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輝
摘 要:從不同層面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針對美術教師與學生溝通提出一些有效方法,幫助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并在所開展的教學計劃中更好地體現出情感優化作用,使學生將美術鑒賞能力引入更深的層面,用美術眼光去欣賞生活,豐富自己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學;情感培養
一、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師生交流中
情感教育是小學美術課程中不可缺少的,美術是一項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科目,將情感教育引入其中,可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對美術作品的創作與鑒賞能力均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常規教學中很難達到這一效果,通過情感溝通方法融入其中,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感受到情感之美,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豐富情感,養成對美術作品賞析的習慣。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將情感培養引入其中,觀察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互動交流要考慮學生的習慣,從學生的角度展開情感溝通,并將美術基礎滲入其中。情感教育可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發現學生課堂態度不積極的情況,及時采取情感交流的方法來解決,使學生能夠配合教師,完成美術課堂的學習任務,感悟美術所帶來的美學體驗。
二、基于情境教學模式展開情感滲透
在情感教育開展中,可借助情境創設模式來提升學生的接受程度,將小學美術之美體現在多個層面上,學生也能主動感悟這一美學變化。在課堂學習任務開展中,教師所面對的是全體同學,所制定的教學方法也要符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小學美術處于啟蒙階段,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逐漸養成美學認知,創設情境方法能夠幫助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主題設置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保持一致,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提升美術知識掌握量,并將美術中的情感之美融入日常學習中,對美術色彩搭配理解也能更深一層。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但執行力較差,對學習任務環節的規定理解可能存在不足,在情境創設前教師要耐心講解,使學生掌握規則與任務,接下來的教學任務開展才更有效。情境教學法需要學生高度配合教師,在每一節課堂上也都會設置一個確定的情景主題,引導學生在主題范圍內自由發揮創作,學習效果也能更加理想,將情感之優與美術課堂相互結合,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也關系到學生最終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要作為重點研究內容來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任務相互結合。
三、在手工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
手工活動也是小學美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工制作中培養學生的情感,作品制作也能更好地融合創新理念。美術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因此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情感教育缺失會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豐富,但實際運用困難,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標準。而手工活動正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學計劃中,組織學生進行手工制作,一些難度較大的作品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方法來完成,在合作中觀察每一個成員的情感變化,并采取積極的引導方法,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個人情感可以得到成長,并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手工活動合作了解學生情感中的不足之處,在接下來的教學計劃中重點調整解決,為學生營造出綜合發展的學習環境,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在教學素材選擇中體現出情感之優
所選擇的美術教學素材,要充分考慮是否能夠達到情感培養的效果,并從技術角度分析解決問題,探討影響小學生美術創作以及欣賞能力提升的因素,通過積極有效的引導方法加以解決。所選擇的美術教學素材要具有代表性,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美術創作思維,并在作品鑒賞中融合情感,體會作者創作的感情,將這種美術情感鑒賞能力引入生活的其他層面上,這才是小學美術啟蒙教學開展的意義。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教師具有整體性思維,并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創作,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美術思想來豐富情感,將情感溝通教育充分體現在其中,為后續教學計劃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小學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帶著感情去欣賞每一幅作品。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貫穿情感理念,滲透情感思想,挖掘學生的潛在情愫的一種新型教育體系。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愛好,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升華學生的審美情趣。筆者認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做到“寓畫于情,以情動人;寓物于情,以美育人”便是美術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張永權.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與教材內容的整合研究:以隴南農村小學第一學段使用的人美版《美術》教材為例[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1):14-15.
[2]宋春雨.小學美術“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有效教學設計:以人美版二年級上冊《百變團花》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研究,2012(21):45-46.
[3]盧立遠.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8):141.
編輯 張珍珍