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榮
摘 要: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對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主要通過閱讀實踐來形成。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以生為本,樹立少講多讀的觀念,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和零碎時間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采用必要的監督措施和激勵辦法,讓學生喜歡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每天堅持的工作,積少成多,量變達到質變,形成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形成對整個人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閱讀習慣養成了,語文閱讀能力形成了,學生將受益終身。而在農村學校,受地域、家長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等因素,小學生閱讀能力不理想,需要語文教師高度重視,在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易從早開始,持之以恒,不受功利和眼前利益的影響。如何結合農村實際,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我認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教育觀念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形成與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息息相關。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合適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形成。如果教師看到的只有眼前利益,注重成績,只教教材,那么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是一句空話。因此,語文教師要形成三個觀念:首先要樹立學生觀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辈还苁鞘裁礃拥膶W校,它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教育要成功,必須以生為本,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要了解學生,抱定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的態度。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最大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最近發展區出發創設各種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形成。其次樹立發展的觀念。我們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成長做鋪墊,而不是為了每次考試而準備。每個學生都有他的花期,教師要靜待每朵花開。鐵樹從栽培到開花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而且花期長達一個月以上。鐵樹不開花,一開就驚艷四方,而且絢麗無比。然后樹立課程觀念。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周圍教師的情況,大多數語文教師有的是教材理念,而沒有課程理念。也就是說,在課堂上只是教教材,忽視了語文課程,在學校教學過程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只重視語文教科書,要求學生學會語文課本上的內容,完成相配套的教輔材料。許多教師錯誤地認為,課程是專家和教育行政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其實不然,一定程度上說,教師是課程建設的關鍵,教師是課程的唯一執行者。《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轉變了教與學的方式,重新定位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二是賦予學校課程開發權。每位教師不光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是課程的開發者。
二、提供閱讀時間
小學生閱讀能力只有在閱讀實踐中才能形成,只有量變才能達到質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45萬字。”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閱讀和閱讀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充足的時間。如果把閱讀的時間主要放在課余,則是非常不靠譜的。因為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差,抵制誘惑的能力太弱了,加上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很難保證學生有效地閱讀。因此,我們要盡量在學校里提供時間,完成閱讀任務。
1.要從課堂中擠時間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花很多的時間去講解課文、分析課文,而不是讓學生去讀書。因此,教師要改變以講為主的課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讀書。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自己講過的東西自己記得非常牢固,杜郎口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學生講出來的知識他自己肯定明白了、掌握了。我們把教育質量放到講上是沒有出路,只有把時間省下來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實踐才能形成閱讀能力,才能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目標。
2.利用零碎時間
零碎時間我認為指許多方面,早到校的時間、課后的時間。大家都知道,木板看上去再也放不進東西了,但是還會釘進好多釘子。只要教師善于捕捉、善于利用,零碎時間還是有的。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而好動又是他們的天性,因此零碎時間的利用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校里的這些時間可以當做零碎時間進行利用,早上早到校的時間,中午上課前的預備時間,放學時的準備時間,課堂上一些可講可不講的時間。
3.開拓家庭閱讀時間
在廣大農村,由于地理條件和家庭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家長對孩子在家里閱讀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家里有充足的時間可用于閱讀。開拓家庭閱讀時間首先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通過開家長會、家訪或者打電話等形式及時進行交流勾通,讓家長在家督促孩子進行閱讀。家庭閱讀時間要從一年級開始,剛開始每天10分鐘朗讀,以后逐年增加時間,增加閱讀內容。剛開始的10分鐘一定要堅持,可以朗讀一些童話、故事、寓言,通過故事情節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二、三年級將時間增加到20分鐘,四、五、六年級達到半個小時。
三、加強閱讀指導
小學生的閱讀是需要指導的,不能放任自流。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要求我們對他們閱讀行為一定要進行指導。
1.制定明確的閱讀任務
制定閱讀任務時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閱讀內容,一是閱讀文學類,二是誦讀古詩詞。低年級閱讀注音版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淺近的古詩。中年級繼續閱讀童話、寓言、故事,可組織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像《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小王子》《列那狐的故事》等整本的世界名著,一月1本或者一月2本。誦讀古今中外的優秀詩文。高年級組織學生閱讀中外的一些文學名著,如《西游記》《論語》《大學》《中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誦讀《國學經典》(安定區教育體育局編寫)和課標推薦的優秀詩文。
2.持之以恒地去落實
任何計劃不去落實將是紙上談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只有樹立滴水穿石的信心才能有所收獲。我們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優秀詩文的誦讀,每天15分鐘,早上、中午、下午各5分鐘,誦讀一兩首古詩或者一兩段美文,每天誦讀六七遍。可以利用課上教師少講而節余的時間引進主題閱讀,把教材外的與教材主題相關的主題文章引進課內,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梢岳眉彝ラ喿x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整本的經典書籍,從海量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及時進行監督和激勵
通過早讀或者語文課對學生前一天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做得好的進行表揚,不好的及時督促。只有對每天的閱讀進行監督,才能形成閱讀習慣。每月開設兩節專門的閱讀課,開展有主題的閱讀競賽活動,每學期評出幾名閱讀小博士,通過開展這些閱讀活動獎勵成績優異者,鼓勵后進者。通過這樣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