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摘 要】本文論述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網絡技術基礎課程中的具體實施,即通過精心選取教學項目,項目分析、理論學習,分組討論、制訂計劃,分工協作、實施項目,成果展示、項目評價等步驟進行教學,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網絡技術基礎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098-02
網絡技術基礎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了調動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它不但注重最終的結果,而且注重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進而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二、項目教學法在網絡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精心選取教學項目
教學項目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一個橋梁,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項目的選取要遵循以下要求:
1.綜合性。項目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
2.實用性。項目的選取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3.開放性。項目要具有開放性,讓學生能采取多種方案完成項目,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層次性。項目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既能使能力薄弱的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使能力突出的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二)項目教學法在課堂中的組織實施
在課堂中實施項目教學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項目分析、理論學習;分組討論、制訂計劃;分工協作、實施項目;成果展示、項目評價。下面,筆者以“為教師辦公室組建一個小型辦公網絡”項目為例,介紹如何在中職網絡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
1.項目分析、理論學習。本環節的教學活動主要有四個:
第一,創設情景,引入項目。教師通過講故事或采取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向學生介紹項目任務,激發學生完成項目的興趣。在“組建雙機對等網絡”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了制作雙絞線、安裝網卡、設置 IP 地址、用 Ping 命令測試網絡連通等內容。本項目是在這個基礎上,要求學生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設計出合理而又保證未來擴展需求的局域網。
第二,分解項目,化繁為簡。引入項目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項目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例如把這個項目分解成三個子任務。任務一,選擇組網技術;任務二,選擇和配置交換機;任務三,實現網絡連接。
第三,集中講授,自主探究。在項目教學中,教師并不需要像傳統教學那樣把所有的新知識新技能逐一向學生講解,而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決定哪些知識點由教師集中講授、哪些知識點由學生自主探究。
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教師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教師設計問題時要考慮本項目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適當設計不同認知水平的問題。
第四,組織討論,發展思維。討論是項目教學法的重要環節。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中自己沒有認識到的許多側面,從而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索和發現問題的解決之道。
為了讓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有效討論,教師要組織學生集中討論,并讓學生掌握討論的規則,例如仔細傾聽他人的發言、避免攻擊和輕視對手等。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事實、概念、原理等進行推理以支撐自己的觀點,同時抓住對方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中的錯誤與對方辯駁。
2.分組討論、制訂計劃。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合作學習理論的教學法,如何把學生合理分組是決定項目教學法實施效果的重要環節。為了避免出現“能力突出的學生大包大攬,能力薄弱的學生袖手旁觀”的情況,項目分組不但要考慮小組成員的“異質性”,還要考慮“均衡性”。例如,每個小組 5 人,2 個高層次的學生和 3 個中等層次的學生分成一組或者 3 個中等層次的學生和 2 個后進生分成一組。
確定小組成員后,組長要組織組員進行討論。討論內容包括分析用戶需求、規劃網絡拓撲結構、選擇硬件設備、各個組員的分工、實施項目的詳細工作步驟等。其中,分析用戶需求是局域網規劃設計的關鍵,也是小組討論的重點內容。小組討論時,教師的角色是推動者、調控者、參與者,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把討論引向深入。為了避免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在小組討論前每個學生都要獨立收集資料,提交初步方案。
學生通過調查、討論,確定教師辦公室組網的需求為提高辦公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滿足移動辦公(下轉第105頁)(上接第98頁)的需要,并根據這個需求開始規劃設計網絡。為了讓學生熟悉各品牌的硬件產品,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品牌作為自己的代理,學生設計方案時只能采用自己代理的產品。計劃制定后,組長要提交相關文檔給教師。教師審核無誤后,小組才能進入項目實施環節。
3.分工協作、實施項目。在項目實施環節,學生按照計劃及分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第三個子任務:實現網絡連接。具體操作包括:安裝網卡、制作雙絞線、連接網絡、設置用戶權限、設置 IP 地址、共享文件夾和打印機等。
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指導也應有所區別。項目教學法的宗旨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指導的尺度。技巧性、啟發性的提示不但使學生印象深刻,還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有多個小組同時遇到困難,單純依靠教師的輔導是遠遠不夠的,這時要發揮小組互助的精神。可以設立求助區,有困難的小組把問題寫在上面,讓別的小組來回答。對于小組提出的相同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集中講解及演示。
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教師還應教會學生一些施工技巧。例如,學生在進行網絡布線時,為方便日后維護,對每條雙絞線都進行編號,并且雙絞線的兩端要做相同的編號。
4.成果展示、項目評價。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滿足了中職學生表現自我的欲望,有利于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項目實施成果的評價,二是對學生項目小組內協作行為的評價。對項目成果的評價,主要采用成本、性能、布線工藝等指標;其中對布線工藝的評價,教師可參考行業規范,例如線纜兩端預留長度有無編號、線纜有無彎折情況、線纜外皮有無破損等。評價方式包括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當學生帶著“找茬”的心態對其他小組的網絡進行測試驗收時,他們不但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使整個評價過程充滿樂趣。
小組內協作行為的評價貫穿于整個項目教學過程,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教師點評,評價要采用有清晰標準的量化表。評價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促使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此外,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有哪些分歧、最后采取什么解決辦法等都要由項目組長記錄并提交相關文檔,作為教師評價項目教學法實施效果的依據。
三、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效果
實施項目教學法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學生大幅減少,課堂上積極發言、課后主動向老師請教的學生明顯增加。通過參與課堂討論,學生在如何成為一個主動的傾聽者、處理不同觀點以及克服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恐懼等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人際交流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學實踐表明,項目教學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建明.關于項目教學法及相關概念的認識[J].中外企業家,2015(22)
[2]劉寶芹,張曉蕾.基于工學結合理論的項目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6)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