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文 楊騰飛
摘 要: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國家加強了對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視力度,印發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特色小鎮建設,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動力與活力。但是,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政府進一步的政策支持,營造特色小鎮建設的良好環境,促進特色小鎮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特色產業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要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將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小城鎮,培育成為文化旅游、商貿物流、資源加工、交通樞紐等專業特色鎮。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特色小城鎮要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的發展理念。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養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養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這一系列文件為我們提供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思路,也為特色小鎮的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1 我國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城鎮化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和現代化商業社會的興起,讓越來越多的鄉村納入到城市發展體系當中。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在改革開放以后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期,1978-2014年,中國的城鎮人口由1.7億增長到7.93億人,城鎮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由17.9%增長到57.35%。但是這一時期出現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片面強調市場化主導。片面強調市場化主導帶來三個問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截止2014年我國共有20401個建制鎮,但這些鎮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占到全面總面積2/3的西部地區只占到不到1/3的城鎮數量。二是城鎮規模結構不合理,人口都匯聚到大城市,大城市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問題嚴重,而小城鎮不僅規模小,而且很多人口都去了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經濟發展緩慢。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大城市多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為主,小城鎮多是礦山、鋼鐵、水泥、煤炭等低端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而且已經產能過剩。
(2)城鎮化規劃不科學。一是城鎮建設缺乏特色,沒有深入地挖掘當地的文化內涵,導致很多小鎮開發的沒有特色,旅游宣傳、經營方式、商品種類都不能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土地浪費嚴重,因為土地成本低,城市為了節省老城改造費用,盲目開發近郊小城鎮,但是新開發的土地最終卻沒能發揮應用的作用。三是產業結構雷同,一些小城鎮建設缺乏人才,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不去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反而盲目模仿大中城市成業布局,最終造成水土不服,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3)過度依賴土地城鎮化。一是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截止2016年底,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7.35%,當戶籍城鎮化率卻只有41.2%,許多地方的農民落戶城鎮意愿度不高,擔憂就業與公共服務方面問題。二是土地利用制度不合理,我國工業用地比重占到了40%,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兩到三倍。長期依賴土地財政,放任房地產發展,抬高了房價和物價。在農村,大量土地閑置,農民土地流轉不積極,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4)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城轉化建設依賴于工業化建設,許多小城鎮的工廠都不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污染嚴重。截止2013年,我國有1.5畝耕地遭受污染,占耕地總面積的8.3%,給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2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策略
2.1 特色小鎮建設的成功案例
浙江省是我國特色小鎮的排頭兵,依托于《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2015年浙江省計劃通過三年時間打造100個左右特色小鎮,每個小鎮原則上要在3年內完成固定資金投資50億元左右,目前已有兩批78個小鎮被列入創建名單。浙江特色小鎮有四點成功經驗:
(1)發展定位上強調了產城融合,聚焦了支持浙江發展的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旅游、環保、健康、時尚、金融等七大產業,把浙江的絲綢、茶葉、黃酒、青瓷、木雕、中藥、文房等融入發展之中,奠定了深厚的產業文化基礎,如湖州絲綢小鎮、東陽木雕小鎮、富陽藥谷小鎮。
(2)二是發展高科技產業,依托前言科技,與當地實體有機結合,將信息經濟作為內涵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高科技小鎮。如西湖云棲小鎮、桐鄉烏鎮互聯網小鎮、上虞e游小鎮等。
(3)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強調服務,發展特色小鎮。比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就是學習了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尼治小鎮,它被譽為“對沖基金的天堂”,有380家基金公司總部在此,掌管超過1500億美元的資本。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已擁有800多家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規模超4000億元。
(4)強調市場為主。浙江省重視企業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作用,凸顯企業的主體地位首批37個特色小鎮吸就吸引了3300多家企業。比如華夏幸福和華僑城這兩家企業,都是以大手筆投入到特色小鎮建設,華僑城的計劃是要構建100座特色小鎮。
2.2 學習成功經驗,完善配套措施
雖然浙江特色小鎮模式非常值得學習,但是浙江是經濟發達省份,它的資金和技術是許多經濟欠發達成分難以企及的。所以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其他地區發展特色小鎮要因地制宜,綜合考量。首先要推進人地協調的城鎮化發展,要以人為本,吸引優秀人才參與到城鎮化建設當中,同時推動當地居民自主創業,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活力。其次政府和企業要加強合作,地方政府要開辟廣泛的融資渠道,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到特色小鎮建設當中,形成建設合力與資金的有效保障機制,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動力。再次是立足城市圈的整體發展,利用毗鄰大城市的地緣優勢,合理定位自身產業特色,吸引大城市人口回流,實現共享共贏。然后要構建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發展,地方政府要根據自身的特色,找準產業定位,挖掘產業特色,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積極完善小鎮公共服務功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小鎮。最后要重視互聯網在特色小鎮發展中的作用,學習與利用互聯網+,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對小鎮進行網絡宣傳,讓眾多的電子商務企業參與到小鎮建設當中,促進小鎮的健康持續發展。
3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城鎮化建設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一方面要學習先進經驗,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探索自身的特色小鎮建設,這樣才能滿足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求,促進特色小鎮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EB/OL]. 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ghzc/201605/t20160505_800839.html.
[2]張鑫洋.北京特色城鎮化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韋福雷. 特色小鎮發展熱潮中的冷思考[J]. 開放導報,2016(06):20-23.
[4]蘇斯彬,張旭亮. 浙江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實踐模式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6(10):73-80.
作者簡介
覃文(1989-),男,浙江慈溪人,畢業于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規劃。
楊騰飛(1988-),男,浙江慈溪人,畢業于寧波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