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娜
摘 要: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心靈的工程師。而班主任又是這個職業中扮演著多種角色的一類,如加上“農村小學”的字樣,這個身份可能變得平凡,但角色的重要性絲毫不減。要求每一位農村小學班主任都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有力的耐心和愛心,還要有適應新時代改革變化的理念和追求,不斷地學習、提高,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主任;角色定位
從事小學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幾載了,在這崗位上,我勤勤懇懇地工作,付出了不知多少的艱辛和汗水,同時也收獲了豐盈的果實。這讓我對“農村小學班主任”這個角色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理解和看法。
一、環境塑造角色——身份多重性
我自小在農村長大,也一直在農村生活,很了解當地老百姓對孩子的關注度和教育理念遠遠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孩子的生長環境養成了他們放縱、隨意的性格,對知識的渴求性差。這些都是班主任面臨的困難。要想有好的班集體,首先就要改變其觀念。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愛學、主動去學。多跟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該生很聰明,可是就是有些懶,總是不寫作業。為此事我多次給家長打電話,有一次家長為了給孩子“打掩護”竟說謊請假。對于家長的不配合,我沒有放棄,之后,我作出了讓步,給該生少留一些作業,說服家長花時間在旁陪同,在校其間我也經常把他叫到我身邊看著寫,這孩子漸漸地養成好習慣,也感受到了完成作業任務后的輕松與成就感。之后,該生改掉了不完成作業的習慣,也能主動積極地完成了。家長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和好成績,也越發地關注和重視孩子的學習。這就是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事例中的一件小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愛心來影響孩子,也影響著家長。
農村的農事忙,大部分家長沒時間陪孩子,再加上普遍知識水平比較低。學生的課后輔導,以及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就成了問題。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自制力還比較差。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班主任一并承擔。這無非是又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與工作強度。一位好的班主任都是利用下午的自習課時間給學生做課后輔導,有的甚至犧牲午休時間和課間休息時間在給學生輔導。都很少留拓展性的作業,為了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這樣的拓展性教學也是在校由班主任老師指導完成。
農村小學師資力量差,人員配備不齊,大部分地區是由班主任一人擔任語文和數學兩門主課,美術、音樂等學科都不是班主任的專長,但為了學生的個性及全面發展,又不得不承擔部分授課,即使這樣,孩子的一些個性也受到了局限。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的留守兒童與家庭離異的兒童數量在逐年上升。這些孩子都是我們班主任格外多關心的對象,無論是生活上或是心靈上,我們又扮演著媽媽的角色。
二、神圣的職業——思想的教育者,知識的點撥者
教師這個職業,就是教書育人,要想育人,先要正己。“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模范。一個孩子好的道德品質要從小培養,小學班主任對孩子的影響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關注著,也成了他們效仿的榜樣。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嚴律己身,以行為和愛心來影響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低年級學生自覺性和自控力都較差,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更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利用“班隊會”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教育,給他們講明道理及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針對個別孩子,發現閃光點多表揚,也能調動其積極性,建立學生向上的心態。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努力做到細微處見真情,真誠地關心孩子,熱心地幫助孩子。我深信收獲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愛。
雖然農村小學教學環境差,但這并不影響教師的教學熱情。小學知識是基礎,小學也是孩子個性發展的初級階段。現在的孩子,由于受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家長的嬌慣,很少有愿意學習、主動學習的。這就要求我們調動孩子的凝聚力以及對知識的渴望與熱愛。在課堂上,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目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中感受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動眼等穿插其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常設拓展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課內外結合,利用一些“講故事”“誦詩歌”“書法賽”活動,激發學生的“比”勁兒、“沖”勁兒,同時也能讓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總之,學生的進步,知識的長進,就是我們點滴辛勞中最大的收獲與安慰。
在當前的形式下,學生身邊處處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小學班主任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警惕性,重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做到“眼勤”“嘴勤”,勤觀察、勤發現、勤教育,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主題班隊會”對學生宣講法律、科普、安全等知識,增強學生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觀念。
三、自我提高,適應時代發展——學無止境的追求者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的不斷革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走在時代的前沿,轉變思想,不斷提高知識業務能力。由知識的傳授者、主導者轉變成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由單一的“我講你聽”的簡單教學模式,轉變為小組合作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體現教學的靈活性,也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這過程的轉變中,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歸納、總結,有豐富的知識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需要努力學習,更好地掌握課件制作及先進的網絡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體及網絡教學。每當看到學生在多媒體課堂上的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玩中學”“學中游戲”的輕松時,便忘記了點燈苦熬制作課件的辛勞。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前面的路肯定還會有種種的困難,我們教師更應該本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克服困難,肯學,有著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一個和孩子常在一起的人,他的心靈永遠活潑得像清泉;一個熱情培育幼苗的人,他會欣賞到它生長的風煙;一個忘我工作的人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永遠鮮活;一個用心溫暖別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臧克家先生的詩句正是我從教多載的心聲寫照。農村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的、辛苦的、瑣碎的,不正需要這樣肯真心奉獻的人嗎?
參考文獻:
周汝文.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學教育,2011(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