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摘要:經歷了恢復、發展、成熟的發展階段,韓國高等職業教育在法制構建、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促進了社會的經濟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不斷健全的今天,我們應當借鑒韓國的成功經驗,從政府、學校、企業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入手,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啟示
一、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一)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協調、同步發展
韓國高等職業教育始終以經濟發展為背景、導向、催化劑,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階段劃分也基本上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劃分,高等職業教育政策與經濟政策相匹配,二者協調并進。在經濟恢復階段,韓國經濟發展落后,技術水平低下,以農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偏少,高等職業教育雖引起政府的關注,但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經濟騰飛發展階段,韓國實行3個五年經濟發展規劃,調結構、促轉型,市場對專門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大增。為此,韓國實行了3個五年教育規劃,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充足的發展空間,高等專科學校開始出現。20世紀70年代后期,經濟發展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導致政府開始反思既有的經濟發展策略與結構模式,從而進入調整改革階段。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韓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與此相適應,高等職業教育也確立了“尖端產業、技術立國”的口號,政府開始規范高等職業教育,把短期高等學校統一專設為專科學校,并出現了高等職業教育初級學院。
(二)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立法,健全高等職業教育法律保障體系
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上,韓國十分重視立法工作,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了不同的法律法規,最終構建了比較完備的高等職業教育法律保障體系,真正實現“依法治教、依法促教”。1949年,《大韓民國教育法》明確規定了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高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時期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法律出臺多、體系構建快的時期。1963年,韓國頒布《產業教育振興法》,規定了職業教育的目標、辦學思路以及職業技術學校與教師等方面的內容。1967年,韓國頒布了《職業訓練法》,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技術培訓。1969年,韓國頒布《科學教育振興法》,提出各級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角色、職責,并提議建立“科學和教育基金”,打開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資金渠道。1973年,韓國頒布《國家技術資格法》,規定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必須參加國家技術資格認定考試。1974年,韓國頒布《職業訓練法》《職業培訓資金法》,規定高等職業教育培訓的資金使用。1975年,韓國頒布《職業訓練特別措施法》,規定高等職業教育訓練的具體實施方法。1976年,韓國頒布《職業訓練基本法》。1979年,韓國修訂《科學教育振興法》,頒布《科學教育法》。1981年,韓國先后頒布《職業培訓法》《職業訓練管理公團法》,分別規定建立職業培訓基金、職業培訓管理公團的具體任務、職能。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先后頒布的《職業訓練促進法》《職業提高培訓法》《韓國職業技能開發研究院法》《人力資源開發基本法修訂案》等,也從不同方面進一步規范了高等職業教育。
(三)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突出,職能履行到位
韓國政府注重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引導,為高等職業教育扮演好“調控者、服務者”的角色。一方面,韓國政府注重高等職業教育整體規劃布局,謀劃其宏觀發展戰略,把握其發展方向,捋順其發展思路,保證其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諸如,在經濟騰飛發展階段,先后實施“職業技術教育五年計劃”等3個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在經濟調整改革階段,政府為迎合經濟結構轉型、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職業技術人才的需要,又制定實施“長期綜合教育計劃”,優化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水平。進入21世紀后,政府尤其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新一輪的“人力資源開發五年計劃”逐步施行,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韓國政府在資金投入與政策保障上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強有力支持。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且通過多種渠道募集資金,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政府先后向世界銀行貸款、向日本請求“財產教育資金”并3次借款,將這些款項全部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時,韓國政府出臺多項優惠政策,直接鼓勵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四)產學研緊密結合,一體化建設成效顯著
韓國政府高度重視產學合作,重視企業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也鼓勵企業、學校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合作共建。早在《產業教育振興法》頒布之初,產學合作即被明確提出,并在高等職業教育實踐中付諸實施。一方面,相關企業有義務協助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落實學生實習工作,提供實習崗位,專門為實習生開設特訓實習期,以促進學校課程與實際工作環境接軌。另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也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聘用企業的高級技工,充實師資力量,并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培養,直接按照企業需求調整課程內容,滿足企業實際的用工需要。這種產學合作的模式,既有利于提升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就業率,也有利于為企業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推動企業效益提升,并實現企業反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與發展。
二、韓國高等職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法制建設,構建高等職業教育法律保障體系
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韓國政府先后制定多達20部的法律法規,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要想發展,立法必先行。早在1996年,我國就頒布了《職業教育法》,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起到了推動與保障作用。但在后續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而《職業教育法》在實行了20年后依然沒有做出調整改變,與實際嚴重脫節。因此,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法律建設問題,即刻組織修訂《職業教育法》,并在此基礎上,借鑒韓國經驗,從高等職業教育的資金、培訓、體系構建、課程設置等各項環節或內容入手,制定高等職業教育專項法律,使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法可依。
(二)突出政府調控、引導作用,注重高等職業教育規劃
韓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是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是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成功的關鍵。我國已有的高等職業教育更多地是被動存在的,只是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而存在,與經濟發展和社會實際相脫節。對此,我們應當以經濟發展為指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經濟發展戰略與經濟結構的調整,面向廣大專業人才需求市場,加強政府宏觀引導,制定相對應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五年規劃。從目標定位、培養模式、體系構建等設定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切實滿足市場專業技術人才需求,迎合并跟上經濟發展需要,實現二者發展同步化。
(三)加大財政投入與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的財政支持與政策支持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助推器。當前,我國在高等職業教育財政投入上雖有所增加,但與西方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投入經費只占職教事業經費的20%左右。政策支持力度也微乎其微。對此,一方面,我們應當持續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事業屬性,需要政府財政支持,而且,只有達到一定程度,高等職業教育才有動力發展,效果才能逐步顯現。我們應當設立高等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并制定《專項資金法》,明確政府每年的財政投入,在高等職業教育經費占職教事業經費比重上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此外,我們還應當注重拓寬融資渠道,發動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甚至公民個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積極出資支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諸如在高考招生上,對那些積極報考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給予獎學金獎勵:對報考高等職業院校的經濟困難學生家庭給予減免學費的優惠政策;對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提供實習實驗基地的企業、積極聘用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企業、為高等職業院校直接提供資金幫助的企業給予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
(四)深挖產學研合作路徑,實現校企結合
產學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法寶。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事業也必將走產學研合作的路徑,借鑒韓國經驗,建立校企合作機制。一方面,鼓勵高等職業院校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進行訂單式培養,注重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與企業建立良性合作關系。另一方面,鼓勵企業為高等職業院校提供實習實驗基地,與高等職業院校合作辦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開辦企業內部大學,深化雙方資金、師資力量合作,實現二者的雙贏。
21世紀,世界經濟競爭愈發激烈,各種素質高、能力強、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一國經濟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高等職業教育地位越來越突出,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路徑與模式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