輝。肉體雖長眠于此,精神似鋼鐵屹立。
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讓學生認識到:通過情感的表達和抒發,達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是文學作品的靈魂。
三、培養創新意識,專題寫作指導
初中語文教學的閱讀環節與寫作環節,應當是一種借鑒和創造的關系。學生在閱讀了范文后,可以學習到文章的主旨、表達方式以及寫作技巧,并通過自己的加工和改造,將這些所學的內容變為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在這個從閱讀到創作、再從創作回到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與創作就形成了互補的關系。教師要指引學生吸收借鑒文章在段落安排、素材使用、修辭表達以及段落銜接等方面的技巧,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在寫作時的常見問題來確定參考和借鑒的重點內容。在充分吸收優秀作品精華的基礎上,學生的寫作思路就會被擴展,創新能力就會被提高,也就可以寫出富有特色、新穎生動的作文。
如《羚羊木雕》,在講解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從自己遭到誤解或與父母溝通遭遇困難的實例出發,寫一篇與課文主題思想相似的文章。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是否也存在著這么一個“支點?”我想,有的!關鍵是讀寫結合這種思想要變成教師的一種自覺意識,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有意識地結合寫作教學,同時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有意識地結合閱讀教學,兩者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課文為依托,從“讀”中悟“寫”,“寫”與“讀”緊密相連,賦予傳統“讀寫結合”新的力量,讓老枝重新長芽吐蕊,讓閱讀與寫作比翼齊飛。
參考文獻:
[1]王鴻.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與寫作結合[J].考試與評價,2014(5).
[2]祁明霞.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